銳參考|爭當區塊鏈“領頭羊”,英國想出了這些方法

作為傳統金融強國,英國從很早就開始對區塊鏈展現出極大的熱情。近幾年,隨著區塊鏈技術的日益成熟,越來越多的英國區塊鏈公司和政府部門認為,雖然區塊鏈的“黃金時代”尚未到來,但距離真正突破之日已經為期不遠。

锐参考|争当区块链“领头羊”,英国想出了这些方法

用區塊鏈進行全流程管理(朱慧卿 製作)

商業應用嶄露頭角

會計師事務所德勤的英國公司認為,區塊鏈發展正處於拐點位置,發展勢頭已經從學習和挖掘潛力轉向了驗證商業應用。據其涵蓋全球七個國家,1000多位高管參與的調查顯示,74%的受訪者認為他們看到了使用區塊鏈的“令人信服的商業案例”,34%的受訪者表示他們的公司已經有區塊鏈系統投入生產。

在政府層面,區塊鏈已經被英國議會認可為“一項非常重要和具有突破性”的技術,並在2018年專門成立了跨黨派區塊鏈小組以保障行業和社會能受益於區塊鏈和分佈式賬本技術的全部潛力。該小組發佈的研究認為,作為傳統金融強國之一,英國近年來已經在金融科技領域領先,並開始展現出成為區塊鏈和加密經濟領域領導者的巨大潛力。

在業界,在比特幣價格急速下滑的2017至2018年,英國的區塊鏈公司仍然得到了價值超過5億英鎊的投資,位居全球前列。而英國區塊鏈實現從願景到現實的領域早已沒有侷限於最先開始引起關注的金融機構,而是開始滲透到了供應鏈管理、能源、媒體、公共管理等各個板塊。

例如,在各行業中一向以厭惡風險著稱的能源行業,卻在英國開啟了區塊鏈技術應用的勇敢嘗試。Electron是一家總部位於英國的初創公司,旨在通過使用區塊鏈技術幫助英國家庭減少能源使用。他們使用區塊鏈加密技術安全地記錄所有儀表讀數,以確保其不會被篡改。隨著英國數百萬家庭現在配備了智能電錶,這已經被證明是較為成熟的模式之一。

Electron成立於2015年底,短短3年多時間已經成長為英國發展最好的區塊鏈企業之一。Electron正致力於基於智能電錶,搭建起能源資產登記平臺、靈活交易平臺和社區能源項目,使電力領域分佈式能源的點對點直接交易逐漸成為現實,可再生能源得以靈活使用。

除了能源領域,從事供應鏈管理的英國公司Blockverify,利用區塊鏈技術打造了一套防偽解決方案,使藥品、奢侈品、鑽石和電子產品得以全流程管理,防止假貨在任何流程中出現。

公共部門嘗試利用

好的產業發展離不開政府的鼓勵和監管。為了鼓勵區塊鏈等金融科技的創新,英國政府在2015年首創了“沙盒監管”模式。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將區塊鏈技術放到“沙盒”(Sandbox)裡面進行實踐——在這個安全空間內,金融科技企業可以測試其創新的金融產品、服務、商業模式和營銷方式,而不用在相關活動碰到問題時立即受到監管規則的約束。這保證了區塊鏈項目在政府可控範圍內的發展。

除了監管本身,英國政府自己的運行也開始了使用區塊鏈技術的嘗試。2016年,英國政府發佈的報告《分佈式賬本技術:超越區塊鏈》就指出,採用分佈式賬本技術能為政府每年減少數十億英鎊的福利詐騙和錯誤。

2018年6月,英國司法部的數字構架和網絡安全主管巴拉吉·安比爾宣佈進行了一項試驗項目:將數字證據儲存在區塊鏈上。安比爾表示,區塊鏈可以通過創建萬無一失的審計跟蹤流程來幫助數字證據管理並防止被篡改。該審計流程可以在法院系統內完整地記錄下證據被什麼人創建、修改和調閱。

隨後,英國土地註冊處也宣佈正在探索如何利用區塊鏈技術使物業轉讓更簡單、快捷和便宜。英國土地註冊處表示,政府將與行業密切合作,以更好地瞭解區塊鏈、分佈式記賬和智能合約的創新使用將如何徹底改變土地登記和物業買賣過程。為此,英國土地註冊處正與軟件公司Methods合作,利用由R3公司創建的區塊鏈平臺Corda來“記錄、管理和執行機構的財務協議,創造一個無商業摩擦的世界”。

爭議挑戰日漸浮現

然而,隨著英國區塊鏈生態系統的不斷髮展,更多的爭議和複雜的挑戰也逐漸浮現。

首先,越來越多的區塊鏈無法組織協調。現在不同組織都在基於自己的區塊鏈流程開發自己的應用,不同的區塊鏈也在運用不同的標準,可能使系統運行比現有方法更加低效。R3公司的研究負責人提姆·斯旺森就表示:“現在很多初創公司都在基於自己的應用場景開發自己的區塊鏈應用,我們認為這有悖於區塊鏈共享的初衷,重新建立了新的信息孤島。”

其次,“去中心化”會引起監管擔憂。據估計,一項區塊鏈技術的應該意味著80%的商業流程被改變,20%的技術應用被更新。區塊鏈把信任和權威放置到了“去中心化”的網絡中,而不是強權的中心機構裡。失去權威監管控制的網絡如果不經過精心設計,很可能無法抵抗風險,並直接影響到每個參與者。

英國帝國理工學院加密貨幣研究中心的訪問研究員凱瑟琳·穆利根認為,區塊鏈要求跨越公司邊界和重新定義整個行業的業務流程,讓監管機構及早參與更有利於區塊鏈運行。

最後,對於某些區塊鏈而言,運行方法並不節能。例如,比特幣系統的總運行成本估計高達6億美元,還不包括獲取專業採礦硬件的成本。因此,區塊鏈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生產力悖論。區塊鏈各個處理節點的回報可能會隨著網絡規模的擴大而減少,但區塊鏈應用程序又必須利用網絡效應為消費者或整個行業提供價值。這意味著每一個區塊鏈應用場景都需經過精心設計才能真正產生價值。

英國區塊鏈產業聯盟主席巴里·詹姆斯在接受《參考消息》記者採訪時表示,所有新技術都會經歷成熟度曲線,即一項新技術出現時,人們總會因各種非理性宣傳對新技術產生過高的期待。而實際上,新技術並沒有完全成熟,遇到問題後很容易跌入發展低谷。他說:“我相信區塊鏈技術已經經歷了泡沫破裂後的低谷期,而隨著各種應用的逐漸成熟,將會迎來更穩定的發展。突破之日即將到來。”

在談到未來發展時,巴里·詹姆斯表示:“中英兩國未來合作潛力巨大,應該攜手共進,實現優勢互補,為建設區塊鏈的基礎設施貢獻力量,這將使每個人受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