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日市值已逾90亿 三达膜用水“膜”法撬开科创板大门

​导读:三达膜于近日科创板上市,这对于很多人来说是意料之中。三达膜董事长蓝伟光在采访中毫不客气地表示“三达膜就是为科创板而生的”,如此一说底气何来?据蓝伟光介绍,三达膜上市科创板原因有三,其中包括设备高端、节能环保、技术创新三个方面,基于此,三达膜的上市之路是如何实现的呢?

首日市值已逾90亿 三达膜用水“膜”法撬开科创板大门

从踏上登陆科创板这条路,到扣响科创板大门成功上市,三达膜用了近七个月的时间。

2019年11月15日,三达膜(公司证券代码:688101)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发行价格为18.26元/股,截至收盘,公司股票价格为27.20元/股,总市值为90.82亿。

三达膜成功登陆科创板,对于很多人来说是意料之中。“三达膜就是一家为科创板而生的企业。”三达膜董事长蓝伟光曾在接受中证网采访时直言道。如此一说底气何来?让我们一起来揭开三达膜再次上市之路的面纱。

蓝伟光表示,三达膜选择上市科创板,原因有三个,同时这也成为了三达膜能够通过科创板审核通过的三大“利器”。

构建涵盖各个环节膜产业链

提到膜,就知道与水有关,随着碧水保卫战的推进,膜技术因为具有去除污染物效率高、占地面积小、操作简单和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被认为是水处理中重要的处理方式。而三达膜主营业务就是膜技术应用和水务投资运营等,与环保的关系不言而喻。

据了解,三达膜洞悉市场需求,先人一步从事先进膜分离应用工艺开发,引进国外先进膜技术并进行大规模工业应用,专注于特种分离膜、纳米过滤膜和复合纳滤芯材料的研发,二十多年来的探索,已经构建了涵盖膜材料、膜组件、膜软件、膜设备、膜系统、膜应用等各个环节的完整膜产业链。

软硬结合填补国内膜工艺空白

三达膜能走到今天,其背后强大的生产基地和设备支持等“硬实力”不用多说,颇值得注意的是三达膜突破传统的膜应用“软实力”,目前已经先后开发出了几百项。据介绍,三达膜的AO+MBR膜工艺和外置式超滤膜臭氧工艺等市政水处理技术,就是将膜技术和和传统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已经打造出了多个污水处理提标改造样板项目。

填补了国内膜工艺空白只是一个起点。三达膜立足企业,根据不同行业和不同应用情景,采用不同的膜设备和膜工艺,以降低成本、减少排放和直击痛点微诉求,通过横向、纵向和多种技术等的搭配,为客户量身定制、匹配出较佳的分离提纯方案。

自主研发更好更新的技术替代

最后一个原因是科创板重视新材料,而三达膜同样将“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活力,这个创新是在“以客户为中心”下实现的。正是认清了“客户需要就是企业该做的”这一点,三达膜针对含油废水处理和保留矿物质的饮用水应用,自主研发出了陶瓷膜和无极纳滤芯等产品,通过创新能力帮助客户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

在迎合市场需求方面上,三达膜的突出特点就是以应用为导向,针对国内市场情况,自主研发出了先进无机非金属膜材料和高性能复合膜材料,其中一些产品已经赶超国外进口产品,比如有机反渗透膜芯。下一步,三达膜将继续开发核心技术,实现更好更新的技术等的替代。

科创板的上市意味着三达膜又站在了一个新的起跑线上,枪声一响,唯有不断向前奔跑,才能不被落后,不被淘汰。

三达膜新一轮比赛的开启,就在这一刻,不是与别人的竞争,而是为了实现对自身再一次的突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