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心脏神经症

心脏神经症亦称心脏神经官能症、心血管神经症,是神经症的一种特殊类型,以心悸、胸痛、气短、乏力为主要表现,伴有其他神经症的症状,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很多患者会说自己常常有心悸、气短、胸闷、头晕、失眠等症状,那么,如何正确判断自己的症状是否是由心脏神经症引起的呢?

正确认识心脏神经症

心脏神经症与一般神经症一样,主要是由于工作与生活过度紧张、焦虑或与人尖锐矛盾产生精神创伤,大脑皮质受到强烈刺激而使大脑皮质兴奋与抑制过程产生障碍,导致中枢神经功能失调,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造成心脏血管功能异常。其症状繁多反复易变,但阳性体征很少,以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为主要表现。一般都是主观感觉,缺乏客观证据。当自己出现相似症状时,首先应及时就诊,在专科医师建议下完善相关检查:如心电图,常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律不齐等,部分患者出现ST段压低或水平性下移,T波低平、双相或倒置,多在II、III、aVF或V4-V6导联出现,并经常发生变化,心得安试验阳性、运动试验阳性者亦不少见。对于一些症状较重者应完善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冠脉CTA或冠脉造影等排除心脏器质性病变。此外应排除内分泌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嗜铬细胞瘤等。

正确认识心脏神经症

尽管一些心脏神经症的患者症状很重,但一般预后良好,因此,确诊心脏神经官能症并不可怕,遵医嘱很重要。

本病的治疗应从“双心”入手,既要治疗心脏本脏,又应重视心理。治疗心脏本脏,可配合β受体阻滞剂,可使大多数患者心率减慢,改善症状。此外,一些中成药对缓解症状也有很大帮助,如血府逐瘀口服液、稳心颗粒等。当然,药物治疗必须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切不可自行服药。中医辨证论治,该症多因气血失调,脏腑功能紊乱,气滞血瘀,心脉闭阻所致,一般可分心虚胆怯、心血不足,阴虚火旺、血瘀痰阻四型,应用行气解郁,活血化瘀通络兼益气、养血、舒肝、滋阴、化痰等法辨证施治可取得不错的疗效,同时,应避免精神因素的刺激。对患者进行正确的心理疏导是“双心”模式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正确合适的心理暗示疗法在治疗本病中也有一定的疗效。

正确认识心脏神经症

总之,心脏神经官能症并不可怕,其预后一般良好,作为患者,应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参加户外活动,可以适当地发泄不良情绪,配合药物治疗,争取早日康复。

撰稿:李秋忆 徐浩

美编:赖润民


本头条号已开通私信输入关键词自动回复功能,欢迎在私信对话框中输入“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心力衰竭”、“早搏”、“房颤”、“心梗”、“心动过缓”、“心肌炎”、“神经官能症”、“颈动脉斑块”、“动脉硬化”、“糖尿病”、“眩晕”、“心悸”、“亚健康”、“穴位”、“检查”、“用药”、“中药”、“预防”、“饮食”、“养生”、“运动”、“睡眠”、“住院”、“就诊”、“挂号”等关键词,查看往期精彩内容或相关提示信息。

注意:咨询具体病情的问题,因涉及病史、症状、检查、用药、诊疗经过等详细资料,故不能在此处回复,

请在徐浩大夫网站(https://drxuhao.haodf.com)上传相关病历资料后咨询,谢谢您的理解!

关注“徐浩大夫”今日头条,了解更多健康科普!

专 家 简 介

徐浩,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心血管研究所副所长,西苑医院心血管一科主任,兼任世界中联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委,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等职务。入选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荣获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高血压、心衰、早搏、心动过缓、阵发房颤、心肌炎后遗症、高脂血症、动脉硬化斑块、心脏神经官能症等;失眠、头痛、眩晕、咳喘、胃痛、便秘、自汗盗汗等内科杂症及亚健康状态的中药调理。

  • 特需门诊:周日上午

(注:特需门诊可通过好大夫在线网站(https://drxuhao.haodf.com)申请预约加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