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年賺30萬的農村趕集商販,總結的五條生意門道,句句深刻

記憶中的趕集印象很深刻,每逢陽曆日期“2、5、8”,就在村主幹道附近開集,商品琳琅滿目,根本擠不動人,超級火爆。如果到春節、中秋、國慶等節假日,那個景象,真的是人山人海,喜氣洋洋。

​大部分趕集人的祖祖輩輩都生活在農村,世代以務農為生,趕集賣貨是當前這輩人在社會變遷中選擇的一種謀生手段。他們中所有人都有自己的農田,大部分人是在種地的基礎上,利用農閒時間趕集賣貨。

一位年賺30萬的農村趕集商販,總結的五條生意門道,句句深刻

臨時的商販不會每天都去趕集,當家裡有剩餘產品的時候才會到集市上進行售賣,而且時間比較自由,賣完手中的產品就回家。只有職業的商販他們會每天都去趕集,趕集時長也相對固定,每天都會在散集的時候離開。商品多以外地進貨為主,商品成交量大且成交額相對偏高。在交通工具上,多是三輪車、小型箱貨車等機動車。

一位年賺30萬的農村趕集商販,總結的五條生意門道,句句深刻

無論臨時的還是職業的,往往他們的收入都不高,臨時性的都是補貼家用,一年下來,多賺個幾千塊錢,而職業的商販,平均一年能賺個三五萬。當然,也有做得厲害的,筆者遇到過一個職業的趕集商販,靠著勤勞和聰明發家致富,一開始做服裝和玩具,一年能賺六七萬,積累了幾年,現在在各個村都設了點,開大大小小的門市、超市,還做成了渠道,一年賺了超過30多萬。

一位年賺30萬的農村趕集商販,總結的五條生意門道,句句深刻

好不容易,筆者磨著他好久,終於說出了他一開始做趕集的門道,筆者總結成了五條:

第一,趕集擺攤的位置選擇很重要

“擺攤兒”是集市貿易中最重要的戰略部署,位置的好壞、時間的把握、方式的選擇等,都關係著一天收入的多少。大部分趕集人都會去相對固定的集市,對於穩定的趕集人,每個攤位都有相對固定的位置,而對於那些零散的趕集者來說,來到一個集市,不能隨意的佔用他人的攤位,這是規矩。位置選得好,賣貨一定好:

1、 首選位置位於市場主道,人們進入集市之後不管去哪個區域買東西都會通過這條主道;

2、 這裡要有一個交叉口,附近攤位的前面區域就是賣蔬菜水果的地方,來往顧客很多,做成買賣的幾率大;

3、 攤位一定要架子架起來的,不像周圍其他攤位還是地攤的形式,這在直觀上會引起人們的注意,吸引更多的顧客來攤位選購。

一位年賺30萬的農村趕集商販,總結的五條生意門道,句句深刻

第二,集市貨品的擺放明確順序

除了攤位位置影響生意以外,攤位上物品的擺放也有一定的講究。以服裝攤位為例,從服裝質量、服裝價格、服裝種類等都有明確的位置和順序。而這樣的安置不是隨意擺放的,這既是基於多年的趕集經驗,也是多年的趕集習慣。

比如說這個褲子,就得便宜的放在邊上,貴一點的放在裡面,再好一點的,有時候都不拿出來,你得看看在哪個集上,看那個人能不能買,到時候你再把好一點的拿出來。地掌握那個時機。

一位年賺30萬的農村趕集商販,總結的五條生意門道,句句深刻

不僅僅是擺貨,在收攤裝貨時也是如此。每類產品有其固定的貨袋子,同類產品不同樣式有其先後擺放順序。這樣的排序是為了方便第二天擺貨順利且流暢地進行,同時也是對自家貨物做到“心中有數”。

第三、趕集的時間要掐準,各個地方都要去

時間的選擇,也是職業商販重要考慮因素,很多農村的集市,都是週期性的集市,不同的地方有不同傳統習慣,有的地方在陽曆日期逢“2、5、8”開集,有的地方是在陽曆日期逢“1、4、7”的時候開集,當然也有地方是逢“3、6、9”開集,往往,開集的時間,只持續一上午。

很多職業商販,都不是在一個地方固定住,今天這個地方開集了,就在這裡賣貨,明天另一個地方開集了,又跑到另一個地方賣貨,全年如此。賣的貨也很有特色,各種調料、小家電、地方特產、服裝、玩具等應有盡有,一車拉滿。據調查,在北方的一個小縣城,不完全統計,就有4000多個類似職業的人,一年純賺六七萬。

一位年賺30萬的農村趕集商販,總結的五條生意門道,句句深刻

另一方面影響趕集收益的是秋收季節和節假日。一般秋收前,村民基本上都沒什麼閒錢,絕大多數,都是糧食賣完了,手裡會有點錢。另一個時間是中秋、國慶、春節,這時候外出務工的人都回來了,基本都有錢,做得好的職業商販,就掐準了時機,在這些時間段,大力進貨,到處賣貨,賺的錢最多。

一位年賺30萬的農村趕集商販,總結的五條生意門道,句句深刻

第四、農村趕集賣貨有道,還要看得住貨

任何一種行業或生意都有自己的門路或方法,正所謂“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趕集賣貨的門道,也是千人有千招。會做生意的趕集人不僅要有好的口才,還要有好的眼力,趕集賣貨需要技巧,更需要真誠。

一位年賺30萬的農村趕集商販,總結的五條生意門道,句句深刻

做生意最重要的是要把主顧留住,而把主顧留住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和他交流,各自知道彼此的需求,交易才會更順利地完成。同時,也要根據主顧的需求隨時調整賣貨策略,並讓人感覺十分真誠,這才是厲害之處。“說實話”、“跟你說句掏心窩的話”、“咱都不是外人”、等都是趕集人的口頭禪,這樣的語言拉近了買賣雙方之間的距離,也更容易讓村民接受這樁買賣,說白了就是願意心甘情願地掏錢。

一位年賺30萬的農村趕集商販,總結的五條生意門道,句句深刻

另一方面是眼力,不止要會“看人”,還要會“看貨”。“看人”是指趕集人通過觀察來往主顧的狀態、形象等方面獲得的直接感受。“看貨”是指看住貨物,防止因為人多手雜而導致的經濟損失。

第五、無論做什麼,一定要用誠信做好口碑

在農村是熟人社會,幾乎都認識,誠信是經營之本,以誠待人、童叟無欺既是生意人的實在,也是鄉村人的本分。這其實是在農村賺錢的核心商業機密,做到口碑好、有誠信,基本上,村民就認定了。只要村民有需要,口碑好的,只要有,村民一定會去他家。即使沒有貨,也會看著商販,能不能幫忙帶貨,甚至提前給錢。

一位年賺30萬的農村趕集商販,總結的五條生意門道,句句深刻

說到這,這個老闆他還補充了一句:“時代變了,現在在農村做趕集生意很難做了,現在準備在縣城開大超市”。現在農村集市上,主要的消費群體就是中老年人為主,除非節假日,大多數的消費水平較低。另一方面,互聯網各種購物的衝擊,款式新穎,物美價廉,已經讓村民有了更多的選擇,近幾年,趕集商販,越賺越少。

一位年賺30萬的農村趕集商販,總結的五條生意門道,句句深刻

現在趕集人的口中,經常說“趁早不幹了”、“再也不趕集來了”這樣的話,但現實生活的無奈逼迫著他們不得不繼續趕集。在農村做趕集生意,一般大半輩子都在做趕集,趕集能保證每年至少幾萬元的經濟收入,在農村足以滿足家庭生活消費,追求穩定鄉村家庭往往很難作出轉行決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