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施重拳,AI出新招,拯救“杂乱的网约车”

今天的你“约”了吗?

约啥?当然是约车啦!

近年来,网约车有多火爆想必大家都有目共睹。

站在大街上,我们能够看到各大平台、各种型号、各色类型的网约车辆穿梭奔驰、络绎不绝;深入市场中,我们也可以发现不少电商平台、汽车企业和初创公司在展开激烈竞逐、前赴后继;与此同时,在日常生活里,网约车也日渐成为人们共同的出行选择。

政府施重拳,AI出新招,拯救“杂乱的网约车”

作为全民青睐的出行方式,网约车不仅弥补了传统打车只能选择出租的单一与无奈,而且也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更加便捷、更加廉价的良好体验。据卓源科技了解到,目前我国网约车用户规模已经超过了2亿多,年均增长在40%以上,整体发展形势十分积极。

然而现阶段,网约车的发展已经暴露出众多问题,各种行业乱象也开始疯狂丛生,这些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困扰。

政府施重拳,AI出新招,拯救“杂乱的网约车”

其中,由网约车所引发的各种安全问题无疑最令人关注和头疼。比如乘客信息可能遭受泄露、司机审核不过关危及乘客人身安全、车辆审查不严导致出问题并引发事故等等。在今年早些时候,滴滴顺风车甚至因为对安全问题的疏忽而导致了刑事案件发生,从而给社会造成了极恶劣的影响。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该用什么办法才能够对网约车乱象进行有效管控与治理呢?卓源科技认为有两只“手”值得依靠,其中一只是政府,另一只则是技术,只有两只手各自出拳且共同击中,才能借助重拳攻势扭转不利局面。

从政府层面来看,政策规范和部门监管将是治理网约车发展的重要手段。

因为目前,网约车行业乱象的发生,关键的所在便是行业规范和市场监管不足,让不良企业、黑心平台和不法司机有了可乘之机。而借助政策和部门的共同规范与监管,无疑将把行业发展拉回到合法、合规、健康有序的正轨上来,从而减少行业乱象的发生。

政府施重拳,AI出新招,拯救“杂乱的网约车”

近年来,政策上我国已经做出了相当多的规范指引。比如2016年,包括成都、南京、武汉、合肥、杭州、重庆、天津等在内的十一个城市已经对网约车行业的监管提出了草案;同时,后续全国30多个地级市主管部门也征集了相关政策意见,陆续出台网约车改革治理方案......

截至当前,我国各省市地方都已经对网约车做出了初步的政策规范和引导,并为行业发展设置了一定的准入门槛。在此基础上,我国政府部门对企业和市场的监管也在同步跟上。在双十一当天,我国六部门也是集中约谈了8家网约车平台企业,并对它们提出了多项监管意见。

意见从三个方面指出:企业顺风车须不以盈利为目的,要恪守管理规范,严守安全底线;同时行业须加快合规化,严禁给“无证”车辆、司机派单;以及对以“聚合”为名义从事非法网约车经营的行为须严令禁止。这无疑进一步增强了网约车发展的严格化和合规化。

而从技术层面来看,人工智能的应用则有望赋予网约车全新生命力。

众所周知,人工智能技术包含甚广,包括自动驾驶、生物识别、大数据等技术在内,都属于人工智能的技术范畴,而这三者对于网约车的治理或问题解决来说都能发挥重要作用。比如自动驾驶让车辆无人化能够减少司机带来的不法风险;人脸识别的应用也有助于增强安全监管与验证。

就自动驾驶技术来说,其在出行领域的落地已经成为当前行业发展的趋势之一,眼下国内以滴滴为主的网约车平台企业也都在研发和测试。出行领域为自动驾驶提供了商业化应用的机会,同时自动驾驶也为网约车问题解决和发展升级提供了重要机遇。

政府施重拳,AI出新招,拯救“杂乱的网约车”

而人脸识别的应用,对于时下问题不断的网约车来说,也不失为一个有效的监管验证手段。借助人脸识别,网约车从前期信息录入和后期实时监控中,都能避免各种行车风险和不法行为,这些技术加载到车载系统之上,能够有效保障车辆人员的动态和安全。

此外,大数据、云计算等都能对网约车管理平台的搭建和智能化升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让网约车的管理变得更加通畅、快速和精准,而且也大大降低和减轻了传统管理的压力与成本,对政府部门和企业自身的管理者来说,起到了良好的辅助功效。

总的来说,解决网约车乱象离不开政府与技术的双重出击。政府利用政策和部门监管起到了直接的防御和治理功效,同时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也从侧面打开了网约车治理的新思路与新大门。

卓源科技专注于智慧建筑领域发展,兼顾智慧医疗、智慧管廊、智慧农业等领域,坚持“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注重智能化项目与城市环境、人文相结合,聚焦于智慧城市顶层规划,依托多年来在智慧城市领域的经验和优势,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全方位高品质的专业服务,为打造智慧城市、建设魅力中国贡献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