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修復城市修補試點城市工作經驗(四):揚長補短推陳出新讓湘潭“城市病”越來越少

生態修復城市修補試點城市工作經驗(四):揚長補短推陳出新讓湘潭“城市病”越來越少

8月15日~16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生態修復城市修補”試點現場會在陝西省延安市召開。58個試點城市及其他有關城市生態修復城市修補工作相關負責人齊聚一堂,共同交流生態修復城市修補經驗。

近幾年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貫徹落實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指導58個試點城市工作,通過生態修復和城市修補,探索城市補短板、惠民生轉型發展的城市建設管理經驗。這些城市從百姓身邊小事、難事入手,取得了推進資源枯竭城市轉型、改善城市生態本底和城市公共環境、提升城市服務功能、推動老舊城區改造、傳承歷史文化、改善城市風貌等多方面成效,受到廣泛好評。

湖南省湘潭市地處湖南中部,是長株潭城市群全國“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核心成員之一。自2017年入選全國試點城市以來,湘潭市共鋪排項目329個,完成項目90個、投資約428.73億元。湘潭不僅大幅修補了城市功能短板,有力修復了城市生態弱項,而且修出了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堅持上下同心 注重營造合力

充分發揮雙修主力軍的作用,統籌各方步調、一致行動,形成了雙修的強大合力。

一是高位推動強領導。湘潭市召開了省廳和市委、市政府高規格的全市雙修動員大會,每個季度由常務副市長召集調度會,安排專項工作經費;各縣市區(園區)相應成立由黨委、政府主要領導幹部為成員的雙修領導機構,為雙修工作提供了堅強有力的組織領導。

二是密切協同共推進。城市病的治理涉及部門多,需要協調一致,方能有效推進雙修工作。

三是嚴格督導促落實。雙修辦聯合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採取“四不兩直”方式對雙修工作進行督導督查,制定並實施《湘潭市城市雙修工作績效考核辦法》,其結果作為激勵各縣市區(園區)真抓實幹的重要依據。

堅持揚長補短 注重破解難題

堅持“依勢而建,順勢而為”,在最需要修復修補的地方下功夫。

一是結合資源稟賦,在最具特色的地方打造亮點。針對交通幹線發達的特點,做足“互聯互通”文章,上馬城市環線、繞城線、連接線、輔助線項目18個,連線成網,交通暢通度明顯提升;針對“山體多、水網密、岸線長”的特點,做足“顯山露水”文章,完成湘江及支流岸線綠化28.5公里,全面推進入河排口整治和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城市生態明顯改善;針對老工業城市特點,做足“變廢為寶”文章,對錳礦礦山、竹埠港化工廢棄地等大型宗地進行修復利用,取得了點石成金的效果;針對紅色文化、湖湘文化、白石文化獨特資源的特點,做足“人文薈萃”文章,打造了窯灣歷史文化街區、白石公園片區、萬樓片區等具有湘潭特色的地標和名片。

二是回應民意訴求,在最受關注的地方破解難題。建設社會停車場30餘處,打造5個立體停車樓,共計新增停車位3900餘個。推行單位停車場對社會開放制度,有效破解“停車難”;開展“廁所革命”,新建城區廁所25座,提質改造20座,全面實現單位廁所對外開放,有效破解“如廁難”;改造老舊小區136個,提質農貿市場45個,新建社區遊園16處,有效破解市民“買菜難”“休閒難”。

三是突出功能提升,在最為薄弱的地方強基固本。全力推進供水供氣等“良心工程”;強排水體制,安排專項資金8000多萬元,啟動30處雨汙分流改造項目,全市新建道路全部實現雨汙分流;拓地下空間,建成綜合管廊20.8公里,省級試點綜合排名全省第一。

生態修復城市修補試點城市工作經驗(四):揚長補短推陳出新讓湘潭“城市病”越來越少

堅持推陳出新 注重創新方法

城市頑疾多是“老毛病、慢性病”,“老病”必須用“新藥”。

一是推廣新技術。始終堅持把探索雙修的適宜技術作為一個重要的工作方法和目標。在黑臭水體治理中採用雙膜耦合生物淨化系統等20項新技術,對渠道表層泥漿與沉澱淤泥分類處理,既縮短工期,又降低成本,還減少二次汙染;採用地埋式工藝建設河東第二汙水處理廠,營造了“地下汙水廠,地上綠草坪”的友好空間環境;將拖輪浮運技術、電腦模擬施工技術、無稜化橡膠條施工運用到市政道路、橋樑建設中,實現了人、機、料的高效互動和高效運轉。

二是用活互聯網。大力落實省廳“智慧住建”工作部署,以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先進技術助推雙修。以“互聯網+住建”,惠民生,投入資金約3200多萬元、建設含14個子項目的湘潭住房和城鄉建設監測服務信息系統,將工程質安監管、物業維修基金監管、橋樑安全監管、房地產中介市場監管、房產檔案自助查詢、房地產預警、農民工工資保障等數據融入統一平臺,提升行業監管效能;以“互聯網+城管”,強管理,以“數字城管”信息系統平臺為依託,探索與交通、環境、公安、應急管理等信息平臺的整合。

三是實施微改造。用“繡花”功夫推進“城市雙修”,以微改造完善微循環,帶來大變化。改堵點,改造交通堵點3處,新建過江通道2處,城區道路通行性提升20%以上。改澇點,完成中心城區19處大型積水點改造,整治城區小微易堵易澇點147個,提質改造中心城區沿江排漬泵站13個,城區大面積、長時間積水現象基本消除。改漏點,出臺《二次供水改造工作方案》,有序推進集中成片小區的二次供水改造試點,根治供水“跑冒滴漏”頑疾。

堅持標本兼治 注重長效管理

堅持三分建、七分管,圍繞專項規劃、建設標準和運營管理,由表及裡、由末及始,徹底根治“城市病”。

一是編制專項規劃強引領。開展湘江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綠心)森林公園空間規劃、公共服務設施佈局、停車設施、城市照明等專項規劃編制,以規劃引領建設。

二是統一建設標準促規範。出臺城市容貌標準、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技術導則、城市二次供水管理辦法、既有住宅增設電梯管理辦法等具體標準,以標準優化建設。

三是強化運營管理保長效。制定城市建設項目移交接管、綜合管廊運營管理、立體停車設施運營管理辦法等一系列後續運營制度,以管理強化建設。

來 源:2019年11月11日中國建設報

原 題:《揚長補短推陳出新 共建幸福湘潭》

生態修復城市修補試點城市工作經驗(四):揚長補短推陳出新讓湘潭“城市病”越來越少


監製:肖正華 主編:程小紅 編輯:高洋洋

生態修復城市修補試點城市工作經驗(四):揚長補短推陳出新讓湘潭“城市病”越來越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