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价苹果“不伤农”:二舅2毛钱一斤“贱卖”苹果,可实际上苹果只是副业

不久前,我从北京回到甘肃天水的农村老家。到家次日,去舅舅家走亲戚,刚翻过一个山梁,就看到一个果品收购站,不少农民拉着自家的苹果来卖,一车一车的。突然看到二舅用三轮车拉着苹果也过来了,苹果红里带黑,看着像圆辣椒,老家把这种苹果叫“红元帅”。我赶紧过去帮二舅卸车、过秤,七八筐苹果350斤,你猜卖了多少钱?70元。一斤2毛。

真是超出想象的贱价!

有人可能感叹:苹果丰收反倒伤了农,一斤2毛是泪水价啊。其实不然,二舅卖了苹果,呵呵一笑,拍拍衣袖准备回家。

廉价苹果“不伤农”:二舅2毛钱一斤“贱卖”苹果,可实际上苹果只是副业

二舅为何有这么轻松的心态?聊天时得知,原来花椒才是主农业。在今年花椒普遍减产的情况下,二舅收了1100斤,目前行情70元一斤,可卖七八万元。对农民来说,一年种的粮和果有主有次,只要主农业丰收就行了,不大指望每一种都大丰收。我们乡镇是“花椒之乡”,80%的土地种的是花椒树,10%是粮田,另外10%才是其他果树,包括苹果、桃和梨等,就此来说,苹果一斤2毛不影响大局。

其他一些把苹果当主农业的乡镇又如何?坐高铁回北京的路上,我的前排、后排、左排都是农民,其中有一家的主农业就是苹果,说秋后苹果滞销且价低,前几年一年卖上5万元,今年也就卖上3万元,增产不增收。

廉价苹果“不伤农”:二舅2毛钱一斤“贱卖”苹果,可实际上苹果只是副业

提起二舅家一斤2毛的苹果,大家都笑,问怎么还有那种苹果啊。原来二舅家的“红元帅”是30年前栽的,老品种,红里透黑,皮厚,吃起来绵绵的,既无品相,又无品味。大家将本地苹果分为三六九等:差的当然是“红元帅”,一斤两三毛,有些干脆没人要;一般的叫“花牛”苹果,看着也是红疙瘩,吃起来没什么水果味,一斤一元;好的就是富士,一斤两三元或三四元,放得住,口感好。在那些主农业是苹果的乡镇,“红元帅”“花牛”早就被淘汰了。

于是我劝二舅赶紧把“红元帅”挖掉,改种富士苹果,二舅笑说挖掉旧树费劲,栽上新树得五六年见益,再说他家的苹果是“副业的副业”,也就一直懒得改种好苹果树。这么看来,一斤苹果2毛钱有点“愿打愿挨”。另外,一斤2毛钱的苹果在我们县的比例其实很低,但外地果汁厂专门设点收购这样的便宜苹果。有些自媒体断章取义,不知情的人还以为苹果都是2毛钱一斤。(读者 李成义)

《三联生活周刊》头条号【粉丝信箱】开通啦!如果你对社会热点有敏锐的感知力;如果你关注民生话题,对生活中的大小事有想要“表达”的欲望;如果你拥有丰富的写作经验,欢迎将你的声音与态度凝结成文字,随时给《三联生活周刊》头条号投稿!粉丝信箱:[email protected],期待你的文字!

订阅2020年三联生活周刊(赠送2020年故宫日历,期期快递)

廉价苹果“不伤农”:二舅2毛钱一斤“贱卖”苹果,可实际上苹果只是副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