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不得唐僧三个徒弟都犯了天条,你看他们三人合起来是啥

怪不得唐僧三个徒弟都犯了天条,你看他们三人合起来是啥

《西游记》作为中国最为有名的神魔世俗小说,作者通过玄幻情节讽刺社会现状,其内容更是掺杂了大量佛、道教文化隐喻,蕴含着极其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小说用着佛教框架构建神话世界的人物体系,却赋予了这些菩萨和佛祖更多人性化性格,令他们不再冷冷冰冰。

西游整体框架佛教文化居多,连一些人设安排情节发展都能看出作者受佛教影响颇大。《西游记》中的唐僧人物原型,就是现实中的著名法师玄奘。

历史上的玄奘确实是有西天取经一事,贞观三年他带随从步行向天竺赶路,漫漫长路遇经无数人物事物,经西方诸小国中东西亚各地,足足走了十七年方才到达天竺。

故事中,唐僧师徒五人性格特点来历故事与五行也有相对应,悟能为“木母”悟空为“金公”,以此来显示五行协调相辅相成之联系,且故事中饮食起居各类戒律也都与佛教子弟相关戒律相同。

怪不得唐僧三个徒弟都犯了天条,你看他们三人合起来是啥

同样的,悟空、悟净、悟能三人所犯罪孽与佛教“三毒”贪嗔痴之间也有关系。

孙悟空自立山头时与妖为伍,性情暴虐,后更是不顾后果大开杀戒,之后更是因自尊大闹天宫,这属于三毒“嗔”

猪悟能贪图口腹之欲,在诱惑当前之时难以把控自己,定力最差,每次考验之下都是他好逸恶劳,是故事中独特的喜剧人物,他对应“贪”

而沙悟净天生娇憨,犯错之后被贬下界内心不忿,经菩萨指点后常驻流沙河,拦截过往行人,心中执念一直未能消散,他对应的是“痴”

“贪嗔痴”这三条罪孽在佛文化中极有说法,这三因素在佛法中被人称作“三毒”。这是人一生无可避免的三个首要烦恼,其他琐事矛盾业障都是因这三毒而起。

在佛教文化之中对这三毒讲解颇多,它教诲人们要乐善好施以消贪心、坚毅忍耐以消嗔心、洞察真理以消痴心。

一个人做到以上几点,消除业障,度过三毒,方能成就佛文化中的三善根。如果贪嗔痴不断,果报便随人生烦恼滚滚而来。

怪不得唐僧三个徒弟都犯了天条,你看他们三人合起来是啥

佛文化之中,三毒对应三种果报,就是由贪心、嗔心、痴心这三种心感召变现而来的地狱、饿鬼、畜生,这和徒弟三人下凡受刑的故事也有千丝万缕联系。

因果报应之事完全是自作自受,与他人无关。如果能把贪心、嗔心、痴心转过来,不贪、不嗔、不痴,叫“三善根”

具足三善根,一个人心地身心都不会再有污染,之前所有烦恼也都会引刃而解。清净心能够反思自身,净心之后方能净土,从自身内心出发,方能修成造化。

西游中的内核思想也是如此,师徒一行路上所遇诱惑层出不穷,坚守佛心方能一一化解。人物经受佛教教诲净心之后,浑身戾气也都随之消散。

怪不得唐僧三个徒弟都犯了天条,你看他们三人合起来是啥

西游所宣扬的佛家修行,就是修心,并没有其他奇特繁琐要求。只有把这心修圆满了,凡间取经人才能打破生死的界限,取得真经。等到度过“三毒”之后,他们已然超越本身凡胎罪孽,坐化飞升,居于灵山极乐世界,也就没有了生死。

在西游之中,孙悟空曾在取经路上动手杀戮了六个凡人,“六”这个数字安排的也极为巧妙,正对应佛文化“六欲”。作者这番设定也是在隐晦说明,取经路就是灭除烦欲三毒之过程

所以说,到最后师徒一行人成佛之时,他们内心的业障已经全部渡完,心即是佛,是心作佛,之前所犯罪孽一笔勾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