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頭地名:土右旗美岱召鄉的29個村名來歷

美岱召鄉,位於土默特右旗東部。鄉政府駐地在薩拉齊鎮東19公里處的何家圐圙村。因境內有美岱召廟,故得名。轄19個村民委員會、29個自然村。

何家圐圙村民委員會:村委會駐何家圐圙村,轄2個自然村。

何家圐圙:早年,有何姓人家在此居住,故得名。

東何家圐圙:本村位於何家圐圙村東,故得名。

西營子村民委員會:村委會駐西營子村,轄1個自然村。

西營子:因本村在協力氣村西,故原名西協力氣村,1974年分隊時,改為現名。

協力氣村民委員會:村委會駐協力氣村,轄1個自然村。

協力氣:“協力氣”,系蒙語,意為“喇嘛席位”。

蘆房溝村民委員會:村委會駐蘆房溝村,轄2個自然村。

蘆房溝:因此村座落在大青山蘆房溝口,故得名。

上協力氣:本村在協力氣村北並鄰近協力氣村,故得名。

瓦窯村民委員會:村委會駐瓦窯村,轄1個自然村。

瓦窯:建村時,本村有磚瓦窯一座,故得名

北卜子村民委員會;村委會駐北卜子,轄3個自然村。

北卜子:因本村地勢低窪,故得名。

西后梁:本村原有彭姓人家居住,且地勢比較高,故原名彭家後梁,後發展為兩個村,本村位於西面,故得名。

東後梁:本村位於西后梁村東,故得名。

巧爾氣村民委員會:村委會駐巧爾氣村,轄1個自然村。

巧爾氣:“巧爾氣”,系蒙語,意為“主管召廟教儀的喇嘛”。此村原住有一個巧爾氣喇嘛,故得名。

塔爾拜村民委員會:村委會駐塔爾拜村,轄1個自然村。

塔爾拜:“塔爾拜”,系蒙語,人名。從前,有個叫塔爾拜的蒙古族喇嘛在此居住,故得名。

缸房營村民委員會:村委會駐缸房營村,轄1個自然村。

缸房營:一百多年前,石、元兩戶人家在此居住,開過做酒的缸房,故得名。

打色令村民委員會:村委會駐打色令村,轄1個自然村。

打色令:“打色令”,系蒙語,亦作“打色理”,人名。本村曾住一蒙古族居民打色令,故得名。

王家營村民委員會:村委會駐王家營村,轄2個自然村。

王家營:本村原有王姓人家居住,故得名。

小打色令:本村因鄰近打色令村,且村子較小,故得名。

張二海子村民委員會:村委會駐張二海子村,轄1個自然村。

張二海子:本村曾有一叫張二的人在此居住,又因村子低窪積水,故得名。

波羅營子村民委員會:村委會駐波羅營子村,轄2個自然村。

波羅營子:曾有一名叫波羅的老人在本村居住,故得名。

宋家卜:曾有姓宋人家在本村居住,故得名。

車站村民委員會:村委會駐車站村,轄1個自然村。

車站:因美岱召火車站建於本村,故得名。

馬場村民委員會:村委會駐馬場村,轄1個自然村。

馬場:早年,蒙古族牧民在此放牧,為馬場,故得名。

美岱召村民委員會:村委會駐美岱召村,轄3個自然村。

美岱召:“美岱”,原稱“邁達裡”,藏語,人名。曾有西藏喇嘛邁達裡在“靈覺寺”傳播黃教,故將寺改為“邁達裡廟”,後俗稱“邁達召”,解放後更名為美岱召。此村即以召得名。

南大社:早年,本村聚居著部分漢人,給蒙古族牧主放牧,漢人聚居在一起,居住人多,稱為社。又因本村在美岱召村南0.5公里處,故得名。

溝門社:因本村位於美岱溝溝口附近,由於人們聚居而為社,故得名。

大敖包村民委員會:村委會駐大敖包村,轄2個自然村。

大敖包:“敖包”,系蒙語,意為“土堆”。蒙古族居民為紀念祖先,在此壘起大土堡,故得名。

康卜子:此村原住著康、田兩戶人家。解放前,路南為田家村,路北為康卜子村,解放後,統稱為現名。

沙圖溝村民委員會:村委會駐沙圖溝村,轄2個自然村。

沙圖溝:“沙圖”,系蒙語,意為“梯子”。

高家敖包:“敖包”,系蒙語,意為“土堆”。它是蒙古族人為紀念祖先壘成的。清朝時,由山西忻州遷來高姓居民定居此地,故得名。

河子村民委員會;村委會駐河子村,轄1個自然村。

河子:因本村曾有一條小河,後填幹建村,故得名。

資料來源:《內蒙古自治區地名志(包頭市分冊)》(1985年11月)

資料整理:黃翔,網名“陰山小蟲”,包頭市本土文化研究中心 秘書長、包頭市九原博物館 理事、包頭烹飪餐飲飯店行業協會 副會長。讀萬卷書、行千里路、嘗百般滋味,感悟文化,修行自己。

包頭地名:土右旗美岱召鄉的29個村名來歷

土右旗薩拉齊鎮的磐安門廣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