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長道路上不可忽視的安全教育

孩子成長道路上不可忽視的安全教育

前幾天,四川瀘州的一個3歲小男孩,差點再也見不到爸爸。

11月2日凌晨,一位出租車司機吳師傅途徑一個小區時,發現一個約3歲男孩,獨自一人在路邊哭泣。

當時天空下著雨,氣溫很低,小男孩穿著單薄,冷的直髮抖。吳師傅停下車,打開車門把孩子抱上車。

怎麼了?么兒(四川話,寶貝);

嗚嗚嗚,我要爸爸;

上來嘛,我帶你去找爸爸。

嗯,嗚嗚嗚。

孩子成長道路上不可忽視的安全教育

原來,小男孩一個人在家睡覺,醒來發現家裡沒人,很害怕就跑了出來。經過詢問,小男孩既說不清楚自己家的地址也不知道爸爸媽媽的電話。

孩子成長道路上不可忽視的安全教育

吳師傅帶孩子尋找家人,走了一段路之後,想到孩子家應該就在剛剛路過的小區附近,馬上調頭返回原地等待。

大約40分鐘後,孩子的爸爸和大伯趕來將孩子領走。

不得不說孩子是幸運的,遇到了好心人,吳師傅,陪他等爸爸。萬一遇到的不是好心的吳師傅,半夜三更的,萬一遇到了壞人,孩子恐怕這輩子再也見不到爸爸。

安全教育,是一個沉重而嚴肅的話題。安全,是生命的保證。無論是父母,還是孩子,保障安全都是非常重要的。今天,安全隱患有很多,而孩子卻很難應對突發的意外狀況,尤其對於3-6歲的孩子來說,更是如此。所以,父母一定要重視對孩子的安全教育。

孩子成長道路上不可忽視的安全教育

有時,我們對孩子的安全教育太欠缺了。我們更應該在孩子年幼時就不斷告誡孩子:爸爸媽媽不在身邊時或者獨自一個人時,你的安全由你自己負責。在此期間,一定不要去嘗試危險的事情。一定要學會應對緊急情況,對陌生人要警惕。

安全教育從教會孩子這3點開始:

1、教寶寶記住家庭住址和爸媽電話號碼,隨時可以自己回家

現在,寶寶外出的機會逐漸多了起來,為了安全,父母應該讓寶寶記住爸爸媽媽的電話號碼和自家的住址。

這種教育對寶寶來說是十分必要的,萬一遇到走失、拐騙等意外情況時,如果寶寶能說清楚爸爸媽媽的姓名,電話號碼和家庭住址,就能在他人的幫助下保證安全。

通過重複記憶讓寶寶記住址。

經能夠比較連貫地說一些完整的句子了,同時寶寶也有了一定的記憶力,所以只要寶寶能夠背誦幾首兒歌或唐詩,就有背誦爸爸媽媽的姓名,電話號碼和家庭住址的能力。由於地址不容易背誦,或者爸爸媽媽的職業寶寶不理解,所以要經常重複地教才能記住。

2、學會識別“危險人物”,並遠離他

正常的成年人一定不會向孩子求助,如果他們真的需要幫助,他們會向有能力的成年人求助。只有狡猾的犯罪分子才會試圖讓孩子幫忙。

孩子成長道路上不可忽視的安全教育

如果孩子遇到迷路的老人或者孕婦,自己不要單獨去幫助他們,要看看周圍有沒有其他人,讓其他人去幫助他們,因為自己的力量有限,很難去幫忙,而且要是遇到人販子,自己跟著他們到了偏僻的地方就不好了,很容易被誘拐,所以孩子儘量讓他們去找周圍的大人幫忙,要是感覺不對勁,趕緊呼救,讓周圍的人注意自己,然後想辦法讓他們過來解救自己。

父母們從小就教育孩子們要有愛心,要懂得尊老愛幼,遇到需要幫助的人要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可是現在的人販子,就是憑藉孩子的善心,裝成老弱病殘來欺騙孩子,最終達到拐賣孩子的目的。

當遇到向孩子求助的成年人時,一定要遠離他。

3、 教孩子使用“安全密碼”和外界建立“安全朋友圈”

網上看到,一個案列,在國外獨居的女性,較容易成為犯罪者的目標。針對這種情況,她們通常會建立一個“安全朋友圈”,和圈內幾位好友定期聯絡,分享近況。如果有人遇上了麻煩,大家可以互相幫助,不至於孤立無援。

還有人會在家裡的電話裡設置“安全速播鍵”,提前錄好求救錄音,一旦有意外發生,能迅速將求救信號散播給自己信任的人,爭取逃生時間。

父母可以引用這種方法,每天跟孩子約定好“安全密碼”,只有孩子和父母知道這個密碼。比如,朋友和讀幼兒園的女兒約定好,今天的安全密碼是,“我要吃甜甜圈。”,然後,朋友回答,“不可以吃甜食哦。”

放學時,朋友去接女兒。朋友的女兒看到媽媽來了,就大聲說,“媽媽,我想吃甜甜圈。”,媽媽回答:“不可以吃甜食哦。”

母女倆相視一笑,才手拉手回家。

一次,奶奶去接小寶,媽媽忘了告訴奶奶今天的“安全密碼”。

小寶就不跟奶奶走。

說明孩子對“安全密碼”當成了一回事。

她知道,遇到沒有“安全密碼”的人,是一定不能跟她走的,這就達到了防範壞人的目的。

孩子成長道路上不可忽視的安全教育

孩子做的很好。

孩子的安全無小事,每次一的經歷都很重要。父母們在孩子2歲,3歲的時候就要教給孩子這3點安全常識,給孩子多一份的保障。當然,也要經常給孩子講一些安全教育的故事。有機會還可以帶孩子去實際演練,總之,安全教育不在多,越細心越好。

你我共勉。

孩子成長道路上不可忽視的安全教育

作者簡介:芩與,富書專欄作者,爸媽精讀系頭條號簽約作者;兒童教育踐行者,願與你分享育兒心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