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秋首批最好吃的“矮腳菜”上新

申晨間 | 今秋首批最好吃的“矮腳菜”上新

在阿拉上海寧所有消費的蔬菜裡,青菜量最大,就像豬肉是葷菜的標杆一樣,青菜就是蔬菜中的標杆!

那麼上海秋冬季哪種青菜最好吃?

晨報記者今天要告訴大家的是,有一種俗稱“矮腳菜”的青菜是標準的、地道的上海特色青菜,被很多老上海寧愛戴,堪稱上海秋冬季最好吃的青菜。

更重要的是,今秋首批最好吃的“矮腳菜”本月中旬將上新!

之所以稱它是“矮腳菜”,是因為這一品種菜葉多、菜杆短,即菜纅頭很短,也就是說它菜葉多、菜杆少。

“矮腳菜”於上世紀80年代由上海農科院專家研究成功,並於1985年獲得上海科技進步一等獎。2000年10月,南匯農科專家對其進行改良,推出了2.0版的“矮腳菜”,專業名稱叫“南匯新場青”。

目前阿拉上海寧去菜場看到的“矮腳菜”,就是“南匯新場青”,主要產自浦東南匯地區,相較於第一代的“矮腳菜”,“南匯新場青”的菜葉更多、菜杆更短、口感更好,而且自身的抗病毒能力還更強。

每年9月份南匯桃子、生梨收穫之後,當地菜農就會播種“南匯新場青”,種植之後50天左右收穫,11月中旬便開始供應市場。

上海市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蔬菜專家介紹說,“南匯新場青”每年種植2次,分別是秋季和冬季。其中秋季種植時間50天左右,冬季種植時間要長達2個月,“冬季種植時間更長,吸收的有機營養成分更多,所以也更好吃”。

目前上海蔬菜種植面積近50萬畝,年種植蔬菜136萬畝次,其中青菜佔1/4。上海秋冬季供應的青菜品種有日本菜、太湖菜等20多個品種。但在所有秋冬季上市的青菜品種中,“矮腳菜”上市的歷史最長,且經久不衰,這是因為“矮腳菜”吃起來糯,略帶甜味,水分足,菜葉多、菜杆少,還能抗病毒,因此深受歡迎。

這兩天“矮腳菜”已經陸續上市,出現在上海的不少菜場裡。寧海東路菜場有一位菜攤老闆家住南匯,每年的秋冬季,他都會將種在自家菜地裡的“矮腳菜”採摘後拿到菜場裡銷售,今年也一樣。

他說,這兩天自己每天運到菜場的“矮腳菜”有3筐,200斤左右,零售價為每斤2-3元,比其它攤位青菜的售價略貴。不過雖然售價略貴,但由於好吃,因此每天下午一過1點,3筐“矮腳菜”就會被搶完。

臺灣路菜場的攤主也說,這兩天最好銷的青菜就是“矮腳菜”,很多拎著籃子來買菜的老上海寧會指名道姓要“矮腳菜”。

與此同時,晨報記者在多家菜場瞭解到,剛上新的“矮腳菜”多數菜攤零售賣2-3元一斤,其它品種青菜零售價每斤在1-2元之間,“矮腳菜”每斤售價比其它品種的青菜貴1元左右。

申晨間 | 今秋首批最好吃的“矮腳菜”上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