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三新”經濟成“寧波號”澎湃動能

讓“三新”經濟成“寧波號”澎湃動能

梅山賽車經濟在長三角地區已有一定知名度。圖為賽車場工作人員在對參賽用車進行維保。

(俞永均 攝)

記者 俞永均

寧波“三新”經濟成績單出爐。市統計局發佈的《新中國成立七十週年寧波經濟社會發展報告》顯示,2018年全市“三新”經濟增加值達2698.8億元,佔GDP比重為25.1%,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9個百分點。從數字來看,“三新”經濟已經表現出勃勃生機,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對於我市經濟高質量發展作用不可小覷。

“三新”經濟是指經濟中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生產活動的集合。根據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統計分類(2018)》,“三新”經濟分為9個大類、63箇中類、353個小類。市統計局的報告指出,新產業較快增長、新業態蓬勃發展、新產品取得突破,這是我市“三新”經濟運行的三大特點。

儘管成績喜人,但目前寧波“三新”經濟發展仍處於起步階段,在GDP總量中佔有的比例還不是很高。如何做大做強“三新”規模,使之成為“寧波號”經濟列車的澎湃動能?

一要抓住新技術的風口,聚焦一批新產業。2018年,全市節能環保、生物產業、海洋新興產業、新能源汽車增加值分別同比增長29.6%、26.1%、19.7%和17.5%。隨著5G技術、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等新技術的發展,寧波要積極佈局相關產業,成為同類城市中第一個吃“螃蟹”者。同時,積極做好騰籠換鳥文章,為新產業留出項目用地和廠房。前不久在海曙區採訪時,該區工業副區長張盈軍告訴記者,目前海曙不少工業大鎮正在加速推進產業升級,鼓勵現有傳統產業企業與科研院所和高端人才合作,“產業業態的升級,讓雙方都進入互惠共贏發展軌道。”海曙的做法,值得我市其他區域學習借鑑。

二要加強“三新”與製造業的深度融合,依靠製造優勢帶動“三新”經濟發展。這幾年,我市積極貫徹落實中國製造2025、工業強基工程等文件精神,著力推進數字化改造,加快工業互聯網建設,大力推廣智能製造。2018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新產品產值5473.9億元,新產品產值率提高到32.5%。列入國家“三新”統計的10種產品產量中,智能手機增長19.8%,城市軌道車輛增長10.8%。下步,寧波要著力提升工業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提高全社會科研經費投入,推動數字經濟和智能製造的發展。

三要充分利用國內消費升級和市場大的優勢,在應用環節加大創新力度。得益於社交電商、小程序、生活服務應用等移動終端程序的不斷開發,新商業模式層出不窮,網絡零售、跨境電商進口等風起雲湧。2018年,全市完成網絡零售額1778.3億元,比上年增長28.8%。今年“雙十一”期間,寧波跨境電商單量首次突破1000萬單,連續3年居全國第一。我市要通過新興業態和傳統業態、線上線下的深度融合,以新思路塑造新結構,探索新的商業模式,帶動和激活相關產業發展。

“三新”經濟覆蓋面廣,涉及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大力推進“三新”經濟的發展,關係到寧波經濟向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方向發展。希望各地和相關部門重視“三新”經濟,努力降低“三新”發展的商業成本,形成促進“三新”發展的良好氛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