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突破“南果北移”技術 大慶蘋果返銷主產地

東北網11月14日訊“真沒想到,這輩子還能吃上咱大慶本地的蘋果……”11月11日,在肇源縣古恰鎮孟克里村百果園家庭農場,“咔嚓”一聲咬著甜酸多汁的富士蘋果,大慶市民張潤澤興奮地說。當聽說這裡的蘋果已經銷售到山東時,他更是驚訝得合不攏嘴:“咱大慶人大都吃山東蘋果,現在咱們竟然把蘋果賣了回去,牛!”

同樣吃驚的,還有青島市民朱立新女士:“今年8月份,偶爾在網上看到大慶市肇源縣有人賣地產蘋果和桃,我就納悶兒了,那裡不都吃我老家煙臺的蘋果嗎?於是試著買了兩箱,一吃發現滋味兒和煙臺的不相上下,我這才相信,大慶也能種桃、蘋果啦!”

百果園家庭農場總經理王振,從2011年起就向“南果北移”技術發起挑戰。經過無數次失敗,耗資400多萬元,終於在2015年取得高寒地區冷棚種植桃、蘋果的重大突破。這項成果意味著,從此黑龍江省、吉林省都可以成為桃、蘋果的主產區。

王振總結的“寒地設施果樹標準化技術規範”“寒地盆栽果樹技術流程”“寒地露天果園標準化建園規範”“矮化密植增產技術規範”等一系列技術標準,在“南果北移”的科研攻關、生產實踐中發揮了決定性作用。其中“北方寒地桃樹栽培越冬方法”“利用冷棚冬閒期培育盆栽果樹”兩項技術,獲得了國家實用新型專利。山東農業大學還特地組織專家隊伍到肇源縣百果園考察,親眼目睹了王振的技術成果,山東專家連稱“了不起”!

百果園成功攻克越冬、花期溫控、樹體控制等一系列技術難題,將蘋果、水蜜桃、雞心果的種植區域向北分別推進9、11、6個緯度,實現了“南果北移”500公里的種植新模式,開闢了高寒地區設施農業增收新途徑。

自2015年後又經過4年的種植實踐,平均畝產穩定達到了5000斤以上的產量;同時巧妙地化氣溫低的不利條件為晝夜溫差大的有利條件,使所產桃和蘋果的甜度都在19度以上,達到了量產高質商品果的水平,完全可以形成產業化。對此,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副教授張有利給予如此評價:“這是全球最北冷棚規模化種植毛桃、水蜜桃和富士蘋果的技術和產業,打破了北緯35度以北無法大規模種植桃、蘋果的定律,說它是本學科領域的世界性、歷史性突破,也毫不為過。”

王振的“南果北移”項目成本低,生產簡單易行,見效快。以桃為例,每個冷棚每年的折舊和管理費用僅為1500元,一個勞動力同時可以侍弄15棟即15畝地。如果採用棚外育苗方式,定植當年即可收益,第二年即可豐產。經過嚴格測算,按照每棟簡易冷棚667平方米計算,毛桃採用二年苗定植,第一年即可實現畝產2000斤,純效益可達10000元;第二年即穩定豐產,可實現畝產5000斤以上,純效益可達25000元,是棚室普通作物效益的2-3倍,是大田作物效益的20-30倍。

記者採訪過程中,王振的手機響個不停,他帶著歉意對記者說:“不好意思,太多業戶需要技術指導,還有諮詢合作種植的,有點兒忙不過來啦!”

今年,王振銷往北京、上海、浙江、深圳等地水果達50000多斤。有意思的是,青島人要貨,日照人要貨,濟寧人要貨,濟南人要貨……今年夏秋兩季,其中有4000多斤地產富士蘋果、鮮桃,從肇源縣返銷到傳統的山東主產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