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双十一”观察:90后成主力,百度更具媒体属性

2019年“双十一”观察:90后成主力,百度更具媒体属性

双十一,剁手党的狂欢节,炫目的成交数字外,还有哪些有意思的现象呢?

百度发了份双十一报告,有趣发现不少:

2019年“双十一”观察:90后成主力,百度更具媒体属性

比如,55%的女士关注食品生鲜,关心猪肉价格的76%却是男士;关注宠物食品的人群,男士占比68%,只有59%的男士惦记狗粮,关心猫粮更少,才48%。

2019年“双十一”观察:90后成主力,百度更具媒体属性

再比如,三大平台的区域分布,广东经济第一强,三大电商居首不奇怪,浙江人民不喜欢京东,许是因为阿里出自杭州?看得出,一线城市对拼多多似乎有点嫌弃,甚至总部所在地上海都不例外,人口大省普遍对它有好感。

这份《百度2019年双十一大数据报告》告诉我们,进入第11个年头,全民双十一的热情不减分毫。只不过,“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用户和用户行为变了,百度影响用户的方式也变了。

1

回想2009年,双十一最为人所知的是“光棍节”,购物只是淘宝一家的独角戏,交易额只有区区5200万,到2019年,却已成一场“消费战事”,当天网联、银联共处理网络支付业务超过1.4万亿。

那个时代,很多用户借助搜索了解双十一,构建起对购物狂欢节的认知。这体现在百度双十一搜索指数的增幅,在2012年和2013年达到514%和406%的峰值,其后增幅迅速走低;过去三年,双十一搜索指数增幅只有20%、19%,18%,这说明,在百度等平台的助推下,双十一已基本完成市场教育。

购物狂欢的冲击下,人们甚至不再关注“光棍节”,其关注度连年走低,“购物节”重新定义了11月11日。

不过,百度对购物人群的影响力,依然明显,无数人经由百度搜索和信息流的浏览,去体验“剁手”购物的欢快,他们留下其行为轨迹,也给予更宽广的视角,去洞察天猫、京东等平台GMV不断增长的底层逻辑。

比如,80后曾是双十一的主力,一手扶起这个全球规模最大的互联网销售日,在今年关注的人群分布中,80后只占17%,他们不购物了?更可能的解释是,驾轻就熟、直奔主题;相对应的是,大量新生代经由百度了解双十一,百度有关双十一的关注,60%来自90后,00后人群也达到20%。

2019年“双十一”观察:90后成主力,百度更具媒体属性

在扩展下沉人群认知上,百度作用也非常突出。数据显示,一线城市居民的关注度增长幅度为30%;二线城为35%;三线和以下城市的关注增长幅度超过70%,这与下沉市场的迅猛增长相匹配:今年,天猫“双十一”号称新增1亿人参与,多数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百度的信息连接作用,加速了双十一向下沉市场的渗透。

2019年“双十一”观察:90后成主力,百度更具媒体属性

尽管商家设置各种名目繁多的优惠政策,花样百出,精明的用户还是以购物攻略、折扣比价等相关热词进行查询,寻找最佳策略,货比三家式的“斗智斗勇”中,百度是关键利器。

从大数据报告可以看出,大家在十余个平台上“剁手”,百度则是购买决策的统一前置窗口,它以搜索、信息流等综合形式,为双十一的新用户“扫盲”,帮助老用户“比价”,甚至进行主动的议题设置,输出热门内容。

比如,“百度热榜”专门发了热门话题,一人单挑两场双十一晚会的李佳琦,热度遥遥领先,胜过两台晚会本身,很多人也关心“上海假发套成交数全国第一”,还有人牵挂快递小哥“每人每天送240件快递”,均进了热榜的前10名。

这场双十一,百度超越搜索工具,更像是公共媒体平台,以“搜索+信息流+多种内容产品(百度指数、百度热榜、百度风云榜)”提供客观、真实、多角度、全过程的信息,成为购物狂欢体验的重要一环。

2

很多人对百度的认知是搜索,其实,百度App的形态在快速蝶变。

这种变化,来自百家号、智能小程序和托管页等新业态的引入,为百度App提供非常丰富的第三方内容和服务,吸引越来越多的用户登录百度App,这也使得百度得以沉淀更多数据,提供更多洞察,更好地链接人和信息,进化为最接近用户真实需求的新媒体。

2019年“双十一”观察:90后成主力,百度更具媒体属性

我们可以从内容生产、用户运营、精准分发以及议题设置上,看到媒体属性不断增强的趋势:

1)内容生产

百度不断强化以信息和知识产品为核心的移动生态业务,越来越像一个聚合式的媒体。

截至9月末,“百家号”拥有240万内容创作者,同比增长57%。百家号持续提升内容质量,特别引入权威媒体机构的内容,过去三年,百家号先后与新华社新闻中心、新京报、华尔街见闻、澎湃等知名媒体达成深度合作,头部内容机构覆盖率95%以上,带来更强的用户粘度、更大的媒体影响力。

此外,百度百科、度知道、百度经验、百度文库(电子文档图书馆)等,通过与外部资源的合作,已积累十亿以上的高质量内容。

9月份,用户在百度系知识类产品上时长比6月份上升了41%,百度百科和百度经验上的视频内容播放量增长了36%。

2)用户运营

2019年9月份,百度App的日活跃用户达到1.89亿,同比增长25%。端内流量增长强劲,其中端内搜索量同比增长超过25%,用户在信息流上花的时间同比增长超过16%,用户在信息流加短视频app上花的时间同比增长35%。

除了快速的App流量增长之外,用户登录也在增加,现在超过一半的百度App活跃用户都是登录用户。这意味着,百度不只是一个搜索工具,可以运营自己忠实的读者/观众群。

3)精准分发

作为AI技术的先行者和定义者,百度在内容分发上实现全链AI跟踪,从内容创意开始,到媒体投放及最终的效果评估,AI可以赋能每一个环节,打通整条分发的链路,让内容精准地触达用户。

基于将海量用户与多样化内容匹配的强大能力,百度搜索的头条满足率已达到56%,而一年前这个比例只有40%左右。

4)议题设置

媒体的影响力,相当程度体现在议题的设置能力,百度指数、百度热榜、百度风云榜等多个数据产品矩阵的布局,牢牢牵引了用户的注意力,扩大了百度的影响力。

在搜索时代,百度固然控制着流量入口,却更多是工具属性,响应用户需求的方式相对被动,使得与用户的链接相对离散,所以,百度的账户体系和用户关联系相对较弱。

而互联网一大重要资产正是完备的账户体系,比如阿里账户体系体现用户的消费和金融数据,腾讯账户体系则是用户的社交关系。

2019年“双十一”观察:90后成主力,百度更具媒体属性

而百度App“有事搜一搜,没事看一看”这类媒体属性的植入,实际上,在连接人和信息上的方式上,百度更加主动,且搜与看两个动作,刚好形成一个互动的闭环,与用户的链接更加连续——这体现在百度系产品占用时长的不断增长,特别在成功引入智能小程序后,电商、社交等更多维度的链接建立起来,这使得百度可以更好地服务用户、影响用户。

如今,集合搜索、信息流、视频、消费、地理位置等完整维度的数据资产优势和技术优势,依托于最大的内容信息和服务生态,百度甚至自己设置议题,打造系列的自有IP,从2019年的央视春晚到十一期间的“百度国潮季”,百度IP的打法已开始成型。

就在10月下旬,百度跟大型媒体集团一样,举办了一次“AI营销2020创新资源推介会上”,一口气推出明年的8大创新IP,分别是百度国潮季、百度沸点、AI办事处、影响力峰会、好运中国年、看鉴好看、奥运上百度、百度超级品牌计划,许多正契合的是大事件。

百度的媒体属性,正产生真真切切的商业价值。

未来,不只双十一,大事件中看百度,或将成新常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