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揽全球五分之一诺贝尔奖,世上“最聪明”的民族怎样教育孩子?

包揽全球五分之一诺贝尔奖,世上“最聪明”的民族怎样教育孩子?

纪录片《他乡的童年》豆瓣评分高达9.2,记者周轶君先后走访了5个国家:日本、芬兰、印度、以色列、英国,最后回到中国,这是一趟关于教育哲学的思考之旅。同样的童年,不同的教育,周轶君思考了一路,记录下这些国家不同的幼儿教育理念。

先前,我们一起了解了日本、印度、芬兰、英国的教育情况,今天我们来看一看一个以犹太人为主体民族的国家——以色列

包揽全球五分之一诺贝尔奖,世上“最聪明”的民族怎样教育孩子?

0I’ 51%的教育投资

以色列国土面积比北京还要小一点,人口占全球0.25%,但是却培养出了超过3.8万名科学家,曾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超过了全球的20%。

截止17年,在以色列25-34岁的人口中,学历在本科及以上占比48%,全球排名第11位,高于美国、英国、法国。

这是个令人惊喜的国家,被誉为创业公司和创业人才的摇篮。在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机构)上,是仅次于美国的创业国家。

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是怎么训练孩子的?

以色列的教育有着民族历史,以及犹太民族的鲜明特色。

包揽全球五分之一诺贝尔奖,世上“最聪明”的民族怎样教育孩子?

在本片的一开头,出现的一群十多岁少年,个个都已经是高科技创业公司的CEO了,做到了很多这个年龄孩子做不到的事情,当然他们也同样需要上学和写作业。

这些中学生,13岁到18岁,都有自己创业的经历,从做机器人、写代码、找公关、拉赞助……整个过程都可以独立完成。

包揽全球五分之一诺贝尔奖,世上“最聪明”的民族怎样教育孩子?

在以色列,最重要的有三件事。就是教育、教育、教育。

“政府在教育上的开支占多大比重?”

莫迪因市市长说:“占51%,我先投入在教育系统上,之后再是福利、文化、体育等等。”

包揽全球五分之一诺贝尔奖,世上“最聪明”的民族怎样教育孩子?

有一幕令我动容的是,因为过去时刻受到战争的威胁,在以色列学校里有配备防空洞。防空洞里,除了一些生活必需品,更多的是学习设备。

以色列中央统计局数据显示,在2015年以色列教育支出合计934亿谢克尔,占国家GDP的8%。

政府对教育的经费投入,仅次于军费投入。

这里的政治家和有识之士认为,对于教育的投资并不是国家的负担,而是一种最有效的资源。没有自然资源和物质条件不要紧,有了那些培养出的高素质人才,以色列就拥有一切。

包揽全球五分之一诺贝尔奖,世上“最聪明”的民族怎样教育孩子?

02’ 失败 = 接近成功

要是有一件事情没有成功,那不叫失败,它只是一次还没有成功的尝试和经验。

看似他们是包容失败,但他们鼓励的不是失败,而是再次尝试。

以色列的家长同样也希望孩子会成功,只是对成功的定义是广泛的,不会因为结果的失败而否定孩子的努力。

包揽全球五分之一诺贝尔奖,世上“最聪明”的民族怎样教育孩子?

“大多数以色列人会说,Do your best。如果这样你还是没有成功,我会帮助你,我们再努力一下,第一次没能成功没关系,我认为每个人都需要知道如何应对失败,你不可能永远都成功。”

以色列以其创新能力著称,不少的创业公司就是在以色列初创。

他们把“鼓励创新,不怕失败”的思想一代代地刻入了他们的文化基因里,在家庭、学校教育里体现地淋漓尽致。

从入学开始,鼓励孩子们对自己的作息负责;小学艺术课上,老师不会特意去设置大纲和课程要求,而是根据学生对艺术的自由表达开始拓展,师生共同探索成长。

到了高中,孩子们可以在课外时间创立公司,试着把自己的科技创意落地实施。

包揽全球五分之一诺贝尔奖,世上“最聪明”的民族怎样教育孩子?

在20岁以前,大部分的孩子可能都会经历一两次的创业失败,但他们从小就会建立起这种信念:失败不可怕,在失败中站起来,吸取教训后再开始。

“我们不会标签失败者,我们钦佩他们一次一次又一次地尝试。”

其实在以色列,有96%的创新创业公司都会失败(96%已低于世界平均数),但这些孩子还会义无反顾地去尝试。

包揽全球五分之一诺贝尔奖,世上“最聪明”的民族怎样教育孩子?

因为,以色列文化并不把失败视为结局。英雄不是从未失败的人,而是失败了很多次依然会努力的人。

03’ 尊重个人主义、独特性

犹太人有一种独特的性格叫做“Chutzpah虎刺巴”,大胆、诚实、直率……

包揽全球五分之一诺贝尔奖,世上“最聪明”的民族怎样教育孩子?

以色列大多数人都并不崇尚权威,他们喜欢质疑。

保持个性、个人主义是以色列最尊重的品质,这意味着拥有很多创造力、独特性。

包揽全球五分之一诺贝尔奖,世上“最聪明”的民族怎样教育孩子?

以色列反对消极被动地接受学习,期望孩子变成一个积极主动的人,而不是一个消极被动的人。对孩子成功的定义更广,接受度更高。

除了在课上书本的知识,大自然、生活的一切都是值得去探索学习的。在探究新事物的过程中,不断发现自己的兴趣点,最后找到自己的爱好并坚持学习。

这里的知名教育家德隆跟大家分享了女儿的日常,他表示自己从不干涉子女的作息,即使有一段时间8岁的女儿“第二天要7点起床但凌晨才去睡觉”。

对此德隆解释是:“家长的职责是,教会孩子可以有管理自己的能力,而不是告诉TA每个小时应该做什么。”

包揽全球五分之一诺贝尔奖,世上“最聪明”的民族怎样教育孩子?

从那些十多岁就担任CEO的孩子身上可以发现,他们可以妥善安排好自己,即使去创业,也明白当前学习是第一任务,不会因为要去创业就耽误学业。

包揽全球五分之一诺贝尔奖,世上“最聪明”的民族怎样教育孩子?

“这些孩子一定会成长为一群为自己的人生做出正确决定的人。”

不设限制,尊重个体,从小培养孩子的自制力,让TA可以合理支配自己的时间,这样丰富多元的教育方式,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这系列纪录片中的每个国家的教育,都有不同的特色。日本有“细节”,芬兰有“SISU”,印度有“Jugaad”,英国有“精英”,以色列有“Chutzpah”…… 虽然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有些看起来离我们很远,但教育总有另外一种可能性,其中的家庭教育和最初的启蒙教育,是和我们息息相关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