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育兒謠言風靡一時,很多家長都被誤導,不改坑孩子一生

文|好孕姐

在關於育兒方面,現在的家長更加講究,追求科學和心理支撐,會專門去尋找一些育兒方面的書籍和理論。但是刊登在書本上的不一定就是正確的,由於一些信息的時間差,很多情況下,錯誤的理論並不能得到及時的改正。就算是及時澄清了,也可能因為時刻都在產生的大量信息而被淹沒,家長並不能完好的接收到。

因此這些育兒謠言哪怕已經被證實,還是有很多家長因不瞭解,而運用在孩子的身上。就連明星馬伊琍都未曾倖免,奉行的一些心理法則,認為嬰兒的啼哭不用在意,要狠心對待,結果深深傷害了自己的大女兒。所以在運用心理育兒的時候,要學會甄別,這些育兒謠言雖然風靡一時,但家長被誤導之後,坑的是孩子一生。

這些育兒謠言風靡一時,很多家長都被誤導,不改坑孩子一生

嬰兒啼哭不管,習慣就好

在應對嬰幼兒哭鬧的問題上,曾經最流行的一個方法就是“不用管”,等到孩子自己適應了就好了,這也是馬伊琍用在自己女兒身上的法則。當時流行的目的是要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從哭聲開始訓練,這樣長大才不會依賴父母。

但是嬰幼兒時期非常需要媽媽的關愛,哭聲是對媽媽情感的需要,放任不管只會給孩子造成焦慮,無法建立安全感。美名其曰“哭聲免疫法”,其實是孩子對不被愛免疫了,長大之後也無法與他人保持親密關係,造成性格缺失。

這些育兒謠言風靡一時,很多家長都被誤導,不改坑孩子一生

孩子崩潰不能管,平靜了才管

等孩子長大一點了,時常會出現情緒崩潰的時候,也許是摔了一跤,也許是日常生活有什麼不如意,在家長看來都是小事,也就應運而生了“不能管”的理論。認為這都是孩子任性的表現,越管孩子越放肆,要讓孩子平復情緒之後才能得到家長的關愛。

孩子對父母的依賴是無條件的,受挫之後尋找父母也是下意識的,但父母的回應會讓孩子覺得愛和關懷是有條件的。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會再相信父母,同樣會覺得是因為自身的不足才得不到父母的關注,開始質疑自己。

這些育兒謠言風靡一時,很多家長都被誤導,不改坑孩子一生

這些育兒理念已被證實對孩子心理傷害大

關於孩子哭了不用管,要訓練他們的耐性和獨立性這樣的觀點,也就是在家長之間流行開來的“哭聲免疫法”和“延遲滿足”等一系列理論,其實都出自於美國的心理學家約翰·華生。但事實上,華生所持的孩子是可以塑造的觀點,只不過是拋卻情感,把孩子當成機器來訓練。

不過人是一個情感動物,用強制的方法只會給幼小的孩子造成無法磨滅的傷害,華生的孩子也深受其害。其大兒子在這種教育模式下,精神出現問題,多次試圖自殺,三十歲便告別人世,女兒心理也出現問題,患有情感雙相障礙。

華生的理論首先影響的就是自己的家庭和孩子,這種教育方法也傷害了很多首次教育的孩子,最後被永久封殺。孩子幼年時期需要父母的關愛才能健康成長,獨立也是需要細心呵護才能培養出勇氣和信心,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

-----------------------

關注【好孕】,你想知道的科學備孕、孕期護理、胎兒發育、產後護理,寶寶發育,時尚教育,都能在這裡找到答案。此外,還有我們的特邀作者,從自身經歷出發,講述育兒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