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那些有錢人,還在努力工作?

今年國慶節,我和老公一起回東北老家,老公的表妹也從瀋陽回家,我們就聚了一下。

聊天時,說到工作壓力大,工資也不高等現實問題,他表妹隨口說,如果我現在有100萬,就啥也不幹了。我倆很驚訝,因為這100萬不足以支撐她餘生的各項開支。

今天,我們不討論這100萬夠不夠後續生活的問題,而是想說,社會中有這樣一種現象,即很多人認為,自己有足夠的錢,就不出去工作了。

當然,我說的“足夠的錢”,是相對意義上的,即可以不再因為錢而煩惱,也就是實現財富自由。

但是,現實是,很多人已經實現有錢的夢想,不再因為錢而發愁時,他們還在繼續努力工作,為什麼?

為什麼那些有錢人,還在努力工作?

為什麼那些有錢人,還在努力工作?

有錢人,在外人看來,已經足夠有錢,而對於他們自己來說,可能還不是有錢,因為金錢是一種讓人上癮的東西。

就像心理學家史蒂文•貝格拉斯說的:“如果你是個酒鬼,你會喝下一杯、兩杯、五杯、六杯酒去感受酒精帶來的快感,那麼,當你獲得一百萬美元的時候,你就需要一千萬美元來獲得快樂。”

這種從心理學角度來分析有錢人,讓我們看到了,賺錢是一件會上癮的事情,同時也說明了有錢人會繼續工作賺錢的原因之一。

的確,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就是處於只知道攢錢的狀態,錢越多越想多,以致不想花錢,也就是越有錢,人越摳。其實,他們不僅不捨得給別人花錢,自己花錢也心疼。比如,巴爾扎克小說《歐也妮•葛朗臺》中的葛朗臺,有錢,但是個吝嗇鬼。

為什麼那些有錢人,還在努力工作?

為什麼那些有錢人,還在努力工作?

我們知道,人有嫉妒心,特別是有錢人,很容易被人嫉妒。

當自己成為被嫉妒的對象後,身邊的朋友很可能越來越少,於是變成孤獨的人。但是,我們人類又是社會性動物,想要與他人建立聯繫,最好擁有滿意的人際關係,而想要解決這種矛盾的狀態,就可以通過工作來進行補償解決。

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補償性機制,也是人的一種適應性心理。

有錢人因為沒有很好的人際關係,就可以通過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來進行補償。換句話說,沒有朋友帶來的孤獨,可以在工作中排解。

為什麼那些有錢人,還在努力工作?

為什麼那些有錢人,還在努力工作?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最初是五層,後來進一步完善到七層,分別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自尊需要、認知需要、審美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

對於有錢人來說,他們的需求越來越高,甚至會到達自我實現,也就是說,他們越來越可以決定自己的生活,越來越知道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且越來越明白真實的自我是怎樣的。

我們會看到,很多有錢人會投身公益事業,這就是他們自我實現的需求。就像香港演員古天樂,他努力賺錢為的是做公益。據統計,他捐助的學校,已經超過120所。

從這個角度來說,有錢人還在努力工作,就是為了自我實現。

為什麼那些有錢人,還在努力工作?

為什麼那些有錢人,還在努力工作?

人人都需要安全感,包括有錢人。

很多企業家,他們通過創業實現了財富自由,但是要知道,企業的發展有很大的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就會給人帶來不安全感,為了緩解這種不安全感,就要努力工作,以掌控更大的確定感和控制感

像萬達董事長王健林依舊是個工作狂,網上曾曬出他一天的日程安排,我們看到他需要早4四點起床,晚上9點還在工作,這就告訴我們,實現財富自由,並不意味著可以不工作。

為什麼那些有錢人,還在努力工作?

為什麼那些有錢人,還在努力工作?

除了上面提到的心理因素外,有錢人還在努力奮鬥,還有一種可能,那就是他們真的熱愛工作。

我們要承認,世間有閒不住的人,他們樂於工作,因為工作對於他們來說就是享受,工作也是他們的畢生事業。

我們知道,中國著名的首富李嘉誠,90幾歲依然勤奮工作,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睡前閱讀半小時書,從未懈怠。他的人生哲學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可見,有錢人努力工作,是他們的樂趣所在。

為什麼那些有錢人,還在努力工作?

為什麼那些有錢人,還在努力工作?

有人可能會說,你看那些有錢人,也沒怎麼樣啊?和我們窮人一樣,也是在努力工作嘛!

其實,這麼說,有一種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味道,而我們要做的是向有錢人學習,這樣我們才有可能儘快成為有錢人。

其一,我們說“有錢了就不工作”,是一種狹隘的想法。

當我們發出“有錢人為什麼還工作“的疑問時,其實內心的想法是,有錢了就不該工作。但是這樣的想法是狹隘的,因為工作不僅可以賺錢,還是在成就自我。

有錢後,吃喝玩樂,是很多人的願望,但這樣的需求一旦被滿足後,後面越來越高的需求,就很難滿足。比如我們要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在傢什麼都不做怎麼實現呢?

要知道,工作和工作是不同的。為了吃飽穿暖而工作和為了自我實現而工作,給我們帶來的心理體驗是完全不同的。

為什麼那些有錢人,還在努力工作?

其二,我們要認識到,有錢人有很多的選擇權。

我們說,有錢人和窮人的工作會帶來不同的內心體驗,還有一點更重要,那就是有錢人有更多的選擇權。

這裡並不是崇尚拜金,而是想說,有錢給我們帶來的選擇權,是我們生活幸福的重要標準。比如,有錢人可以選擇不工作,窮人不工作,就很難。

為什麼那些有錢人,還在努力工作?

其三,不能因為自己暫時或永遠成不了有錢人,就給自己找不努力的藉口。

有人可能會說,世界上有幾個古天樂、王健林和李嘉誠啊?我們大多數都是普通人,或者多數人還沒達到財富自由。

這一點我們承認,但是我們不能因此而不努力,因為退一步講,我們暫時成不了有錢人,但為了自己和家人生活得更好,好好工作和努力生活也是我們的責任。 對於還沒有實現財富自由的我們來說,工作為的是更好的生活。況且,有錢人還那麼努力,我們沒理由不努力。

另外,我們還要看到財富的好處,應該對賺錢上癮,談錢不俗,因為沒錢的日子不僅俗,而且還苦。最關鍵的是,我們要盡力做好手邊可以做好的事,好高騖遠並不會讓我們富裕,反倒讓我們一貧如洗。實現財富自由,是一個逐漸積累,慢慢實現的過程。

踏實做事,終身學習,願我們都成為他人嫉妒的有錢人。

為什麼那些有錢人,還在努力工作?

本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