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縣縣委書記劉生勝談談主題教育整改落實

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以來,佳縣認真把握中央和省委、市委關於主題教育的部署要求,堅持問題導向,著力查找和解決突出問題,紮實開展專項整治。具體採取了哪些做法?對此,記者近日對佳縣縣委書記劉生勝進行了專訪。

記者:佳縣是如何開展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

劉生勝:佳縣縣委牢牢把握主題教育總要求,及時成立領導小組及工作專班,出臺“1+4”工作方案及3個任務清單,班子成員帶頭領學促學、深入檢視問題、開展調查研究、狠抓整改落實。一是堅持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實現“兩個全覆蓋”,即人手兩本書、通學兩本書;依託七項載體,即:紅色資源載體、培樹典型、主題黨日、線上交流、上門輔導、考試培訓、開辦夜校促學,提升學習成效。二是把檢視剖析與整改落實結合起來,縣委班子成員帶頭開展調研,深挖細查,及時研究解決存在問題,圍繞重點工作狠抓整改,不斷推動調研成果轉化,確保主題教育不虛不空不偏。

記者:中省市提出的13項專項整治任務整改情況怎樣?

劉生勝:及時召開縣委常委會研究部署,制定了“1+12”整治方案及臺賬,成立了工作組,7名縣委常委牽頭負責整治,跟蹤督辦,限期整改,目前整治工作正在穩步推進。

記者:通過主題教育找到哪些發展短板?如何補齊?

劉生勝:目前查找出發展短板3項。針對個別幹部作風不嚴不實短板,深入開展紀律作風大整頓,不斷加強督查暗訪,以最嚴格的追責問責促進幹部作風根本轉變。針對部分村集體減貧帶貧效果不佳短板,大力發展“3+X”產業,縣鎮村“3+X”規劃相互配套銜接、穩步實施,所有行政村都建立村集體經濟組織,健全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全部按照“451”模式分配,即收益的40%用於村集體經濟發展,50%用於全村村民分紅,10%用於救濟每年因意外造成貧困的特殊困難戶。

針對部分村級黨組織弱化邊緣化、村幹部隊伍年齡老化短板,大力開展基層黨建“555”工程創建活動,即建強村幹部、第一書記、駐村幹部、產業帶頭人、道德模範“五支隊伍”,創建基層黨建、脫貧攻堅、產業發展、美麗鄉村、社會治理“五面紅旗村”,在黨建引領中心工作、黨建品牌創建、鄉村振興、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激勵保障等5方面實現突破。全年整頓軟弱渙散村級黨組織31個,回引81名致富能人、48名大學生回村任職,培養儲備村級後備幹部587名,按照年內實現100%目標狠抓“一肩挑”,已完成239村,佔比達73.8%,進一步築牢基層戰鬥堡壘。

本報記者陳靜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