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教育的困局是:赢得了教师,却输掉了学生?

5657811128270


应该说,这种困局确实存在。所谓赢了老师,也就是指形式上把老师推上了道德神坛,而现实中,用神的标准把老师“打”的体无完肤,老师们战战兢兢,只敢教书,岂敢育人,即使是教书,也是跪着教书,因为太多的“紧箍咒”“生产厂家”,送来太多的戒律。在老师面前,专家、家长、跨界指导教育的成功人士、以喷老师为己任的“愤青”等等,都是站在道德高地的赢家。而实际上,却实实在在输掉了学生。

1.学生输掉了“师道尊严”的理念,从而失掉了对包括父母在内的尊长的敬重之心和尊老敬老的道德传统

由于某些专家、家长、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人员对《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过度解读,加之少数媒体为博眼球而做的推波助澜的大肆渲染,老师们渐渐地失去了对违纪学生的惩戒权,没了“威严”的老师们,自然也就失去了“尊严”,"老师是为我们服务的",已经深入学生人心,专家们高兴了,他们在“象牙塔”里研究出来的教育理论终于喜结硕果。跪下来的老师面前,站立着挺着腰板的曾经的被管理者。有些家长糊涂啊,当你对管教你的孩子的老师实施“全方位轰炸”时,老师是不敢管你的孩子了,你还能管得了你的孩子吗?

现在孩子,对父母没有敬畏之心,在家庭中颐指气使,恐怕不在少数。过去讲“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不敬师,再往前走几步,也就是不敬父母,乃至于诸多长辈。尊老敬老的道德传统尽失。

2.学生输掉了承受挫折的健康心理,都成了“玻璃心”、“瓷娃娃”

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对违纪学生进行处罚(比如抄写课文等),也严重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一切都以说服教育作为主。久而久之,学生走入一个认识误区,我可以违纪、犯错,你却不能惩戒。于是就肆无忌惮,一旦有老师或家长批评或惩戒,从没经受过批评和惩戒的孩子们,“玻璃心”碎一地,轻者反抗,重着轻生。从而诞生了一大批难经风雨的“瓷娃娃”。

3.学生输掉了对自己本位的清醒意识,变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学生本来是被管理者,现在,管理者成了服务员,硬性管理变成了说服式、哀求式管理,学生对自己的本位认识就发生了错乱:老师要为我服务,家长也要为我服务,世界是以我为中心的。现在,没有公共意识,唯我至上,从不顾及他人(包括父母在内)感受的学生不在少数。

4.学生输掉了对学习意义的认识,成绩至上,品质养成被挤出意识形态

老师只敢教书,不敢育人,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分数取代了一切评价标准。学生只学知识,不学做人。表面上光鲜无比,而内心却失去了品质支撑。


所幸,很多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教育所面临的困局,部分省市已经开始回归教师的惩戒权,当然前提是要规范使用。可悲的是,居然有很多老师却明确表态不敢接受。乐观点说:教育还真的是喜忧参半。


王老师教育新视界


这个困局是当今教育现实的典型反映,在教育教学中,教师确实已经是无所适从,怎么做都是错的,陷入囚徒困境。各种现象不用一一去列举,一些令人真实发生的事就已经足以令人震惊。

老师该怎么做?以前无解!

2019年7月,安徽铜陵陈瑶湖中心学校的老师周安员在上课时,有两名学生因琐事打架,周安员老师拉开学生,把男生按坐在座位上。家长以该生感到不适为由,去医院检查。到学校要求周老师在班上向家长和那名男生赔礼道歉,遭到周老师拒绝。

因为家长不依不饶,周老师报警。警方进行调解,要求周老师承担930元检查费。周老师支付了这笔费用,但是正常履职竟然遭受这样的耻辱,他实在咽不下这口气,投河自尽。

在这件令人痛心的事件中,周老师无论怎么做,都是错的。上课时学生打架,教师面临困境,不管,是失职,学生出现任何问题,都是老师的问题。管,家长可以任意讹诈踩踏,学校和有关部门只会和稀泥。周老师用自己的生命,控诉教师处于的困境,无论怎么做,都是错!

五莲县二中杨守梅老师的遭遇,同样揭露了这种困境。杨老师班上两名学生逃课,杨老师用书本抽打了学生,这下闯了大祸。家长大闹不止,学校五条处理意见,停职一月、取消评优、赔礼道歉、承担诊疗费、党内警告行政记过。

凭良心说,这已经够重了,但是,五莲县教体局很快又追加了三条处理意见:扣除一年绩效工资、责成二中不再签订聘用合同、拉入诚信黑名单。这份追加处理意见一出台,立马受到吐槽,无数人为杨老师抱不平。这样一位一连做了14年班主任、中考成绩名列前茅、多次受到表彰的优秀老师,就该这么大的罪吗?

虽然后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下,教体局撤销了这份追加处理,但是,如果没有沸腾的民意,没有人民日报的发声,没有县委县政府的批评,一位优秀的老师的教师生涯将画上句号,这是多么的可悲!

在这起事件中,杨老师该怎么做才对?此题无解!管了,就是这样的待遇。不管呢?逃课学生的家长同样可以大闹,逃课的学生出了任何问题,结果不敢想象!

于是,我们看到了,在课堂上猜拳行令喝酒取乐的学生和视而不见的老师,我们看到了课堂上瓜子屑乱飞老师装着没看见,我们看到了课堂上学生举起弹弓,老师只能哀求……

老师该怎么做?现在答案在路上

老师面临的困境,是到求解的时候了。求解的,不是老师,老师没有这个能量。只能是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

现在,政策已经来了,答案正在路上。

近期,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这份文件,就是破除教师困境的钥匙。这份文件的关键之处就在于,明确了教师拥有惩戒权,提出了严厉治理“校闹”,依法保障师生合法权益。这就是打开教师困境的钥匙。

有了这把钥匙,学生违纪违规,教师怎么做的答案也就来了。现在,这个答案正在路上。这个答案就是教育部根据高层这份文件制定的教师惩戒权实施细则。只要这份细则确实具有操作性,教师的两难困境也就被打开了。

我们期待着这份细则的出台,相信不会让教师失望!


当代师说


现在的教育确实陷入了一种困局,在这个困局中教师是被彻彻底底打败了,陷入“左也不是,右也不是”的困境,从教学方法到教学水平,谁都可以对老师指手画脚,从“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再到“快乐教育、素质教育”好像谁说起如何搞教育来都头头是道,都可以理直气壮,唯有老师百口莫辩,但是当全世界的人都可以赢得了教师,让老师变得唯唯诺诺的时候,却不想输掉了学生。

小徐老师从教二十年来,盘点一下今天的学生输掉了什么?

一、师道尊严被打败,学生输掉了“亲师、信师”的精神力量。

《荀子·劝学》有云“学莫便乎近其人,学之径莫速乎好其人”,意思是对学生而言,接近并喜欢老师,爱戴自己的老师,才能尽快接受老师的影响,这是学而有成捷径。所以古人深谙此道,一直宣扬“师道尊严”,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目的是让学生信奉崇拜自己的老师,从而能更好更快的按老师说的去做,达到塑造心灵,学有所成的好效果。

然而反观今天的教育,大家都在指责老师的行为,无论是什么情况下造成的老师言语失当,比如批评学生,罚站,罚抄作业或者拍打两下子,将学生成绩发班级群,将不良学生行为发班级群告诉家长等等行为,都会惹来众人的指责,而不问老师为什么这样做,目的是什么,当社会氛围从敬畏老师,认为老师的行为是为了育人变为怀疑老师,认为老师的行为是毁人时,那么哪个学生还会崇拜老师,老师的教诲也就大打折扣,学生就失去了“亲师信师”的精神力量,最后输掉的是自己的学业。

二、教师的惩戒权被剥夺,学生输掉了知耻而后勇的抗挫折、求奋进的力量。

教育的方式从来就应该是“恩威并施”,教师“威信”的树立一大半来自“威信”的“威”,当教师失去对学生不良行为的惩戒权,当教师不能奖惩分明,那么就很难让班风清明,学生也很难有明确的是非观,久而久之,学生输掉的是求真向善的界线。

三十年前,学生有任何不良行为,教师都可以凭一已这力,将学生拉回正常学习的轨道上来,然而今天的老师,不敢管,不能管成为教学的常态,学生不良行为不能受到时时的规劝和批评,甚至惩戒,让学生不良行为愈演愈烈,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而学校老师不可能就学生每一个不良行为都告诉家长,激化家校矛盾,当学生的不良行为不得不管的时候,再告诉家长,家长和学校共同施压,学生却因缺乏抗挫折能力而失去知耻而后勇的奋进力量,真是可悲可叹。

三、教师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被挤下神坛,失去思想教育只重知识教育,令学生输掉了做人的根本。

当“师道尊严”的神圣光环被践踏,教师职业就失去了特殊性,当人人质疑教师的德行,无论老师如何做都无法达到人们要求的道德高度时,老师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也就失去了效力,当学生家长质疑老师:“凭什么批评我的孩子,伤我孩子的自尊!”当学生质疑老师“你凭什么管我”时,老师只能默默的闭上思想教育的嘴,只管教知识,不管教做人,如此一来,教育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的“两条腿”就少了一条,实则失去思想道德支撑的不是老师,而是学生自己。

总之,对教育而言,教师和学生其实同为一体,当老师被充分尊重,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学会做人,学会做学问,赢得自己的人生;当老师无所适从,唯唯诺诺时,学生的人生同样无所适从,找不到坚定发展的方向。所以即使全社会赢得了老师,但和老师一样输得彻底的其实是学生自己。


指尖教育帝国


这是因为中国目前的教育方式是威权教育,以老师为主,不以孩子为主,所以强调考试、成绩,听话,和惩戒。发达国家从二战以后采取的是自主型教育,以孩子为主,是激发孩子的自主性,自律,创造力,和执行力为主、所以强调因材施教、方法论,自主学习,以实操和应用为主,情商与智商并重。两种教育方法,最大的区别是老师。两种方法,教出来的结果也不一样,前者是教出一代又一代的工具,后者是教出一代又一代的公民。公民与工具有本质的区别。所以自古以来,统治者都推行威权教育,不言而喻。只是现在已经快速进入AI时代了,威权教育还能维持多久呢?是不是有点自欺欺人呢?


皮蛋拉稀


教育困局,老师都不知道怎么教育学生了?请全国所以老师拿人格担保,你觉得教育学生左右都不是,出现这种情况你了解自己的学生吗?你当教师是真的热爱这个职业还是为了挣钱才选择的这个职业?你对自己的学生和教育事业投入了多少感情和精力?如果你了解自己的学生,热爱自己的职业,跟学生和家长沟通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就不会存在学生难教,家长难缠,就算有也是及个别的。教育的困局还是一个利益的冲突,不管小学到中学的学生难管还是大学的留学生特权,学校极力讨好留学生,这些都指向了个人利益,都想拿着高额的收入然后很轻松的做完自己的工作。前几天见一个视频是某大学的一个老辈教师说,他除了国家给的工资,几十年了就没有收(挣)过出工资外的一分钱,他的目标就是倾尽一生把自己的所有知识教给学生,试问这种老师有哪个学生和家长还有怨言和不满的?这样的老师教过的学生哪个不说发自内心的尊重他的?作为教师,每个人的水平有高有低,只要真心对学生好,谁不尊重呢?


羌江流


这句话好像是一句气话。如果这句话是教师自身说那就不对了。教师无权无势,只是个与学生打交道的默默无闻的人。在社会上对教师有许多的承诺,但兑现的却很少。别的不说,就连"统考"排位教学效果奖都拿不到手,奖金改了又改而由多变少。这些事能使教师生气,而不说"赢得了教师却丢掉了学生"这个话是出于对社会的报复思想与行为。难道教师败了或上当了,学生也应该跟着失败或上当吗?'除非不想当教师的人才会这样做。如果是教师之外的说的又不同了。意思是有打抱不平而帮教师说话。如果社会上对教师有瞧不起或不当人看的权财势力者,教师不能在这些人面前甘拜下风而当失败者,要在学校让这些占上风人的孩子成为学习上的失败者,到一定的时候,这些人看到自己孩子学习上的失败,才会感悟到不能小视教师而教师对孩子的未来优劣是有着极其重要作用的,也是最关键的。

总之,"赢得了教师,却输掉了学生"无论什么人说句话都是不对的,都是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与道德观。


5657811128270


中国的教育困局非常多,比如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优质资源的稀缺与大众的普遍性需求等等,现在又加上家校关系的紧张,师生关系的紧张,师师关系的紧张,领导和老师之间的关系等等,这是表面上的困局,还有就是深藏在教育内部的困局,比如说,教育本来应该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现在非要他立竿见影,分出个一二三来,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年就想让他分出伯仲,如此急功近利,这岂不是揠苗助长。再比如, 各学段,各年级本应该是一场友谊接力赛,现在却变成了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再比如,同年级各学科之间,本来应该是团体操表演,只有总体和谐,共同发展进步,才能获胜,到达双赢或多赢的目的,现在却变成了百米赛跑,一家独秀,恨不得把其他学科落得老远,才能显示自己的存在。同年级,同学科这种现象更加明显,这都是不正确的教育评价机制产生的结果。


130102197303210670


是一些老师钻进拜金主义思潮旋涡造成的。借老师节敛财,借补课敛财,借惩戒敛财,借向学生推销敛财等一系列现象,导致了家长对老师的极大不信任,学生对老师的极大蔑视。根源在老师,不在学生,更不在学生家长。天下有不希望孩子优秀的家长吗?没有。天下有希望孩子犯法的家长吗,更没有。就连罪犯都教育孩子遵纪守法,好好学习。如果老师心的善良,思想纯洁,动机纯正,家长还是信任的。动辄以不管孩子要挟社会,要挟政府,要挟法律,要挟家长,是严重的不负责任的态度,严重沾污了教师的神圣职业。天天索要惩戒权,目的何在。惩戒权在家长手里,老师的惩戒权只有家长赋予,家长是孩子的合法监护人。老师是替家长管孩子,这一点必须明确。老师这不想管,那不想管,要老师干什么。这不敢管,那不敢管,是你们没有得到家长的信任,是失职。这样的老师该下岗了,当今社会不缺老师,缺的只是优秀的,有责任心,爱心和事业心的优秀老师。金钱化的老师,家长不需要。


天道158618041


并不全是这样的结果!我说一下自己孩子读书的事:孩子小时候在幼儿园、小学基本上都是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成长!在这期间我们父母亲给孩子带来的多数是欢乐时光以及更多的教孩子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让她明是非,辨美丑!必须要求孩子在学校听老师的话努力学习课本文化知识。但是现在个别家长不仅不管孩子的学习教育,还要求学校不能管孩子管的太紧,孩子犯错了就把一切责任推给学校,这种情况让我觉得很可笑!你自己生的孩子自己不管也不让别人管,你是在为社会提供垃圾吗?

考取高中后家长和老师必须承担起共同责任,教育孩子课内课外的各种知识,同时要激励孩子自学自律的能力,我们家长也会经常与孩子的老师们进行交流,咨询孩子在校的学习状况,好的鼓励,不良的给予纠正,不仅仅在于督促孩子努力学习,我们父母其实经常会跟孩子讨论各种社会、法制、道德文化、社交活动等等话题,也在这些话题中点出了学习的重要性!

孩子只有耐心的辅导才能走向美好未来!老师和家长都不是万能的,学校只是个学习场所,父母和老师都具有重要的导师意义!缺失任何一方的教育,孩子走的路都会偏移!


龍之吻s


《高考,均科全才和优科专才,你选择谁?》

郝峰涛

这有可能是一篇改变中国教育命运的文章。

一个小问题:A生数学100、语文50;B生数学90、语文90,谁更具潜能?这不是一个分数多少的小问题,而是一个人才观念的大问题。

我们的社会、教育和高考一致认定B生为优秀人才,以分数高低论英雄,所以一位小学校长就敢这样说:“我这里没有天才,我只要考试的分数和名次。”教育怎能不陷入应试困境!钱学森老人发出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呢?”钱老希望培养出大师级的人才:一个孙子,胜过千万赵括。

正是这种落后的人才观念,是造成中国教育改革停滞的根本原因。

人才,你在哪里?A生具有优科(数学)优势,B生具有均科(均衡)优势,这两种不同的优势,哪一种最具潜能?

论一:天才优于专才,专才优于全才,全才只能算是个人才。植物有顶端优势,才成其高;动物也各有特长,故能生存。再纵观历史,横观社会,凡是有成就的人,皆是某些领域的专才(天才是更加卓越的专才),而非全才,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论二:专才(优科)的成功在于他们努力建设自我的专业兴趣、专业方向和专业高度,而所谓的全才(均科)其实是被误导的无兴趣、无方向和无高度的三无产品!人才都有一定的成长之路,越是卓越的人才越注重自我的专业发展。

论三:孩子们各有天赋,在发展中就会产生不同的优势,这是自然分化和社会分化的必然,也是专才成长、优科发展的内因外果。而全面均科发展,其实是一种违背人性发展的人才策略。

所以,专才(优科)的人才发展观是优于现代教育中盛兴的平均主义全才(均科)观。天才源于自觉,专才源于兴趣,全才源于误导,平均主义全才(均科)观是扼杀天赋、迷失兴趣的祸首。

我们要不要打破主副科,打破文理科,打破快慢班,打破填鸭式,打破应试观?要不要鼓励学生培养兴趣、寻找方向和建构高度?要不要给天才、专才(优科)更大的成长空间?

要!但如何做到呢?

一,高考是指挥棒,要从“均科固定文理制”向“优科自选建构制”转变。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发展,以自身优势学科为中心进行知识建构,可在高考科目“语、数、英、政、史、地、理、化、生、体、音、美等(皆百分制)”中自选四科进行计分选拔,其余参试科目的分数作为参考。如:A生自选“生数理英”四科计分,B生自选“生化数史”四科计分,可同时报考清华生物的相关专业,择优录取。

二,中学和中考可以让学生自选2-3门优势学科参加评价,其余参试科目作为参考,鼓励学生发掘自身的兴趣、方向和高度。

三,小学阶段,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逐步建立1-2门优势学科参加评价,改变填鸭式的主科均衡发展观。

我们的育才观念要从均科全才观向优科专才观转变,去培养孩子的兴趣、方向和高度,实现人的专业化成长,这是人的自然分化和社会分化的必然规律。

荒原开蹊径,枕草待晓钟。

十年心酸梦,只为此文生。

致敬:你我皆是微不足道的尘埃,只是希望给孩子更好的教育,若觉得此文不错,请惠心推送转载,举手之善,或将成为教育改革的最大动力!

《中村修二:亚洲的教育制度是浪费时间》

年轻人应该学习不同的事情。东亚国家现代的普鲁士教育体制阻碍了学生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究,对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害无益。

家长在稀缺心态的驱动下,让孩子从小沉浸在补习班和题海里,希望能先去抢到眼前看起来很稀缺的学校资源,也许从长远来看,就反而浪费了孩子最大的资源——有无限可能性的少年时光和天生的好奇心。

要成为好学生,不是像体力劳动者一样忠实地完成老师的作业,而是要像知识工作者一样,具有有效性,也就是”做好该做的事情”,好学生一定得做到:要自我决定学习的侧重,衡量自己知识的掌握度,管理自己的学习时间。这就需要具有极大的主动性和自由度。

因研发蓝光LED而获得2014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中村修二,批评了日本的专利制度和整个东亚教育体系。他抨击了日本的教育制度,称大学入学考试制度非常糟糕,中国和韩国也都如此,所有高中生的教育目标都是考入著名大学。他认为亚洲的教育制度是浪费时间,年轻人应该学习不同的事情。

中村修二是个非典型的日本科学家:出身普通渔民家庭,考试能力也平平,上了日本三流大学德岛大学;他动手能力非常强:上午调仪器,下午做实验;自学能力非常强:中村对物理学具有深刻的理解,但他完全是靠自学而来的。他读的德岛大学甚至没有物理系。

朱元璋也是个非典型的和尚,毛泽东是个非典型的政治家,许多人将教育现象分为:典型与非典型,个案与普案,都是在维护现实教育制度的鄙陋,恐惧教育改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