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亿个包裹背后物流业的集体焦虑

快递企业传统的拼资源、拼人力的方式已经疲于应付新的竞争,智能化物流系统迅速崛起。


28亿个包裹背后物流业的集体焦虑

时间就像土豆,本身没啥特殊含义(味道),就看跟谁一起炖了。

对创业,时间是证明,是否走对了方向和用对了方法总会见分晓。

对新闻,时间是橡皮擦,再大的新闻过几天就被更新的消息擦去。

对李佳琦和薇娅直播间的粉丝们,时间就是手慢无。

对刚刚结束的这个双十一,时间就是几大电商的KPI:零点后,天猫销售额1小时3分59秒直接破1000亿;京东9小时破1658亿元;苏宁1分钟家电3C破10亿元。

全民在线等包裹。对物流来说,时间就是命门了。

28亿个包裹背后物流业的集体焦虑

不看数据不知道中国的物流业到底有多拼。

距离11日0点的剁手时间仅过去8个小时的11日早上8:01,熬夜下单的人们起床后准备想取消几个一时冲动的订单发现已经晚了。此时,天猫刚刚发出了其双11的第一亿个包裹,再次刷新纪录。2013年以来,同样数量的订单发货时长已经累计缩短40个小时。

去年“双十一”全天产生了物流订单10.42亿单,今年国家邮政局预测从11日起持续8天全行业处理的邮件、快件业务量将达28亿件。如此庞大的包裹数量将以惊呆“歪果仁”的速度递到消费者手里。

28亿个包裹背后物流业的集体焦虑

地下胶囊“疯狂”概念的背后

其实在今年双11之前,随着5G的商用和智能物流概念的大热,各大电商和物流公司在物流园区、干线运输、中转分拨、末端配送等环节都加大了对云、大数据、AI等技术的加持。

最近,淡出视野一段日子的刘强东,因他公布京东“地下胶囊物流”这一革命性创新技术又登上热搜。靠地下独立管道和全自动化系统实现的胶囊物流,一亮相就引来业界高度关注。

无人机将货物送到无人智慧配送站顶部,并自动卸下货物;京东无人智慧配送站收到无人机运来的货物后,在内部实现自动中转分发;分发完成后,配送机器人自动装载货物并完成配送。以磁动力驱动运输轨道来配送快递包裹的这套流程,在演示动图里是这样运行的:

快递从仓库装入胶囊

28亿个包裹背后物流业的集体焦虑

胶囊在管道里穿梭

28亿个包裹背后物流业的集体焦虑

快递在分拣中心交换

28亿个包裹背后物流业的集体焦虑

28亿个包裹背后物流业的集体焦虑

快递交到终端卸货

28亿个包裹背后物流业的集体焦虑

由于没有快递员、配货员、分拣员、打包员等等人工成本,无人物流体系的运行成本将十分便宜。以前的物流行业,人工要花去90%的成本,而现在一次性投入之后,后续只需要支付仓库租金、水电费用与每月的机器检测、维修费用。不需要支付大量的人工费用也就意味着无需额外的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行政费用,且系统可以24小时工作不休息。

在北京通州和雄安等地,结合轨道交通的这个地下货运系统已经被纳入建设规划。

在亮出这个“杀手锏”之前,京东物流已经启用了机器人仓群,不同层级的无人仓数量达到50多个,而无人车、无人机、智能打包机、外骨骼机器人、智能运筹系统等也已纷纷被运用到日常快递配送中。

半个月前,京东物流亚洲一号智能仓群的超大型分拣中心正式投用。昨夜今晨,该中心和多家大型物流企业一样,通宵工作,一单零点下单的订单从仓库打包到分拣好耗时16分钟,进入集包为4分钟,从仓库到集包出发仅需20分钟。

据悉,在北京已经初步的京东5G智能物流示范园区采用了LoMir这一加持了5G、IoT等技术的新系统,将使用数字孪生技术建立物理世界的数字镜像,利用数字世界的仿真、分析来优化物理世界的效率。

“通过5G+高清摄像头实现人员的定位管理,实时感知仓内生产区拥挤程度,及时进行资源优化调度。5G与IoT结合对园区内的人员、资源、设备进行管理与协同;基于5G智能系统实时识别车辆,并智能导引货车前往系统推荐的月台进行作业。”京东物流相关负责人对媒体介绍过该园区的5G目标。

结合上述智能物流中心和未来的地下胶囊隧道输送系统,再到京东无人超市的线下店,京东物流的野心让友商集体焦虑。

物流业的5G+AI对决

2019年艾瑞咨询发布了《2019年中国即时物流行业研究报告》,预测2019年即时物流订单量将达到185亿单,规模将突破1312亿元,预计未来5年,行业会保持30% 以上的高速度增长,行业市场整体规模体量将超过2000亿元。

不只是双十一,每一年,中国本土的快递件数量都以令全球惊讶的速度增长着。

爆炸式增长的业务量给快递企业带来生机,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2010年双11部分快递网点就出现了快递件来不及处理导致“爆仓”的情况;

2011年双11,全国各地出现大面积爆仓,引发了社会性关注。也因此,当年马云明确表示“我想淘宝明年冲1万亿,但最大的障碍就是物流。”

这也直接促使了阿里巴巴投资千亿人民币打造菜鸟裹裹为电子商务配套的现代物流体系,2013年,菜鸟网络正式亮相,股东包括阿里巴巴集团、银泰集团、复星集团、富春控股集团,以及顺丰、申通、圆通、中通快递、韵达等多家快递巨头,意在联合打造“中国智能物流骨干网”。

2017年,中国网络零售总额已达7.18万亿元,占社会零售总额19.6%。快递企业传统的拼资源、拼人力的方式已经疲于应付新的竞争,智能化物流系统迅速崛起。

顺丰科技在2016年推出了国内物流行业大数据产品“数据灯塔”,其运用大数据计算与分析技术,聚焦快件、消费者、商品,帮助企业搭建集物流和仓储分析、决策、优化于一体的智能物流运营分析平台。对外开放服务的三年多来,充分利用顺丰涵盖生鲜、食品、3C、服装等领域的精准数据优势,顺丰一手打造着“智慧物流”体系,还进一步为同城急送推出了智能物流系统。这其中,基于智能的配送管理、智能运力系统的运营底盘系统,是关键支撑。

快递界的“三通一达”们,也通过上线了多层智能化自动分拣系统、转运中心的设备智能化改造等,谋求在新竞争时代的一席之地。

今年11月,阿里对菜鸟网络进行新一轮增资,似乎对标京东的智能物流系统,菜鸟裹裹也明确表示将持续加大技术投入推动物流行业数字升级,打造智慧供应链,加快建设全球智能物流骨干网,力助阿里巴巴平台上的全球中小企业全球卖、全球运。

5G,AI,是2019全球尤其国内物流业竞争最关键的字眼。刚刚闭幕的2019全球智能物流峰会上,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在物流业的应用,是最受关注的焦点话题。

亚马逊“快递航母”的启示

在中国,下单一个包裹或者外卖,到货速度是让来中国旅游的“歪果仁”惊讶的。但亚马逊这家电商巨头,显然已在新科技的采用和海陆空的利用上,想得更远。

今年4月初,亚马逊的一组“快递航母”动图,惊呆了全球物流业。

28亿个包裹背后物流业的集体焦虑

28亿个包裹背后物流业的集体焦虑

这个看上去极具震撼力的快递航母被称为物流业的一次重大颠覆。其全名叫做 “空中订单履行中心”,中央大脑是专门用来分配和部署每一架无人机的。当这些无人机派送完快递之后,会自动返回控制中心,或者接受下一个命令、或者补充电量。

按亚马逊的说法,这个“航母”可以随时按需求飞到偏远地区的上空进行配送,配套的每一个无人机都相当于一个移动充电宝和移动仓库。这样的“航母“不用太多,就可以覆盖整个美国,从而把快递送至每个相对偏远的角落。

不只是5G和AI,未来的物流,很可能完全颠覆我们的想象。届时,物流业对时间的定义,很可能也不只是“命门”了。

- END -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搜索关注微信【zijinshan2013】

★紫金山科技:聚焦5G,关注人工智能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报道新产业、新公司、新业务、新商业模式,探索5G+AI的无限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