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通網研院溫鋒:5G時代家庭融入智慧生活的思考

聯通網研院溫鋒:5G時代家庭融入智慧生活的思考

2019年10月30日-31日,第十八屆珠海論道暨中國IPTV/OTT智能視聽產業高峰論壇由流媒體網攜手廣東南方新媒體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廣東分公司在廣東珠海長隆橫琴灣酒店已圓滿舉辦成功。

5G將至,智能家居產業正在從以家庭為中心的互聯智能階段,過渡到以用戶為中心的智慧家庭階段,電視大屏也在此過程中完成從泛娛樂平臺到智慧服務平臺的進階。31日下午,在“5G連接——從智慧家庭到智慧生活”論壇上,與會嘉賓對5G時代智慧家庭的發展進行了探討。中國聯通網絡技術研究院家庭互聯網研發中心專家溫鋒做了主題為《5G時代家庭融入智慧生活的思考》的演講。

聯通網研院溫鋒:5G時代家庭融入智慧生活的思考

5G時代,智慧家庭怎樣融入到智慧生活裡面?其實智慧家庭和智慧生活本來就分不開,當然也有不同的界定,也可以把智慧生活理解為手機帶來的移動生活,因為大家現在已經越來越離不開手機了,也可以把它看作是一個更廣泛的範疇,我們的生活就是智慧的,所以智慧家庭肯定是重要的一方面。我從技術上和大家做一個探討,主要有四部分。

互聯網化和融合仍然是5G發展主題


5G已經進入我們的生活中,牌照已經頒發了,10月31日也是5G正式商用的一天。不管怎麼說,大家對5G的期望是很高的,因為5G不僅是移動網絡技術的升級,而且它確實會給經濟產業帶來巨大影響。
5G作為新一代通信技術,將成為國家拉動投資、引領科技創新、實現產業升級、發展數字經濟的新引擎。根據諮詢機構數據,到2035年,5G將在全球創造12.3萬億美元的經濟產出,支持2200萬個工作崗位;據GSMA預測,到2025年,全球有1/3的人口跟5G相關,5G連接量將超過11億。在未來十幾年的通信行業,5G佔非常重要的角色,當然是否會被6G、7G替代掉,這都是後話,但目前來講,5G技術已經是帶動產業鏈騰飛的基礎。


打個比方,4G修的路已經越來越好,但5G要幹什麼呢?因為不僅要有路,路還要更寬、更好,而且要到築城的階段。我們可以看到新的網絡架構在很多方面都可以達到我們想要的理想狀態,所以它基本上可以理解為信息隨心至,萬物觸手及。
5G可以從三個層面來看,以前的4G網絡當然也有人用它進行物聯網連接,但它的連接是沒那麼深入的,5G就不同了,有一些休閒娛樂會用到更高的帶寬,進入到更深入的領域,也對實時性有更高的通信要求,5G都能覆蓋這些。
另一方面,ITU(國際電信聯盟)定義了5G網絡的能力指標,綜合考慮速率、時延、連接數等八項技術指標。依據技術指標進而劃分了三大應用場景:增強型移動寬帶(eMBB)、高可靠低時延(uRLLC)和海量物聯(mMTC)。我們以前更關注4G網絡的速率,但到了5G階段,它評估的角度會考慮到用戶實際體驗,且有工業級、產業界需要的具體指標,所以ITU分了8個維度闡述5G要達到的效果。
介紹了5G,我們可以回過頭來看看整個產業,不管怎樣,5G是一個移動通訊技術,它在一次次升級過程中是逐漸遞推的過程。為什麼大家都離不開智能手機呢?從2007年開始,喬布斯做了一件事情,就是把電腦搬到手機上,讓大家通過觸控的模式進行交互,這是非常深刻的一場革命,現在為止大家都享受著移動互聯網帶來的便利,但真正的移動互聯網其實是從智能終端革新發展起來的。

當然,本來家庭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是一個對等的概念,一個是家庭,一個是移動場景,但事實上由於移動互聯網的變革太深刻了,所以家庭互聯網、產業互聯網都是在移動互聯網的覆蓋,最後產業互聯網和家庭互聯網都會成為移動互聯網的一部分,因為移動互聯網包含的商業模式可以很快複製,而且帶有海量的用戶和數據,這些都可以複製,這會影響我們的家庭和產業。
大家關注的 Wi-Fi,其實也有一定的移動性,就是家庭的連接,以前一開始是網線的,之後可能就不是了;終端方面,有些終端像手機、移動設備是隨身攜帶的,但有些設備並不是隨身攜帶,只是用移動的方式解決佈線的問題。這樣一來,就可以看到終端分成四個維度,但這四個維度最終會走向融合。這也是我們今天探討的命題之一。

聯通網研院溫鋒:5G時代家庭融入智慧生活的思考

我想圍繞移動互聯網和家庭互聯網怎樣跟智慧家庭、智慧生活融合進行探討。我們要看固網家庭網絡和移動網絡的特徵。專門做5G的人會想,還用光纖幹嘛,有5G全部都搞定了。其實5G還是會有光纖的,但是否到戶,有些人是持懷疑態度的。雖然5G峰值數已經達到GB級,但在穩定性、商用性上,光纖入戶還有一定的優勢。在實際的使用過程中,各有千秋,移動很好,因為生活越來越往手機聚攏,用戶的行為越來越清晰。但在家庭裡面是不一樣的,家庭裡面有很多人操縱家庭設備,如果它不智能,用戶根本感知不到,這樣一來,就不知道是老人在看電視,還是小孩在看電視,做精準推送和交互時就會出現一些問題。但移動是反過來的,比如現在有NB-IoT後,各種設備都是獨立地聯到廣義網,但每個設備是有歸屬性的,怎麼把它歸屬起來也是一個問題。所以,並不能說移動好,家庭場景就不好,為什麼寬帶進來後由Wi-Fi覆蓋?這是有其商業和歷史背景的。5G並不是革命掉光纖,我個人完全不同意這個觀點,我認為更多的是融合。另一方面,手機、Wi-Fi都不會丟,Wi-Fi現在已經引進到Wi-Fi6了,這已經成為一個標配,其實這就是一個融合。

5G時代網絡融合和應用的思考


1、5G入戶:用移動網絡接入代替光纖接入
5G網和家庭網融合有沒有一些辦法?最好的方法是5G入戶不用光纖,這是華為的5G CPE,移動通信發展到5G帶寬很高了,是不是就不用光纖了?這是一個可能的場景。根據我們的推測,這是一個純粹技術的考慮角度,並不能說明實際的商業行為。商業行為的話,家庭裡面要不要光纖具體涉及兩個因素,一是光纖是不是鋪設到家庭,二是費用支出情況。用不用5G替代光纖,這是一個很具體的問題,一般是用戶自己選擇。
另一方面,我們研究寬帶用戶的時候,發現就算你給他再好的帶寬,但人使用的需求有限,因為需求來自應用。如果家裡的應用沒那麼寬,就算給100G也未必用得到。我們分析用戶行為時發現,有些用戶一個月的流量只是10GB左右,這時候有沒有必要替換?這是可以考慮的,當然更多是用戶行為。還有一種情形,現在大家的體驗都上來了,有時候正好光纖沒有到,這時候作為一種臨時解決方案行不行?這時候5G就提供了一個選擇。
2、設備5G化:5G IPTV

這是我們在論證的課題,也很典型的,傳統的IPTV都是很典型的,連到家庭路由器,而且用Wi-Fi時質量都不太能保證,一般都是連網線。5G來了之後,這個帶寬跟Wi-Fi類似,用戶對高清的體驗跟電視大小也有關係。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探討5G能否跟IPTV結合,即機頂盒連5G,家裡有5G的CPE,在下面接一個5G的機頂盒,這是一個比較典型的情況。CPE隨身攜帶,但有沒有可能出現5G機頂盒?這需要等到5G芯片解決方案培育到一定程度,如果有需要,用戶確實需要把這個機頂盒隨身帶,帶到某個地方又能連到大屏幕,這種場景下是有這個需求的。我們在初步探討,但這是一個很典型的應用,在3G出來的時候筆記本就開始配3G的上網卡,或者有些電腦直接內置3G芯片,這是一樣的道理。將來IPTV能不能直接帶進去?最終還是由商業來決定的。


3、NB-IoT入戶:商業模式還需要積極摸索

5G的維度已經不一樣了,除了帶寬越來越寬,還有面向產業的應用,特別是NB的技術。NB技術是針對物聯網場景和自成體系的,它成本低,又很安全,因為NB覆蓋的基站並不需要布得很密,它側重的是數量的多少,所以是廣覆蓋、低耗電,特別是有些戶外設備耗電,對供電非常困難,家裡的供電會好一些,但沒有人願意什麼設備都接插頭,所以低耗電也有需求。家庭裡面還有另外一種技術,比如藍牙,它們之間會構成競爭。從某個角度來講,NB還是有它的優勢,比如NB互聯互通性問題一直沒有很好地解決,NB是IoT國際電聯提出來的標準,它在這方面肯定會做得更好,問題在於成本。5G推出以後還是看它的量上到一定規模後成本降到多低,家電廠商生產芯片模塊的驅動力就會更強。生產出來應用的時候有一個問題,它並不是天然接入到家庭網絡,這樣的設備跟人發生互動要經過廣域網轉移,轉移的過程中還要將設備聚合到一個界面方便用戶來操作,包括做一些AI、場景化的聯動,這是我們後續需要驗證的命題。
4、VCPE:Wi-Fi和以太網的虛擬基站

聯通網研院溫鋒:5G時代家庭融入智慧生活的思考

還有一些技術,都是網絡融合的技術,家庭裡面有一個問題,基站都是運營商的,用戶有需求運營商來滿足你。但是到家庭裡用戶自己買路由器,跟運營商沒關係了,只是大的管道走運營商的。如果再做深度挖掘就要把管道里所有流量拆解出來,這樣它的商業價值有多少也是一個問題。當時有一個思路是這樣的,基站能不能放到家庭,家庭不也是Wi-Fi嗎,相當於一個小基站,所以提出VCPE的概念。它只需要一個交換機,這個交換機也會支持Wi-Fi的部署,但Wi-Fi基本是二層,三層以上的路由協議都是局端來做,這是VCPE的思路。這個思路現在我們經過了很多探索,還在做一些商用試點,更多是商用沒有完全用起來,現在這種技術都是用於企業用戶的接入,企業部署一個交換機,有服務也不需要招專門人的人來部署這些應用,局端可以根據需求來做這些應用。這個思路在融合上是挺好的,也許5G會重新挖掘出來,但肯定不是早期,一定是到了深入融合之後大家會重新做一些商業方面的考慮。


5、Femto Cell:依託寬帶把基站布放到家裡
還有一種思路,家裡的5G不是不好嗎,那能不能把基站搬到家裡,就是Femto基站的方案,這個問題在3G時代曾出現過,而且主要在歐洲應用。國內也有探討過,但最後沒有規模用起來。它的想法是,家庭裡部署基站有一個問題,就是(後端的)光纖怎麼接,但現在光纖已經到家裡面了,一般傳輸網都是通過運營商的專線傳輸到基站,但是這種小基站是藉由家庭網絡在上面做一個Femto的平臺來轉換進入核心網。3G的語音和上網分離的,所以提供家庭語音時,上網質量保證是有用的。它的侷限性很明顯,你放了一個基站只有支持這個移動通信的設備才能用,支持Wi-Fi的設備是不能用的。大家都知道移動設備的模塊是有成本的,相對Wi-Fi的成本,因為它的量不在一個級別上,所以成本自然高,所以在3G時代還有一些意義,但我們初步認為這個技術在4G和5G基本沒有很多應用場景了,不過也值得大家參考。
6、智能網關與智能組網:連接智能提升網絡融合的可能性

聯通網研院溫鋒:5G時代家庭融入智慧生活的思考

最後一種融合,這也是我們現在做的事情,我們有智能網關,也有智能組網設備,以前是用戶自主買路由器擴充家庭Wi-Fi覆蓋,甚至把運營商的Wi-Fi都關掉了,這種情況很常見。現在運營商自己在探討這個問題,還是希望把這個網絡給用戶做好,做好又把控不了怎麼辦?通過一些方式把控,比如網關基本是隨著用戶辦業務附送的,我把它做得智能化,然後帶動產業鏈,在路由器加一個插件,就把它互動起來。把這個網絡做好了,用戶體驗好了,用戶對於智慧的需求也自然會提升。從整個角度來看,這個方案也是一個挺好的方案,而且我們現在也在實施。可能跟網絡的融合現在還做不到,但未來可以做,比如智能網絡的技術能力可以到網絡上推出一些具體的應用,還可以捆綁上行帶寬來做一些應用。將來做到融合的時候,主要是5G網絡應對的情景在複雜化,它涉及到互聯網網絡架構的演進。既然智能化能為我掌控,局端的平臺能不能也用SDN的架構?如果大家都能用SDN的架構,它在互動性的控制上、數據價格上就會越來越容易做到融合。總體上來講,目前還是一個初級階段,但將來有這個可能性。
以上談了網絡,大家都看到網絡的融合有些技術還存在困難。最後一種方案,也是現實中的方案,值得我們深耕。

開放、智能的平臺和終端


深耕的過程中除了網絡,我們還注重終端和平臺本身。為什麼要談終端智能化的問題呢?其實剛才提到移動互聯網是一次真正的革命,這種革命是將終端智能化,不是把一個電腦簡單搬到手機上那麼簡單,移動和互聯網疊加後,它確實是“1+1>2”的革命。它的後臺有很多是相關的,比如手機的能力不是由它自身的能力決定的,而是由雲端能力來決定的,這樣才能獲得一個很好的體驗。

聯通網研院溫鋒:5G時代家庭融入智慧生活的思考

手機智能化之後,現在的機頂盒也是智能化的,網關一樣是智能化,網關代表家庭連接,它不僅涉及網絡,而且是整個智能家庭的體驗,包括泛智能終端的應用。
具體涉及到視頻,雖然運營商在IPTV已經深耕多年了,但也跟監管政策有關係,怎麼在監管和市場繁榮之間取得一個真正的平衡,這是IPTV真正面臨的一個問題。
網絡我們已經探討過了,它其實有多重屬性,它本身是實現網絡的接入,特別像路由器、網關這樣的設備。它本身又支撐業務實現,比如手機設備等。家庭互聯網等設備很多都沒有用戶入口,都會跟手機APP關聯,但最後也是有入口的。
整個體系都是由互聯網體系延展過來的,最後它本身又是一個產品,這個產品包含硬件、成本和用戶的感知體驗。而且它還涉及維護工作,目前運營商在推智慧家庭工程師的服務,以組網為主,但將來會推廣到硬件方面,所以它的多重屬性就會帶來多重切入點。

聯通網研院溫鋒:5G時代家庭融入智慧生活的思考

最後說一下聯通的佈局。這是我們的一個體系,即聯通在家庭裡面推“1+4+X”戰略,比如我們一直在引進智能網關,很多智能網關都可以安裝插件,跟設備更好地聯動;組網設備、智能終端則將網關的主網能力展開;另外,還有面向家庭的監控攝像頭,以及IPTV等。其他涉及控制、養老、健康等方面,都是面向更寬泛的體系去做。
未來的5G移動通信繼續有效支持擁有各類運行參數的移動通信應用,併為通信服務的部署提供更大的靈活性支持。5G移動通信技術將是未來網絡社會的關鍵推動因素。
智慧的家庭互聯網面向“智慧家庭生活”,著眼“家、世界”兩極融合,立足三大要素“網絡、智能終端與設施、業務和應用”,突出“智慧、先進、開放、綠色”四大需求,基於“網絡、應用、服務、數據、生態”五個方面搭建智慧家庭體系。5G帶來深度的融合,對整個產業都是一個巨大的機會。我們的目標就是藉助5G機會,做到“在家,世界觸手可及;在外,家庭就在身邊”的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