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蠶出現突然停止進食,側臥而亡的現象,這是什麼原因?該怎麼辦

近期一好友發來消息,說他家在養秋蠶時,遇到一種情況,給蠶餵食桑葉後,幾小時內陸續出現蠶體明顯腫大、爬行困難、側臥而亡的現象,而且蠶的體色也變成黑褐色,存在較為明顯的腐爛,同時散發出惡臭味。有的蠶雖然暫時沒有死亡,但進食量明顯下降,生長髮育基本上停止了,到最後上蔟時間明顯推遲,有的直接不作繭,對養蠶效益造成較大影響。通過他發過來的圖片和視頻來,跟家蠶猝倒病比較吻合,拿相關樣品到實驗室檢測,檢測結果也的確為家蠶猝倒病。

家蠶猝倒病屬於一種比較常見的病害,特別是南方養夏秋蠶時,受到高溫高溼的影響,比較容易出現該蠶病。猝倒病的病原體為猝倒桿菌,猝倒桿菌的生存能力較強,常溫下可以存活3年左右,當蠶體中積累該病菌到一定數量後,就存在較為明顯的毒性,表現出急性中毒現象,嚴重的幾小時內就會陸續猝倒而亡,有的蠶即使沒有致死,但體內的毒素也會影響蠶的正常生長。那麼在什麼情況下蠶可能感染猝倒桿菌呢?個人認為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容易使蠶出現猝倒病症狀。

養蠶出現突然停止進食,側臥而亡的現象,這是什麼原因?該怎麼辦

1、桑園中含有害蟲,導致桑葉品質受到影響

桑葉中一旦潛伏著猝倒桿菌,像桑毛蟲、桑螟蟲等,都是害蟲之一,健康的蠶吃了這種桑葉,當毒素積累到一定劑量時,就會表現出猝倒病的相關症狀。有的時候這類害蟲沒有直接在桑葉上,但它的排洩物留在了桑葉上,同樣會感染,這種方式是比較隱蔽的,養殖戶一般難以發現,因為正常摘桑葉時,不可能把每片桑葉都仔細觀察一遍,特別是是大蠶期,桑葉需求量大的時候,很難確保桑葉上沒有害蟲及其排洩物。

2、病蠶的屍體及排洩物汙染桑葉和蠶具

這種傳播途徑是比較常見的,當養蠶過程中出現死蠶,或者確切的說,是因為中招猝倒病而死去的蠶,那麼這種死蠶和它的排洩物就成了傳染源,特別是有的死蠶流膿化水了,流出的液體中就含有病菌,對桑葉和蠶具有較大影響。所以病蠶如何處理成了關鍵,處置不當將出現二次感染的現象,會使得大面積出現蠶病,這需要養殖戶有隨機應變的能力。

3、桑園周邊地塊使用細菌性農藥,導致桑葉上有農藥殘留

理想的條件下,是希望桑園連片種植的,但在實際過程中,達到這樣的理想狀態有點難,特別是南方丘陵山區,本身耕地資源不足,各家的地塊面積較小,連片種植難度很大。桑園沒有連片種植時,一旦周邊種植農作物的地塊使用細菌性農藥,那麼桑葉上就容易出現農藥殘留,蠶吃了這種桑葉,就容易出現中毒症狀,打藥時間不久的,毒素會較多,對蠶的傷害會更大。這種情況需要跟周邊的農戶溝通好,儘量不要使用農藥,可優先考慮生物防蟲的辦法。

4、連續餵食溼度大的桑葉

在南方養夏蠶時,有的年份持續陰雨天氣偏多,而且容易出現悶熱潮溼的情況,通常情況,蠶在5齡期時需要餵食的桑葉比較多,採摘回來的桑葉沒有足夠的地方晾乾時,有的養殖戶就直接使用溼度大的桑葉餵給蠶吃,再加上蠶房中溫度偏高,蠶座中很容易滋生細菌,有利於猝倒桿菌的繁殖,進而誘發猝倒病。這種途徑是誘發猝倒病的主要方式之一,需要養殖戶引起重視,儘量不要餵食潮溼的桑葉。

養蠶出現突然停止進食,側臥而亡的現象,這是什麼原因?該怎麼辦

發現有猝倒病症狀後養殖戶該怎麼辦?

首先,想辦法確診是否為猝倒病。當發現有的蠶表現出猝倒病相關症狀時,要及時進行排查,找出發病的原因。因為只有確診了該病,才能對症處理,一旦出現誤判,反而錯過時機,會帶來更大的損失。一種辦法是使用顯微鏡觀察病蠶中是否含有猝倒桿菌,如果數量有不少,那麼基本上可以確定是猝倒病。還有一種就是從病蠶中分離出芽孢桿菌,再觀察是否產生毒素,這裡面就用到生物方面的知識,很多養殖戶對這方面知識相對欠缺,可以請專業人員確診。

其次,對發病蠶進行隔離處理。當發現蠶房中出現零星病蠶時,此時不能麻痺大意,需要對蠶進行隔離處理,比較穩妥的辦法就是要把含有病蠶的蠶座整體隔離開,病死蠶要及時挑出來,同時相應的地方可撒上鮮石灰,發現已經腐爛流液的,更要小心處理,避免其他蠶爬來爬去。病蠶周邊10公分以內的蠶,也應當進行隔離觀察,單獨飼養,以防其他蠶也感染了該病菌。

最後,儘快進行除沙,減少感染的機會。對蠶病進行確診後,除了及時挑揀出病蠶外,還要給蠶營造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通常情況下,出現病蠶後,蠶沙中的細菌也會比較多,此時如果不及時進行除沙,那麼其他蠶也容易被感染。所以把病蠶清理乾淨後,就需要及時進行除沙,先要在蠶座中撒入適量的石灰,有時還應視情況在蠶體上撒防僵粉。

一般情況下,家蠶猝倒病的發病時間較快,有時蠶進食幾十分鐘就出現相應的症狀,嚴重的會陸續出現死蠶,如果是晚上發病的,養殖戶第二天早上起來一看,就會發現蠶房中的情況不一樣,這種打擊對養殖戶是比較大的。蠶一旦出現猝倒病,靠藥物治療的可能性不大,特別是蠶體中毒素積累較多的,基本上沒有藥物可以有效治療,只能加強前期的日常管理,落實好相關的預防措施,個人認為可以從以下六個方面進行綜合防範。

養蠶出現突然停止進食,側臥而亡的現象,這是什麼原因?該怎麼辦

一、加強5齡期蠶房通風,讓蠶房溫溼度控制在合適範圍

大部分蠶病均出現在5齡階段,養殖戶在該階段不僅要做好良桑飽食,而且要重視蠶房的溫溼度控制,特別是南方高溫高溼的環境,更要及時觀察氣溫變化。在養夏秋蠶時,在5齡階段,蠶房的通風要控制好,溫度不宜高出28℃以上,超過35℃時蠶進食量下降,同時容易誘發蠶病,蠶房中70—80%的溼度是比較理想的,如果溫溼度偏高,那麼需要採取相應的措施,比如地面灑水。遇到溼度較大時,蠶座中可以多使用石灰,或者焦糠,這樣有利於控制好溼度問題。

二、日常管理時輕拿輕放,避免出現蠶創傷感染

猝倒病屬於細菌型蠶病,如果家蠶有被劃傷的現象,那麼很容易感染上猝倒桿菌,在平時除沙、更換蠶座、上蔟等操作時,養殖戶需要輕拿輕放,不要動作太大,更不能直接扔來扔去,那樣容易使蠶出現不必要的傷害。在除沙時儘量使用除沙網,減少人為接觸的機會,同時一個蠶座中不能放的太密,如果蠶體之間互相爬來爬去,容易造成創傷感染,這就需要養殖戶平時多留意觀察,一般有經驗的養殖戶會比較注意,而一些養蠶新手往往忽視了這方面的操作。

三、養蠶前徹底消毒,蠶期做好蠶房清潔工作

養過蠶的都比較清楚,蠶寶寶是需要精心呵護的,來不得半點馬虎,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消毒。養蠶的消毒可分為養蠶前、養蠶中和上蔟後三個時期,在蠶種即將要到來之前,需要對蠶房、蠶具等進行徹底消毒,很容易忽視的地方是蠶房周邊地區,上一季養蠶出現蠶病的,需要徹底消毒2-3次。在整個養蠶過程中,同樣要重視消毒,3齡以上可早晚各消毒一次,到5齡零星出現蠶病的,每天需要消毒3次以上。在蠶繭出售後,對蠶房、蠶具、蔟具等要清掃、消毒,再清洗後消毒,儘可能將病菌清理乾淨。

四、桑園中避免出現害蟲,不隨意使用農藥

桑葉中一旦有害蟲感染了猝倒桿菌,那麼蠶吃了這樣的桑葉就容易出現猝倒病,為了減少此類桑葉的出現,那就得做好桑園中的害蟲防治,採摘桑葉時儘量不要使用最底層的腳葉,有明顯害蟲感染過的桑葉,也儘量不要使用。像有的桑葉被蟲咬過的,迫不得已要使用時,需要使用蠶專用的消毒液噴灑在桑葉上,再進行餵食。桑園中及周邊的農作物,一般情況下不要使用農藥,如果周邊地塊是其他人家的,可以嘗試協商不要在蠶期使用農藥。

五、前期使用適量藥物,儘可能增強蠶的體質

這種方式目前使用的也比較多,蠶在3齡以後,餵食桑葉時均勻噴灑抗生素,原來用氯黴素比較多,在5齡階段還應根據蠶的長勢情況,再決定用量及用法。原來我們那還有養殖戶會買葡糖糖液來噴灑在桑葉中,在大蠶期基本上每天使用一次,有時也取得不錯的效果。在使用藥物防治時,需要注意用法、用量,同時還能避開疊加使用的現象,同一種藥不能長期一直使用,需要輪換著來,長時間使用同一種藥物,容易出現抗藥性,會影響最終的效果。

六、及時清理病、死蠶,以防出現二次感染

當蠶座中出現少量病蠶時,需要及時進行處理,特別是死蠶開始腐爛流液後,更是不能忽視不管,那樣只會讓更多的蠶感染蠶病。感染猝倒病的蠶,需要用專用的鑷子夾出來,症狀較輕的單獨飼養,症狀嚴重的直接淘汰,對於病、死蠶周邊的蠶沙要及時清理乾淨,並使用鮮石灰消毒,這樣可以減少二次感染的機會。處理病、死蠶所用的工具,也需要另行消毒處理,不可隨意擺放,更不能放在蠶座周邊,出現蠶病後,養殖戶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細心,儘量減少損失。

養蠶出現突然停止進食,側臥而亡的現象,這是什麼原因?該怎麼辦

總之,在非眠期出現蠶突然不進食時,養殖戶需要引起重視,多半是出現了蠶病,自己如果不確定是什麼蠶病時,不要盲目用藥,那樣只會適得其反,錯過減少損失的時機。家蠶猝倒病一般不出現,一旦出現往往是一片,而且傳播速度比較快,比較可行的是前期做好綜合防治,減少猝倒桿菌出現的機會,只要方法得當,還是有希望得到控制的,在實際操作時,需要多種方式共同推進,這樣的效果會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