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60萬隻春蠶成熟不結繭 臨沂市23戶蠶農欲哭無淚

“春蠶到死絲方盡”,說的是蠶在死前一刻還在努力地吐絲,但在臨沂市莒南縣坊前鎮、澇坡鎮等4個鄉鎮、23戶桑農的蠶舍裡,近200張蠶、約60萬隻成熟期的蠶到了結繭期仍遲遲不吐絲,甚至已經出現小面積死亡的現象。眼看春蠶瀕臨死亡,第一季度“顆粒無收”,蠶農們欲哭無淚。

現象 197張、約60萬隻成熟春蠶不結繭

莒南縣養蠶歷史悠久,在坊前鎮、澇坡鎮等地,不少村民靠養蠶為生,其中一些養蠶大戶一季養蠶量能達到10萬隻左右。今年5月初,坊前鎮、澇坡鎮等地蠶農買回蠶蟻后放回蠶舍精心照料。1個月後,蠶蟻就能成熟結繭,蠶農收集蠶繭後可獲得一筆可觀的收入。不料,突如其來的一場變故,讓蠶農們損失慘重。

“我養蠶近20年了,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蠶農何宗秀指著滿地的蠶蟲心疼地說,“我清楚地記得,5月2日買回來的蠶種,5月5日出的小蠶,之後一段時間我一直精心照料。按照以往經驗,6月2日應該到了蠶蟲抬頭上簇的時候,但遲遲就是不上,過了一個星期蠶蟲依然趴在桑葉上,其中小部分已經死掉了。”

澇坡鎮大柳溝村蠶農包玉霞養的蠶也出現了類似的情況。“我也是5月初進的蠶種,到了6月就該上簇了,我們發現蠶依然沒有動靜,於是十多個人一隻只把蠶放到蠶蔟上,不少蠶放上去就掉下來,人工放了3遍後還是見不到蠶蟲結繭。”包玉霞說。

近60万只春蚕成熟不结茧 临沂市23户蚕农欲哭无泪

在莒南縣一家蠶舍內,有少數蠶吐絲,但繭殼未完成,不能銷售。

析因 技術人員鑑定後稱桑葉中毒所致

蠶在生長期間,對生長環境、桑葉質量等非常敏感,如果稍有不合適,就會出現問題。“以前也出現過因桑葉受農藥汙染,蠶死掉的情況,表現出的症狀是蠶蟲吐黃水、搖頭,很快就死掉。現在這種情況蠶看起來沒毛病,但就是不吐絲結繭,也不排洩,這些蠶蟲只能活活等死。”蠶農何宗秀說。

山東省蠶業研究所兩位研究員得知消息後,於6月6日—7日來到莒南縣,對該區域春蠶發育異常情況進行了現場調查。

兩位研究員經過對問題蠶蟲進行生理解剖及症狀觀察,排除致病性病原引起的家蠶病害、蠶種質量及飼養技術原因。綜合實地走訪、現場勘查結果,認為家蠶發育異常是因桑葉受到一種保幼激素類農藥汙染,家蠶食下被汙染的桑葉中毒所致。

春蠶出現大面積發育異常問題後,蠶農們已經向公安機關報案。

算賬 預計蠶農損失總計六七十萬元

莒南本地一家絲業公司統計的數據顯示,莒南縣目前約有桑園6500餘畝,蠶農大多集中在澇坡鎮、坊前鎮等地。從5月開始養蠶後,6月初春蠶陸續到了結繭期,目前,蠶繭市場收購價連連上漲,接近30元/公斤。

本地一位絲業公司工作人員說,由於蠶繭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每年蠶繭價格都會上漲。“按一張蠶種能出100斤蠶繭來算,收購價約30元/公斤,一張能賣3000元錢,對蠶農來說收益可觀。”

但由於春蠶出現大面積發育異常問題,有不少養蠶“大戶”一下養十幾張、20張蠶,本來能帶來五六萬元的收入,而現在基本上是“顆粒無收”。根據初步預測,23戶蠶農約飼養了近200張蠶種,總損失約達在60萬—70萬元之間。

現場一位蠶農無奈地說,“今年這一季我們損失慘重,接下來還要準備第二季夏蠶的繁育,我們更擔心第二季會出問題,要是真的那樣以後就不敢再喂蠶了。”

對此,山東尚序律師事務所律師魯成忠認為,如果真的是有人故意投毒,受害蠶農應積極配合警方提供線索,爭取早日破案。鑑於此次案件帶來的經濟損失較大,如果確定犯罪嫌疑人後,可以依法向其追究民事賠償責任。

鏈接 受害蠶蟲該如何處理?

目前,莒南縣部分蠶農飼養的春蠶在垂死掙扎,那麼,這些蠶農們現在該做些什麼呢?

專家建議,首先要把病蠶、蠶的排洩物等挖坑深埋,撒上石灰,不可以隨意丟棄在路邊;用1%的漂白粉或消特靈對養蠶室、蠶具等全面消毒;地裡的桑葉也需要進行清洗處理,為今年第二季養蠶做準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