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高溫季節養蠶容易出現濃核病,8種防治辦法可有效解決該難題

每次養夏秋蠶時,心裡總是很忐忑,特別是蠶養到5齡時,害怕出現一些蠶病,因為一旦臨近上蔟前發病,那麼意味著本季蠶的收益會打折扣,前期辛苦可可能難得到應有的回報。如果遇到高溫高溼或者持續陰雨天氣時,容易誘發出現一些蠶病,這對養殖戶來說影響很大,有時嚴重的連蠶種、蠶藥的費用都賺不到。在夏秋季節,養蠶除了擔心出現膿蠶、殭蠶,還會擔心一種病毒型蠶病,那就是濃核病。

濃核病與軟化病、腸道病較為相似,在發病初期時,通過肉眼觀察很難發現有異常現象,一旦感染該病毒2-3天后,就會逐漸出現進食量減少、遲眠等現象,一週後進食量會進一步減少,有的甚至會停止進食,到處亂爬。此時蠶體中會出現黃褐色液體,有上吐下瀉的症狀,要不了多久就會出現死亡,這種現象肯定不是養殖戶希望看到的。為了提高養蠶收益,養殖戶就需要把濃核病的傳播途徑瞭解清楚,同時掌握一些防治辦法,這樣才會做到心中不慌,個人認為濃核病的來源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夏秋高溫季節養蠶容易出現濃核病,8種防治辦法可有效解決該難題

一、桑葉被濃核病病毒感染

家蠶濃核病屬於一種慢性蠶病,剛開始比較難發現,通常表現出相關症狀後,實際上蠶體中已經有濃核病病毒了,而桑葉中是否含有該病毒成了關鍵。很多時候家蠶出現濃核病,問題是出在桑葉上,有的桑園中蟲害較多,導致桑葉上有不少蟲卵,用這樣不乾淨的桑葉喂蠶時,就容易使蠶出現濃核病。如果發現桑園中蟲害較多時,一方面要及時處理蟲害問題,優先考慮生物防治的方式;另一方面採摘桑葉時要特別注意,有蟲卵的桑葉堅決不用,儘量降低桑葉被濃核病病毒感染的概率。

二、病蠶、蠶沙等未妥善處理

正常情況下,養蠶是需要定期及時除沙的,對於蠶沙如何處理,不同的養殖戶有不同的處理方式,有的會異地發酵再利用,有的會堆放在室外,還有的會用在桑園中當有機肥。實際上蠶沙上可能潛伏著許多病毒、細菌,特別是出現病蠶的,更是容易誘發一些蠶病,而且這種情況下誘發的蠶病往往是大面積出現。還有的養殖戶未能及時將病蠶隔離,導致病蠶到處亂爬,無形中將病毒傳開了,會使得其他蠶也感染該病毒,在實際養殖過程中,這種現象也較為突出,特別是家裡勞動力緊缺的時候,很容易忽視觀察蠶的生長情況。

三、高溫高溼天氣誘發蠶病

在南方養夏秋蠶時,很多養殖戶為何心驚膽戰的,原因就是害怕出現高溫高溼天氣,這種氣候條件對養蠶是很大的考驗,如果蠶房通風性一般的,遇到高溫高溼天氣,出現病蠶的概率就很大。出現高溫高溼天氣時,各種病毒的活躍度會明顯增加,蠶房中溫溼度一旦控制不當,蠶體上就可能感染一些病毒,蠶沙、病蠶中就容易存在大量的病毒,這些病毒又會將蠶房、蠶具汙染了,成了濃核病的傳染源。遇到異常天氣時,養殖戶需要根據天氣變化及時做出響應,確保蠶房中溫溼度控制得當,為蠶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

四、上一季養蠶時出現過蠶病,蠶房、蠶具消毒不徹底

有時候養殖戶比較納悶,上一季蠶在5齡時發病了,這一季又在同樣的時間發病,而且很多時候是在蠶即將要上蔟了。濃核病也是如此,如果養上一季蠶時出現了該病,蠶房、蠶具沒有進行徹底消毒的,相應的病毒就難以根除,一旦再使用蠶具、蔟具等,那麼會再次出現濃核病。這是養殖戶需要格外注意的,一般情況下,上一季蠶發病了,蠶房、蠶具等至少要進行3次全面消毒,每次消毒可間隔3-5天,如果僅消毒一次,是遠遠不夠的,很多病毒往往還潛伏在裡面。

夏秋高溫季節養蠶容易出現濃核病,8種防治辦法可有效解決該難題

家蠶濃核病給養殖戶帶來的影響不言而喻,養殖戶既要知道濃核病相應的症狀和傳播途徑,又要清楚該如何做好預防。為了將損失降到最低,就需要提前做好一些防範措施,讓該病毒不表現出來,對於大部分蠶病來說,都需要進行綜合防治,僅靠某一種方式是無法完全防治到位的。無論哪種蠶病,應當遵循預防為主、治理為輔的原則,在防治措施上,可重點落實好以下8個要點。

1、選擇抗病能力強的蠶種

這種方式是防治家蠶濃核病首先應當考慮的,有的蠶種本身對濃核病有抗病性,這種先天性優勢會在後期養蠶過程中體現的更為明顯。目前針對於防治家蠶濃核病的蠶種是比較多的,養殖戶在選擇蠶種時,應當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合理把握,由於各地的氣候條件不同,蠶病出現的種類也有所差異,需要養殖戶權衡利弊。如果養殖戶自己不太清楚的,可以向當地農技人員諮詢,他們會給出相對專業的建議。

2、推行專業化的小蠶共育

近些年,多地推行小蠶共育,農村散養戶將小蠶階段交給專業的人來養,自己支付一定的費用,這種方式在預防蠶病方面取得了積極效果。通常情況下,小蠶階段蠶的抵抗力偏弱,需要精心照料,這對不少養殖戶來說有不小的難度,特別是一些養殖經驗不豐富的,一旦小蠶階段沒有處理好,蠶體中潛伏著病毒後,在4-5齡大蠶期就容易表現出來。所以有條件的地方,可以推行小蠶共育,交給專業人員養好1-3齡階段,小蠶階段處理好了,後期出現蠶病的概率就會明顯降低。

3、做好桑園蟲害防治

家蠶濃核病的傳播途徑中,桑葉是否感染了濃核病病毒成了很重要的環節,有的養殖戶對桑園管理不太重視,導致不少桑葉上有蟲卵,還有的會把蠶沙直接倒入桑園中,這種做法無形中增加了桑葉感染病毒的機會。所以為了減少桑葉感染病毒的機會,就得加強對桑園的管理,清理桑園中的雜草、雜物,枯枝殘葉要及時清理乾淨,含有病蠶的蠶沙不可直接倒入桑園中,確保桑園乾淨整潔,同時要注意周邊農作物用藥情況,要嚴防桑葉上出現農藥殘留。

4、嚴格執行提青分批操作,弱小蠶及時淘汰

在養蠶過程中,養殖戶需要做好提青環節,很多時候由於種種原因,導致蠶的長勢不一,有的個頭大,有的個頭小,還有的蠶出現進食量減緩的跡象,給後期管理帶來很大的困難。在防治家蠶濃核病方面,嚴格執行提青分批操作是很有必要的,對於一些弱小蠶,也要挑出來單獨飼養,發現差異太大的,要捨得淘汰。如果發現蠶體有發病跡象的,也要進行隔離,及時進行相應處理,必要時也要進行淘汰。

5、做好日常管理,提高蠶的抵抗力

養蠶想要少出現蠶病,一方面要選好蠶種,發揮出先天性優勢;另一方面要提高蠶的抵抗力,營造一個比較好的生長環境。這就需要養殖戶至始至終精心照料,做好日常的消毒工作,選擇優質桑葉進行餵養,其中需要養殖戶格外重視日常消毒環節。目前用石灰消毒比較多,蠶在3齡以上,早晚餵食桑葉前,可先均勻灑一層石灰,過5-10分鐘再餵食桑葉,期間要觀察是否有不活躍的,餵食桑葉後要觀察進食情況。

6、保持蠶房清潔,落實好早期診斷

蠶養的好不好,很多時候看養殖戶的蠶房情況就知道大概了,有的養殖戶蠶養的好,蠶房裡面一定是乾淨整潔的,蠶房的進出也有嚴格要求,無關人員是不允許靠近的,哪怕是自己進出也會按照相應的操作。還有一點是比較重要的,由於濃核病早期肉眼很難發現,可以採取一些科學方法進行檢測,一旦檢測出蠶體中含有濃核病病毒的,那麼就需要採取相應的措施。早期診斷做好了,可以早點發現一些病蠶,給後期處理爭取了時間,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損失。

7、蠶具、蔟具等通過紫外線殺毒

家蠶濃核病病毒在不同的條件下,會有不同的感染性,比如說不採取任何措施,該病毒可以存活25天以上;如果是在90℃以上的水中,浸泡10—15分鐘就會失去感染性;在強紫外線的照射下,病毒的活性會明顯下降,可以起到很好的殺毒效果。很多養殖戶對蠶具、蔟具的處理存在一個誤區,往往是先清洗再進行消毒,實際上應當先消毒,再進行清洗,因為潛伏的病毒沒有先處理掉後,清洗過程中反而會傳染到其他蠶具、蔟具上。在處理蠶具、蔟具時,可多放在太陽底下曬,這樣既經濟環保,效果又很好。

8、在桑葉中添加適量的藥物

家蠶養到3齡以上時,就可以適當地在桑葉中添加一些抗生素類的藥物,這樣可以增強蠶的抗病性,在大蠶期時,可以根據蠶的生長情況再決定是否使用。不過在使用藥物時,要嚴格按照用量用法,不可隨意加量,而且在操作時要工具專用,同時做好自我保護。還有就是不宜長期使用同一種藥物,要考慮到抗藥性,自己不是很清楚的,可以多向當地農技人員諮詢瞭解,在選擇藥物時,一定要通過正規渠道採購,萬一貪圖便宜買到了失效或者成分缺失的藥物,還可能會帶來其他不利影響。

夏秋高溫季節養蠶容易出現濃核病,8種防治辦法可有效解決該難題

總之,在防治家蠶濃核病時,養殖戶要把重心放在前期預防上,不要指望後期的處理,很多時候表現出相關症狀後,往往已經有點晚了。所以養殖戶需要層層把控,平時把細節方面處理好,提前做一些預案,發現異常情況時,就不會那麼慌張,可以及時採取相應的措施,這樣損失也會明顯下降。同時養殖戶要多學習養殖技術,積累相關經驗,對於新的養殖模式也要敢於嘗試,想辦法提高養蠶收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