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蠶遇到下雨天該如何處理?7個操作方法可供養殖戶參考

在南方多個蠶區,一年可以養殖4季蠶,橫跨春、夏、秋三個季節,每一季蠶所用的時間基本上為30-40天,此期間難免會遇到下雨的時候,短時間的降雨對養殖戶影響不大,蠶房內的溫溼度也不會有明顯的波動。但如果遇到較長時間的降雨,會給養殖戶帶來不小的麻煩,首先是採摘桑葉的速度慢了不少,比如說不下雨的時候,養殖戶1小時可以採摘100斤桑葉,下小到中雨時就只能採摘50-60斤;其次是除沙、消毒等環節耗時明顯增加,原來2天可以除沙一次的,持續下雨天就需要每天進行除沙,衛生消毒的次數也同樣要增加,勢必增加了工作量;最後是蠶病容易進入高發期,很多時候蠶病出現較多,與異常天氣有較大關係,養殖戶在天氣變化時,未能妥善做好蠶房內部管理,從而誘發多種蠶病。

早些年我家在養夏蠶時,就遇到過整個5齡蠶期一直在下雨,好在雨量不大,白天基本上是小雨為主,有時還有中雨,偶爾停歇1個小時,但緊接著又是毛毛細雨,桑園中的桑葉無法自然風乾,只能在雨中採摘桑葉,採摘回來的桑葉又沒有足夠的地方晾乾,結果誘發了一些蠶病,最終養蠶收益也下降了許多。在天氣適宜的時候,養蠶收益會整體較好,但如果遇到持續的陰雨天氣,收益的差距就會很明顯,有的養殖戶產出的蠶繭數量變化不大,而有的可能下降50%以上,嚴重的會面臨著絕收。當遇到持續陰雨天氣時,養蠶過程中容易出現哪些問題呢?個人認為容易出現以下4種情況。

養蠶遇到下雨天該如何處理?7個操作方法可供養殖戶參考

一、家蠶出現上吐下瀉的症狀

總體來說,蠶的免疫力是比較弱的,從蠶種孵化,到最後的吐絲作繭,都需要在相對舒適的環境下,餵食桑葉時,對桑葉的品質也要較高要求,比如桑葉上水分較多,或者含有泥沙、蟲卵等,都可能影響蠶的正常生長。下雨天比較容易遇到的問題是,養殖戶給蠶餵食未晾乾的桑葉,有時桑葉採摘來不及,直接餵食剛摘回來的,這樣的桑葉給蠶吃了,就可能出現上吐下瀉的現象,有家蠶腸道病的症狀,特別是4齡蠶期,蠶體個頭還不是很大,自身抵抗力也不如5齡蠶,餵食了含水量較多的桑葉,蠶的腸道就可能受不了,進而出現一些異常情況。一般來說,在大蠶期偶爾餵食一次未完全晾乾的桑葉,家蠶吐液的現象會比較少,只會在少量弱小蠶上體現出來,但如果連續3次以上都是這樣餵食的,就比較容易出現異常。

二、蠶座中有發黴的現象

當陰雨天氣持續3天以上,養殖戶又沒有及時進行除沙,蠶房內通風較少時,蠶沙中的溼度就會明顯較大,部分通風差的角落,還可能有發黴的現象。通常情況下,家蠶在生長髮育的過程中,會不斷進食桑葉,同時也不斷排出蠶糞、蠶尿等,蠶糞、蠶尿、剩餘的桑葉等組合成蠶沙,當蠶座中溼度過大時,一些病菌會快速繁殖,從而引起黴變,如果養殖戶不及時採取有效措施,健康的蠶也會被病菌寄生,後期出現蠶病的可能性就明顯擴大。在南方梅雨季節養蠶時,不僅要注意蠶沙是否發黴,而且還要留意蠶座、蔟具等是否發黴,如果蠶座、蠶架等部分邊緣發黴了,那就說明一些病菌已經繁殖了,有的可能寄生在蠶體裡面了,只不過相關症狀暫時沒有表現出來,大概率會使得蠶繭產量下滑。

養蠶遇到下雨天該如何處理?7個操作方法可供養殖戶參考

三、容易誘發蠶膿病、腸道病等蠶病

家蠶蠶膿病、敗血病、腸道病等常見的蠶病,雖然各自的發病條件不同,但基本上有一共同的特點,那就是蠶房內溫溼度異常時,相關蠶病就容易被帶動起來,特別是高溫高溼的環境,出現蠶膿病的概率大幅度增加。蠶房內適宜的溫度24℃到26℃,這樣的溫度看起來不復雜,但在實際操作時,很多養殖戶難以把控好,比如同樣是下雨天,春蠶時下雨天氣溫可能偏低,有時會低於20℃。而到夏蠶或者中秋蠶時,有時下雨天,室外的氣溫也不低,高於28℃也較為常見,如果養殖戶不及時採取措施,蠶房內的溫溼度就可能失去平衡,再加上其他方面管理不當,蠶病出現的概率就比較大。進入大蠶期時,養殖戶應當多留意天氣情況,提前做好多種預防措施,這樣可以明顯降低不利天氣帶來的損失。

四、桑葉無法完全晾乾

在5齡蠶遇到持續降雨時,很多養殖戶是比較頭疼的,一方面是擔心桑葉的供應量跟不上,畢竟雨中採摘桑葉效率會明顯下降,另一方面是沒有足夠的場地來晾乾桑葉。5齡蠶桑葉的需求量達到峰值,蠶繭產量能否保住,就得看5齡蠶期桑葉供應量是否充足,如果是養1張蠶種,即使在5齡蠶遇到持續降雨,桑園中無法自然風乾桑葉,相信養殖戶會有空地將桑葉晾乾,但如果家裡養了5張蠶種,甚至10張蠶種以上的,那對養殖戶是很大的考驗,因為不一定能騰出足夠的空地來讓桑葉晾乾。下雨天對養殖規模較小的養殖戶影響較小,對養殖規模較大的養殖戶來說,會有不小的壓力,畢竟平時專門騰出那麼多的空地不太現實,但桑葉不晾乾直接餵食又出現其他問題。

養蠶遇到下雨天該如何處理?7個操作方法可供養殖戶參考

天氣是否下雨,這是養殖戶無法左右的,有時出現下雨並不是壞事,像持續晴朗天氣較多時,桑園中容易出現缺水現象,迎來降雨時可以讓桑葉長得更好,為養蠶過程中,實現良桑飽食奠定了基礎。不少養殖戶在出現持續陰雨天氣時,自己準備工作做得較少,導致誘發蠶病時不知所措,持續發病較多的,還會影響養殖戶養蠶的積極性,對於這樣的不利天氣,養殖戶也應當理性對待,客觀因素我們無法左右,只能根據不同的氣候條件,給出恰當的應對辦法。當養蠶過程中,出現持續降雨時,養殖戶該如何正確處理呢?個人認為可以從以下7個方面入手。

1、提前採摘桑葉,實行少量多次的方式投放桑葉

養蠶遇到下雨天,採摘桑葉是一個大問題,1-3齡階段桑葉需求量較少,短時間的下雨不會有太大的影響,只需等雨停後,桑葉上沒有雨水時再採摘。但如果遇到長時間的降雨,白天也沒有雨停的跡象,養殖戶只能冒雨採摘桑葉,特別是進入4-5齡蠶期時,每次餵食的桑葉相對較多,此時如果按照原來的採摘進度,很明顯桑葉是不夠用的,主要是因為雨中採摘桑葉速度會明顯下降。大蠶期遇到持續降雨時,養殖戶要提前採摘桑葉,比如說當天中午要餵食的桑葉,可在前一天下午採摘,而且餵食桑葉時,可實行少量多次的方式,原來一天餵食3次,每次餵食量在2層左右的,可以改為一天餵食4次,每次餵食1.5層左右的桑葉,這樣桑葉的投放量總數沒有什麼變化,但可以讓養殖戶多了準備的時間,而且家蠶也不容易出現飢餓的現象。

養蠶遇到下雨天該如何處理?7個操作方法可供養殖戶參考

2、對桑葉進行清洗消毒,晾乾後再餵食

下雨天採摘回來的桑葉,需要根據不同的情況進行處理,如果白天下雨2-3小時雨停了,1-2小時桑葉自然風乾後,採摘回來的桑葉可以正常使用,基本上不需要特別處理。但如果白天下雨短時間無法停止的,冒雨採摘的桑葉不能直接餵給蠶吃,蠶吃了含有雨水的桑葉,容易出現上吐下瀉,誘發一些蠶病。此時需要先配置適量的蠶用漂白粉溶液,將桑葉放在裡面清洗,然後再用乾淨的水沖洗一次,桑葉表面沒有雨水後再餵給蠶吃,如果是在5齡蠶期,有時還會配置多菌靈粉溶液,對預防家蠶微粒子病有較好效果。很多時候,桑園中的一些病菌可以通過雨水傳播至桑葉上,如果不增加清洗消毒環節,後期蠶發病後帶來的損失就更大,對於一些地勢較低,被雨水浸泡過的桑園,先不要急著採摘桑葉,實在要採摘的,一定要清洗消毒後再餵食。

3、增加除沙頻率,適當稀養

一般來說,除沙、擴座是目前養蠶過程中必備的環節,遇到下雨天時,除沙擴座的次數要適當增加,原來2-3天除沙一次的,持續陰雨天時,除沙的次數要變成每天除沙一次,另外在除沙的時候,要適當進行擴座,增加蠶的活動空間,降低養殖密度。之所以要這麼操作,主要是因為下雨天蠶房內的溼度容易變大,如果不及時進行除沙,蠶座中的蠶沙就容易出現發酵,有的甚至會發黴,蠶在溼度偏大的環境下生長,很容易被一些病菌感染,從而誘發蠶病,在特定條件下適當稀養,也是預防蠶病的一種方式之一。具體的除沙頻率和養殖密度的控制,需要根據不同蠶期、不同蠶齡等情況綜合判斷,最終的目的就是讓蠶在下雨天,同樣有個較為舒適的生長環境,為養蠶增產增收打下良好的基礎。

養蠶遇到下雨天該如何處理?7個操作方法可供養殖戶參考

4、勤用鮮石灰,同時增加消毒次數

養蠶過程中,鮮石灰基本上是少不了的,特別是從3齡蠶以後,鮮石灰使用的頻率會明顯增加,在天氣晴好時,每天可使用一次鮮石灰,對蠶體進行消毒,一般是在餵食桑葉前,先均勻撒一層石灰,等8-10分鐘後再正常餵食桑葉。如果遇到下雨天,餵食桑葉前,都應當先在蠶座中撒一層鮮石灰,然後再正常投放桑葉,而且鮮石灰的使用量要比平時多些,這樣可以平衡蠶座中的溼度。另外蠶房內部的消毒也要加強,每次喂完桑葉後,要及時打掃蠶房,同時噴灑適量的石灰水,對擴座時需要新增加的蠶座,也要先進行消毒處理。在使用鮮石灰時,養殖戶需要注意鮮石灰是否受潮,石灰一旦受潮後,就起不到消毒的作用,對於存放較長時間的石灰,應當避免使用,比如上一季晚秋蠶剩下的石灰,到來年養春蠶時就不宜再使用。

5、加強蠶房內通風排溼,確保蠶房內溫溼度不出現異常

很多時候,下雨天空氣中的溼度會偏大,正常情況下,蠶房內的相對溼度應當為70%左右,持續下雨天溼度就可能增加至80%以上,有時甚至會超過90%,這樣的溼度值很明顯是不正常的,不利於蠶的生長髮育。在下雨天時,要進行開窗通風,降低蠶房中的溼度,當然這裡面還要考慮到一個溫度的問題,比如在養春蠶時,連續2-3天的降雨,蠶房內的溼度會超出正常範圍,此時如果直接開窗通風,蠶房內的溫度就容易低於20℃,兩者就沒有兼顧到。那麼遇到這樣的情況下,養殖戶在通風的同時,還要對蠶房內部進行增溫,比如生炭火、放置取暖器等,當蠶房內溫溼度達到正常範圍時,再減少通風量和取暖設備。不管外界天氣如何變化,蠶房內的溫溼度都要保持在合理的範圍,溫度不能超過28℃,同時也不能低於22℃,溼度保持在70%附近。

養蠶遇到下雨天該如何處理?7個操作方法可供養殖戶參考

6、根據不同蠶期餵食適量蠶藥,做好蠶病預防

在1-2齡蠶遇到下雨天時,對養殖戶的影響較小,主要是因為該階段只需要餵食少量的鮮嫩桑葉,哪怕是持續的降雨,冒雨採摘回來的桑葉,也有足夠的空間來晾乾,如果是3-4齡蠶,需要餵食的桑葉相對多些,養殖戶就得合理安排好桑葉的採摘和餵食環節,此時可以配置一定量的紅黴素膠囊溶液,噴灑在桑葉上,有助於增強蠶的體質,另外還可以使用防僵粉,降低中招殭蠶、膿蠶的概率。如果是在5齡蠶遇到持續降雨天氣,那麼養殖戶更要引起重視,畢竟關係著後期能否順利上蔟,此時要根據蠶的長勢情況,合理安排好蠶藥的使用情況,比如蠶用多菌靈粉、蠶用紅黴素膠囊、滅蠶蠅等,不可同時使用,不同蠶藥使用的間隔時間要在6小時以上,比較理想是在12小時以上。

7、多觀察家蠶進食情況,及時處理異常蠶體

下雨天不僅是養殖戶不希望看到的,畢竟採摘桑葉、運輸桑葉等都很不方便,而且部分蠶在異常天氣的情況下,容易有厭食、腹瀉等現象,嚴重的會誘發蠶膿病、敗血病、微粒子病等,因此養殖戶此時更要細心照料。每次餵食桑葉前,要先觀察下蠶座中蠶體活動情況,非眠期的蠶是相對活潑的,有的會不斷抬頭找桑葉吃,將桑葉投放完畢後,養殖戶不要立即離開蠶房,而是在蠶房中觀察下蠶的進食情況。特別是在4-5齡蠶時,正常情況下可以聽到很明顯的“沙沙聲”,如果正是蠶進食桑葉的高峰期,卻發現聲音有的地方大,而有的地方小,餵食桑葉2小時後,蠶座中依然有不少桑葉,那麼養殖戶就要找原因,是蠶要入眠了還是因為中招了蠶病。在觀察的時候發現有異常蠶的,比如蠶體個頭偏小的蠶、病蠶、死蠶、到處亂爬的蠶等,都需要及時清理出來,有的需要單獨飼養,有的則需要處理後再異地深埋。

養蠶遇到下雨天該如何處理?7個操作方法可供養殖戶參考

總之,下雨天在養蠶過程中是很容易碰到的,特別是南方的一些蠶區,本身雨水較為充沛,遇到雨季時持續的降雨也較為常見,陰雨綿綿雖然給養殖戶採摘桑葉帶來較大的阻力,但也同樣帶來一些好處,比如有利於補充桑園中的水分,養殖戶可趁機進行追肥,桑葉的長勢會較好。當然,在陰雨天氣較多的情況下養蠶,養殖戶要更加小心謹慎,儘可能控制好蠶房內的溫溼度,降低外部因素帶來的影響,只要嚴格按照要求來操作,並有相應的預案措施,相信養蠶收益就低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