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好看了!這部“浪子”的作品,藏著你絕對想不到的人生

倫敦,一間小破屋,奈保爾,23歲,《米格爾街》誕生了。

因為這本短短的小書,給了奈保爾一個天才般的起點,也為他後來拿下諾貝爾文學獎立下汗馬功勞。

太好看了!這部“浪子”的作品,藏著你絕對想不到的人生

《米格爾街》,2013

或許,每個人的記憶中都會存在一條充滿童年回憶的街道。

米格爾街,就是這樣的一個歸屬地。

這是一條貧困髒亂的街道,在這裡住著各式各樣的人。

詩人、瘋子、殘暴的居民、有智慧的人、陷於愛恨情仇的女人。

這一切的故事,正是從這裡開始。

太好看了!這部“浪子”的作品,藏著你絕對想不到的人生

在米格爾街,生活著許多形形色色的人。

《米格爾街》裡的人們,其實並非生來就卑微,相反,他們大多數人都心懷夢想。

這本書中最讓我難忘的,是關於一個男孩和一個流浪詩人純真友誼的故事。

沃茲沃斯是一個詩人,在他眼裡,一切皆可入詩。



太好看了!這部“浪子”的作品,藏著你絕對想不到的人生

他也有自己的理想。

他希望寫出“世界上最偉大的詩歌“,為此他願意花上23年的時間去完成它。

但無奈的是,在米格爾街沒有人可以理解他。

粗鄙而愚昧的人們與沃茲沃斯是這樣的格格不入。

他們安於生活,但他們不曾愛上生活。

可這個故事的走向卻是讓人痛心,當沃茲沃斯老去的時候,他告訴“我”:

他從未寫出過任何詩歌,他曾告訴我的那個最美的愛情故事也是假的。

如果詩人一直保持著詩心和詩意,那麼最後留給讀者的,會不會少一些心酸和沉重?

在奈保爾筆下,童年生活遍佈著辛酸和無奈,教育的落後造成了居民的無知。

在這裡,有抱負的人會被嘲笑,殖民地壓抑的環境註定讓他們只能以失敗告終。

與曾天真浪漫的沃茲沃斯相反,在米格爾街裡,還生活著這樣的一群人。

他們代表的,或許是一些人共有的群像。

太好看了!這部“浪子”的作品,藏著你絕對想不到的人生

喬治,是一個集暴力於一身的男人。

他經常揍妻子和孩子,對他而言,女性與孩童不過是自己的附屬品。

如果說喬治是殖民者,那麼妻兒便是被殖民者。

在米格爾街,女性是沒有自我的。

她們一律被用“某人的老婆”來稱呼,喬治的老婆就是一位典型的遭受家庭暴力的典型女性形象。

儘管喬治的老婆身體一直病病歪歪的,但卻做著許多活。

最後因為常年捱揍,身體也越來越弱,撒手人寰了。

可最殘忍的在於,就連她死後的葬禮,都是寒酸落魄的。

街上的男人,正是抱著“女人這種貨色就是喜歡捱揍”這一錯誤的女性觀。

藉著家庭暴力,施展自己的男子漢氣概,並鞏固其父權統治。

太好看了!這部“浪子”的作品,藏著你絕對想不到的人生

《米格爾街》中所涉及到的夫妻關係問題,也集中體現了人與人之間交流的困境。

在小說出現的眾多家庭中,沒有一對婚姻是美滿幸福的。

喬治從未停止毆打妻子和孩子,波普的老婆幾次離他而去。

博加特犯了重婚罪,又將新婚妻子遺棄。

最奇怪的一對夫妻,也是街上最古怪的一個家庭。

雖然他們從未發生矛盾,但彼此之間卻像毫無關係的陌生人一般。



太好看了!這部“浪子”的作品,藏著你絕對想不到的人生

自古以來,愛情都是人類美好的情感之一,是人人都渴望的幸福寄託。

但在奈保爾筆下,愛與孤獨同在。

或許,在米格爾街,愛情並不只是單純的愛,而是為了解決“孤獨”與“生活”才出現的附屬品。

愛,與孤獨共存,或許愛同時也製造了孤獨。

太好看了!這部“浪子”的作品,藏著你絕對想不到的人生

在米格爾街,每個故事發生的背後都有固有的原因。

勞拉便是如此,她就像個傳奇,有八個孩子,這些孩子卻有七個孩子。

勞拉一直在懷孕,也因為要養活自己與孩子而不得不在男人之間周旋。



太好看了!這部“浪子”的作品,藏著你絕對想不到的人生

女性在他們眼裡更像是是隨手可得的物品,喬治就將女性視為與母牛共同的存在。

對於他們而言,女人更像是低賤的生孩子的工具。

儘管我對女性的沉默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但歸根結底,這場悲劇都逃不過當時社會的這場大網。

而在這場宿命之下,男性的沉默也顯得更為可怕。

儘管喬治的妻兒一直在遭受家庭暴力,但身為家中的另一個同性——喬治的兒子,卻越來越沉默寡言,甚至從不說他父親一句壞話。

不論是自己遭受父親的毒打,還是親眼看見母親被打死,姐妹被打傻。

這個“局內人”兒子自始至終都一聲不吭,保持沉默。



太好看了!這部“浪子”的作品,藏著你絕對想不到的人生

對外,他竟也一直在為父親做維護:“他不像咱們一樣受過教育,生活也很艱難,他和咱們這些人一樣是有良心的。”

但真的只是因為“習慣如此,所以便選擇沉默”嗎?

或許並沒有這麼簡單。

在接下來的故事中,奈保爾一語中的地講述了這些悲劇之後的成因。

問題就出在喬治的兒子所說的“教育”上。

在米格爾街,他們接受的是一種“宿命論”的教育。

在他們眼裡,一切的惡行、貧困及悲劇的緣由全部來自於上帝的主旨。

個人的命運全部由上帝主宰,所以他們就以這樣一種“理性的沉默”來應對命運的不公。

正是因為抱著這樣的想法,他們大多數人都被生活屈打成招。

放棄或者隱藏起了最初的夢想,回到了平凡的生活。

但這些故事,只是童年回憶的一部分。

事實上,世界上存在著很多這樣的米格爾街。

人們也都是那樣平庸地生活著,看似平和的生活,卻時時處處都是無可奈何和絕望。

有時候並不是自己選擇這樣的生活,而是生活促使著我們變成這樣。

米格爾街裡的人們不想改變嗎?恐怕不是。

他們也渴望能尋找愛、尋找親情、尋找別人對自己的尊重,並且懷著強烈的渴望想要去實現自己的最終價值。

但在米格爾街,這一切是如此的艱難。

太好看了!這部“浪子”的作品,藏著你絕對想不到的人生

一切的困境,或許都有解決的方法。

在米格爾街,唯一的方法是通過考試,拿到高校的文憑。

得到一份令人尊敬的職業,擺脫處於社會底層的困境。

為了養活孩子而不得不出賣肉體的勞拉,卻也能說出受教育是世界上最高貴的事。

她不想讓孩子們像她一樣過一輩子。

但在這裡,要實現個人價值太難了。

就如“我”,雖然通過了考試,但卻在米格爾街一點點的墮落下去。

最終的選擇只有離開這個地方。

太好看了!這部“浪子”的作品,藏著你絕對想不到的人生

告別米格爾大街,告別了母親和朋友,也是告別了某種意義上的困境。

這裡的告別,更像是一種逃離。

也許逃離意味著某種背叛。

但在殖民統治的遊戲規則面前,他們逃無所逃,他們的生存之道與精神寄託無所適從。

自我放逐看上去是自暴自棄,但也不失為保持自我尊嚴的一種方式。

但逃離究竟意味著什麼?

是好是壞,是對是錯,或許我們都無法輕易地得出結論。

但我更願意相信,“離開故鄉”的人心中是積極、向上的,離開是為更光明的未來,離開是為了更好地回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