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早慧“牛娃”扎堆,家长别盲目效仿,专家证实早学晚学都一样

文|秘籍君

前几天,跟一个许久不见的同学聊天,发现我们两家的孩子同样4岁,但人家养的是优秀的“鲁迅”,我家养的就是实打实的“闰土”。她家儿子上过专门的早教班,是个出了名的数学“小天才”,好像是学会了特殊的算术法,对类似于999+999的加减法,能够“秒算”出来。但是,我家孩子,连10以内的加减法都不会。

其实,现在像我同学家这种早慧的“牛娃”,几乎是扎堆出现了。因为现在的父母都很重视早教,孩子刚出生就上各种早教班、启智班,父母们更是以孩子会被多少首唐诗、掌握多少生字为骄傲。现在的教育都是比着来的,每一位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为了让孩子也离“牛娃”更近一点,很多父母纷纷穿梭在各种早教班、启智班、才艺班,甚至连微积分、编程这类专业培训班。

但其实,就算身边早慧的“牛娃”扎堆,家长也别盲目效仿,因为有关专家已经证实:孩子学东西,早学晚学都一样。

身边早慧“牛娃”扎堆,家长别盲目效仿,专家证实早学晚学都一样

孩子早学晚学都一样

这个观点,其实并不陌生,很多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都坚持让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孩子小的时候不给他太多压力,不让孩子大脑装太多东西。1942年,Strayer教授就用一对双胞胎做过实验。他让双胞胎中的一个从84周大开始学习词汇,而另一个则先随意玩耍,直到89周时才加入学习。虽然,84周开始学习的孩子看起来比89周开始学习的孩子“懂得”多,但3个月后两个孩子的词汇水平却相当。

所以,专家证实:很多知识和技能,孩子早学晚学最后结果都一样。而早学看起来“早慧”,其实不过是造成了“智力被开发”的假象,出现“牛蛙幻象”。这主要是因为,孩子小的时候学习能力、模仿能力、记忆能力都比较强,把一些不算太复杂的东西提前学了而已,并不是大脑比别人更聪明了。

身边早慧“牛娃”扎堆,家长别盲目效仿,专家证实早学晚学都一样

那么,在越来越重视孩子教育的年代,家长究竟该怎么给孩子的学习增添助力呢?其实,了解孩子每个年龄阶段的发展特点,这样才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尊重孩子发育特点,进行适宜性教育

当代世界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瑞士日内瓦大学心理学教授皮亚杰(Jean Piage),认为孩子认知发育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因为刚出生的小宝宝,只有一系列笼统的反射,他的感觉、动作都是含糊、不准确、不协调的,他也无法分辨自己与周围世界的关系。这个阶段,他的主要发展就是感觉和动作分化。

第二阶段:前运算阶段(2-7岁)

孩子大了,虽然语言发展进步了,但其思维仍受事物表象束缚,也就是思维单纯,推理也不符合逻辑。

身边早慧“牛娃”扎堆,家长别盲目效仿,专家证实早学晚学都一样

第三阶段: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此时,孩子已具备抽象概念,会归类事物,也能够做具体的逻辑推理了。

第四阶段: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这个阶段的孩子,形成了解决各类问题的推理逻辑,他们不仅能从逻辑上考虑现实的情境,还能考虑假设的情境。也就是说,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更强,能掌握更深奥的知识。

所以,只有了解并尊重孩子的发育特点,进行适宜性教育,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像那些让六七岁的孩子学习代码类编程、学习逻辑思维,就违背了孩子发育规律,即便让孩子取得了一些很“牛”的成绩,其实孩子学的过程也很吃力,因为已经超出他们的理解能力。而这种不解和压力,对孩子今后的学习和成长可能还会起到反作用。

家长们,你对早教是如何认识呢?觉得让孩子早学和晚学一样吗?

-----------------------

关注【育儿秘籍】,你想了解的母乳喂养、辅食添加、疫苗接种、疾病护理、成长发育,都能在这里找到答案。

除了原创漫画文章,我们还会给您定期奉上实用育儿生活小常识,让你用科学的方式轻松带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