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曾是長寧這所中學首屆校董會的董事

坐落於華山路 1626 號的復旦中學,莊重而不失書卷氣的校門正對著車水馬龍的華山路。經常有路人指著上海首任市長陳毅題寫的校名發出疑問:“復旦中學和復旦大學是一家人嗎?”


孫中山曾是長寧這所中學首屆校董會的董事


取自《卿雲歌》“日月光華,旦復旦兮”的“復旦”,因為復旦大學的緣故,世人皆知。這也讓對教育歷史不太熟悉的普通人忽略了復旦中學。

事實上,復旦中學與復旦大學同根同源。復旦中學前身為我國著名教育家馬相伯創辦於 1905 年的復旦公學,復旦中學百年曆程中,先後經歷了“復旦公學、復旦大學附屬中學和復旦中學”三個歷史發展階段。嚴復、于右任、邵力子等著名學者和政治家是復旦公學的創校先賢。最讓人記憶深刻的是,孫中山是復旦公學的首屆校董會董事,這在中國教育史上絕無僅有。

在李鴻章祠堂裡辦學

1905 年,由於教會干涉校政,馬相伯率愛國師生脫離震旦學院,在吳淞提督行轅創辦復旦公學,建校初即設中學科。1911 年辛亥革命後,復旦公學校舍被光復軍司令部佔用,學校一度中輟。1912 年,復旦校友于右任、邵力子找到時任“中華民國”大總統的孫中山,提出覆校請求。論公,興教辦學的要求合理,論私,兩人是同盟會元老,覆校請求得到孫中山的支持,李鴻章祠堂作為前清公產被撥給復旦公學為校舍。孫中山還特意為師生題詞“努力前程”,並且在 1913 年首屆校董會成立時出任校董。

“李公祠”位於復旦中學校園內,原祠堂大門處有慈禧太后手書的“丞相祠堂”,經門前牌樓到它的主建築享堂,殿宇宏麗,與左右廂房成四合院,形成內庭外園的格局,旁築城樓。園內有土山、水榭、庭閣和繁盛的綠植。土山上有德國人贈送的李鴻章佩刀銅像(李鴻章銅像鑄於清末,是第一座華人雕塑。1896 年,李鴻章奉命赴俄參加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典禮,順道遊歷歐美,在造訪德國時,德國克虜伯公司老闆為李鴻章贈鑄銅像。1906 年徐家彙李公祠落成,克虜伯公司與清駐奧地利大臣、李鴻章之子李經邁協商,由克虜伯在華代理商信義洋行將銅像運抵上海,安立於李公祠內)。

銅像“身高九尺六寸,冠大帽,披黃馬褂,佩劍。全身以純銅鑄成,飾以金皮,輝煌奪目,歷久如新”。銅像的石基座上銘刻“大清國太子太傅文華殿大學士一等肅毅伯李公七十四歲造像。星宿有時隕,既下則光彩全無。英豪治世之功勳,歷久而猶能昌熾。畢生謨烈,雖萬代後,其事蹟行蹤,尚丕煥

不墜”。1949 年後,因銅像基座年久失修,銅像在一次大風中被吹倒。這座銅像如今被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收藏,後在其基座上安置了馬相伯的銅像來紀念這位復旦創始人。復旦公學入駐後,李公祠享堂變為大禮堂,1935 年 10 月被命名為“登輝堂”,首任校長馬相伯親自命名。

當年的園、亭、榭、溪、河、橋早已不復存在,只有登輝堂前的一對石鼓、四隻石凳和斷頭馬石雕、古井、石碑,還在無聲講述著百年復旦的風雨歷程。留存至今的登輝堂經過修繕,現被闢為校史館。


孫中山曾是長寧這所中學首屆校董會的董事


圖片說明:復旦中學校園內的馬相伯塑像

上海的“五四”鐘聲在此敲響

1919 年 5 月 6 日 8 點 30 分,時任《民國日報》主編的邵力子先生在獲知北京“五四運動”消息後趕到復旦公學校園內,敲響上海“五四”第一下鐘聲,集合同學,慷慨陳詞。隨即,在李登輝校長的積極支持下,校學生自治會通電全國,成立全市學生聯合會,聲援北京“五四運動”。一時,復旦公學成為“五四運動”在上海的指揮部和大本營。這口鐘如今成為復旦公學的“校鍾”。


孫中山曾是長寧這所中學首屆校董會的董事


1919 年 5 月 6 日 8 點 30 分,邵力子先生親自敲響上海“五四”第一下鐘聲,集合同學,慷慨陳詞

1931 年,“國民政府內政部、教育部”下令,撥李公祠屋宇基地為復旦公學校產,1934 年 12 月 20 日,李登輝校長將新建教室樓命名為“力學廬”(取邵力子、傅學文夫婦名中各一字),感謝邵力子對母校的支持,該樓沿用至今。現在掛於正門的“力學堂”匾額,則是同為復旦公學校友的于右任所書。


孫中山曾是長寧這所中學首屆校董會的董事


圖片說明:力學堂

百年復旦學風綿長校友璀璨

1917 年,復旦公學改名為私立復旦大學,分設大學部和中學部。1922 年,復旦大學大學部遷址江灣,中學部則留原址,對外稱上海市私立復旦大學附屬中學。1944 年改名為上海市私立復旦中學,復旦大學校長李登輝仍兼中學校長。


孫中山曾是長寧這所中學首屆校董會的董事


圖片說明:登輝堂

1950 年,上海市市長陳毅為復旦中學親筆題寫了校名。1953 年和 1955 年,培真中學和聯群中學(務本女子中學曾併入聯群中學)先後併入。1956 年改為公立學校,稱上海市復旦中學。1959 年,復旦中學高中部改為上海計算技術學校,同年改名為上海第二科學技術學校(現上海科學技術職業學院),翌年遷址嘉定。1959 年,復旦中學高中部校址遷入上海第一科學技術學校。1962 年,復旦中學在原址恢復中學建制。1978 年,學校被批為長寧區重點中學。

2005 年百年校慶之際,在復旦中學的倡導下,成立復旦基礎教育論壇,復旦大學為論壇顧問單位,復旦中學為論壇理事長單位,遵循一個校訓、詠唱一首校歌的上海市復旦中學、復旦大學附屬中學、重慶復旦中學和臺灣復旦中學等 4 所學校在同一面旗幟下,共同傳承復旦文化與精神,共享教育資源。2010 年,在復旦大學的領導下,成立復旦基礎教育聯盟。2015年,復旦中學被上海市教委評為上海市實驗性示範性高中。2016 年,上海市復旦中學淞虹路(西)校區正式啟用。


孫中山曾是長寧這所中學首屆校董會的董事


孫中山曾是長寧這所中學首屆校董會的董事


圖片說明:復旦中學淞虹路(西)校區

多年來,復旦中學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文化名人、名師及十多位院士,輸送了數以萬計的有用之才。翻看復旦中學的校友錄,可謂群星璀璨:陳望道、陳寅恪、胡敦復、竺可楨、胡繩、李慶逵、沈聞孫、羅家倫、金衝及等,這些令我們高山仰止的大師、先賢,就是在復旦中學校園裡度過了他們的少年歲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