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的清朝是沒興趣還是沒能力?為何清朝對沙俄鯨吞西伯利亞視而不見?

大寫人


這個問題實在是太搞笑了,俄國對西伯利亞的開拓是16世紀的事,那時候清朝連毛都沒有。

俄國從16實際開始就開始東擴,到了17世紀滅亡了西伯利亞汗國,繼續向東擴張進入貝加爾湖地區,向南蠶食中亞和衛拉特。而且,俄國在貝加爾湖建立了城堡,派遣了駐軍、官吏和移民,並強迫當地的布里亞特人向俄國繳納實物稅,可以說俄國對貝加爾湖的逐漸穩固,並且俄國人還一直擴展到額爾古納河以西。

同時,俄國人又利用黑龍江流域水網密佈的特點,以尼布楚作為前進基地,對黑龍江流域進行滲透。

這時候已經是17世紀中後期的事了,不過最開始清朝並沒有重視。清初東北邊防線至多就到了寧古塔,也就是今天的黑龍江流域,而且清初的重點工作是徹底吞併關內,以及穩定社會秩序,恢復經濟生產。

不過有意思的是,清朝同時也開始重視黑龍江流域,因為清朝發現索倫各部是優質的重騎兵兵源,而在清初的時候,由於那時候中國各方勢力火器尚不發達,所以重騎兵也是清朝極為依賴的武裝力量。清朝重騎兵有兩個來源,一個是蒙古重騎兵,另一個就是索倫重騎兵。

所以,清朝也開始向黑龍江流域施加影響力,這就和同樣向黑龍江流域施加影響力的俄國人發生了衝突。

不過,就當時的天時地利來說,雙方都差不多的條件,因為都遠離本土,但是在人和方面,清朝佔了優勢。第一,索倫各部就是今天的鄂倫春族、鄂溫克族、赫哲族以及達斡爾族,這些民族同滿洲語言相近、相通,也有不少相同的習俗,更何況清朝對於索倫各部也都採取懷柔的態度,所以索倫各部更多的會偏向於清朝。

但是更重要的是第二點,

就是俄國人在黑龍江流域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據我目前接觸到的資料,俄國人在黑龍江流域殺死男人和小孩、老人,姦汙婦女,並向各個部族勒索財物,並強迫他們信奉東正教,歸順俄羅斯。這一點在老電影《傲蕾一蘭》中也有所反應,被俘的男人們寧可沉水也絕不屈服於俄國人的淫威,婦女兒童慘遭蹂躪。

男人們寧死不屈

婦女和兒童告別她們的父親、丈夫、兄弟、兒子

婦女和兒童慘遭蹂躪

所以,俄國人的惡行把絕大多數索倫人都推向了清朝的那一邊,而且清朝也給他們提供物資,支持他們抵抗羅剎匪徒。而且,在索倫軍民的配合下,沙爾虎達率領的清軍在松花江口殲滅敵酋斯捷潘諾夫率領的一股羅剎匪徒。

從這個歷史條件來看,在招撫索倫軍民這方面,清朝佔據了優勢。

到了康熙年間,解決了三藩和臺灣的清朝開始著手解決黑龍江問題。康熙把八旗兵丁及家屬派往黑龍江流域,並建立黑龍江將軍府和吉林將軍府,同時建設驛站,並在松花江設置吉林水師營,方便清軍往來。另外,康熙下令將當地的索倫軍民就地編入八旗,也就是索倫八旗,也叫伊徹滿洲。

所以,第一次雅克薩之戰就在清朝準備完畢後爆發。清軍總共動員了3000多人,主力就是索倫八旗,水陸並進包圍了雅克薩。清軍在水路擊退了俄國援軍,並用猛烈的火力逼的敵酋托爾布津出城投降。

但是俄國人出爾反爾,托爾布津在清軍拆除雅克薩城堡並撤軍之後捲土重來,並建造了稜堡。被擺了一道的清軍再次動員了兩千多人包圍了雅克薩,但是因為稜堡的緣故清軍久攻不克,所以清軍改強攻為圍困,並且修建炮臺不斷的炮轟俄國人。其實也正常,同時代歐洲都很難通過強攻攻破坑慘。

效果也是顯著的,敵酋托爾布津被擊斃,俄國人在清軍猛烈的炮擊之下只能躲在寒冷潮溼的地窖裡,還要承受疾病的肆虐,800多人的俄國人僅剩100多人存活。接替托爾布津的拜頓絕望的哀嚎道:幾個月來,我和哥薩克們生活在惡臭之中。啊!即便是允許我們舉辦葬禮,也沒人主持!所以雅克薩城破是早晚的事。

不過,就在清軍嚴密圍城的時候,雙方在尼布楚展開了談判。實際上,雙方外交交鋒的核心內容就是討論黑龍江流域的歸屬權,壓根就不涉及西伯利亞。而且,從各種資料來看,清朝只對黑龍江流域感興趣。

除了索倫的原因之外,就是清帝國需要一塊戰略屏障,因為清帝國必須要保障其龍興之地,也就是盛京的安全。更何況,如果讓俄國人開拓了黑龍江,那麼清朝在東北方向就會陷入被動。

根據俄國人的記錄,俄國人曾經要求雙方以雅克薩為界,導致談判瀕臨破裂,索額圖下令清軍擺開戰鬥隊形。在清帝國的武力逼迫之下,俄國人不得不接受清帝國的劃界方案,也就是雙方以外興安嶺、額爾必齊河、額爾古納河為界,而且俄國要撤出該地區所有的俄國人,並向清軍交割所有的城堡。所以怎麼看怎麼都是俄國向中國割地。

當然,有人會不服,因為他們不知道的是黑龍江流域長期是無主之地。無主之地是什麼概念,簡單點說就是沒有政府管理的地區,不管有沒有居民。對於無主之地的歸屬向來是以先到先得作為原則,誰先來的歸誰;如果兩個政權同時聲索,那就比誰能打了。

而且,黑龍江流域成為無主之地分明是明朝的鍋,因為明朝沒能及時填補元朝崩潰後留下的權力真空,因此導致黑龍江流域成為無主之地。而且,歷朝歷代誰也沒控制過西伯利亞,即便是元朝北部邊境也僅僅在北緯63度一帶。所以,既然歷朝歷代都沒控制過西伯利亞,那麼為何大清就一定要控制西伯利亞?

而且,雅克薩之戰以及尼布楚條約,清帝國將東北邊境擴展至黑龍江流域,不管在當時還是現在都是開疆拓土的武功,魏源熱情謳歌,開拓黑龍江流域是東北數千裡化外不毛之地盡隸版圖。

再者,清朝並非絕對擴張主義,清朝的擴張都是有節制的,不會輕易擴大化。這分明是統治成熟的一種表現,結果在鍵盤俠看來卻成為黑點,也甚至可笑。

全文完


北洋海軍炮手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同能力無關,主要是沒有絲毫興趣。

大家注意,滿清起家是在東北,而不是在西伯利亞。

以外興安嶺為例,努爾哈赤早在起兵的時候,就曾帶兵攻打過庫頁島,掃平地方的反叛。

然而,在雅克薩戰役之前或者之後,滿清並沒有在庫頁島駐軍。

雖然根據《尼布楚條約》,庫頁島歸屬滿清,然而滿清實則是放棄了。

在隨後的200年,庫頁島是在日本和沙俄的反覆爭奪下,壓根沒有滿清的份。

庫頁島距離滿清控制的東北,所謂的龍興之地不遠,滿清尚且放棄,完全不重視,何談更遠的西伯利亞地區。

說來說去,滿清不過是土包子而已。

作為漁獵遊牧民族後裔,他們認為苦寒之地不適合漁獵,也不適合遊牧,這些領土毫無意義。如果佔領了以後,還需要派軍人和官吏管轄,額外花費鉅款,是得不償失的。

所以,乾脆就放棄就是了。

試問,連自己起家的地盤都放棄了,又怎麼可能去佔領之前從沒有涉足的遠東和西伯利亞地區。

當年沙俄向東擴張,其實並沒有花費什麼力量。葉爾馬克的哥薩克騎兵也不過幾百人,糧食補給都是自己籌建。實際上,當時沙俄東擴除了皮毛以外,也沒有什麼收入,開銷比收入大得多。

只是東擴難度很小,比如西伯利亞汗國人口總數只有10到20萬,分散為無數部落,征服他們難度很小。

而遠東那麼遼闊的地區,雅庫特人也只有幾萬,落後到無以復加的地步。

只要滿清願意,不說西伯利亞,控制遠東還是很有把握的。

可惜,不要指望當年的野蠻民族有什麼領土意識,未來意識,能夠守住自己眼皮下的一畝三分地就算不錯了。


薩沙


沙俄佔領西伯利亞的時候是比較早的,那個時候中國正處於明朝時期,由於蒙古進入衰落期,再也無法統治俄羅斯,俄羅斯因此強大起來,向東開疆拓土,幾乎佔領了整個西伯利亞。而滿清那個時候影子都沒有,自然也就制約不了沙俄。

當然由於西伯利亞特別廣大,所以這個征服的時間也是非常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到了滿清強大起來問鼎中原之後,沙俄開始侵佔到黑龍江以北的一些土地,與滿清發生了一定嚴重的衝突。而滿清初年,由於滿清在中原的統治還不太穩固,有反清復明的一些勢力存在,還有吳三桂為首的三藩之亂,牽扯了滿清很大的精力,所以一時也顧不上北邊沙俄的侵略。

在平定臺灣和吳三桂之後,滿清已經再無後顧之憂,所以對嚴重威脅中國北邊安全的沙俄進行了打擊。在雅克薩之戰中,滿清以絕對優勢兵力重創沙俄軍隊,顯示了當時中國強大的實力,所以沙俄一時之間也奈何不了滿清,只好同中國講和。而黑龍江以北地區也遠離中原本土,對後勤的壓力也很大,所以滿清也見好就收,和沙俄進行談判。

在中原王朝的時候,中國北部的領土一般也就到長城以北左右,再往北基本上就掌控不了了。而滿清從東北起家,所以可以推進到黑龍江以北,但是再往北去對滿清來說也沒有什麼吸引力,同時再往北西伯利亞的地區非常的嚴寒,也實在住不了多少人,所以對滿清統治者來說,再往北的地區實在不適合花多大力氣去爭取和駐守。

現在在大家看來是寶藏的貝加爾湖當時對滿清也沒有多少吸引力,在當時滿清統治者看來,只要守住中原就能夠過上富有的生活,完全沒有必要去爭奪北邊那些天寒地凍荒無人煙的地方,所以沙俄佔去了就佔去了,滿清也不大在乎。

我是冰哥聊史論古今,期待您的關注和點評!


冰哥聊史論古今



當時清王朝對西伯利亞完全沒有興趣。

古代王朝和近代國家不是一回事,不能用近代國家的標準去評判古代王朝。

別說清王朝對西伯利亞完全沒興趣,在此之前的明朝連玉門關以西都不想要,洪武十三年濮英至苦峪而還,洪武二十四年劉真、宋晟破哈密而還。

明朝還在成化與弘治年間兩次出兵哈密時,也沒有進行什麼大的動員,只動用了甘肅一鎮的軍隊,完全是打到哪兒算哪兒的態勢。

要知道哈密距離玉門關可說不上遠,而雅克薩到寧古塔的距離可不亞於從南京到西安。

從這個角度說,明朝對待佔領了哈密的蒙古人態度還不如清朝對待俄國人的態度,好歹清朝調動了東三省八旗兵以及福建軍隊。

當然,我絕不是“圍明救清”,而是想說明對於古代王朝來說,其實是沒有特別強烈的領土意識的;當然,要是打到長江邊上那就是另一回事了,但是對於西伯利亞這種邊疆中的邊疆,明清都沒有任何興趣對這塊地區進行直接統治。

別說清朝初期,就是外患已經十分嚴重的同治年間,在海防與塞防討論中,以李鴻章為首的漢人士大夫是是傾向於放棄乾隆帝恢復的土地的,反而是一群滿蒙勳貴支持左宗棠不放棄的主張。


這主要是古代王朝性質決定的。

按照儒家“天下觀”,王朝其實是沒有國界或者說邊境概念的。

理論上王朝是一個套一個的圓,皇帝是聖人,是道德上的完人,所以皇帝住的地區叫首善之區。而包圍著首善之區的叫“王土”,而圍繞著“王土”的就是不服王化的蠻夷之地。

在儒家看來,從蠻荒到“王土”是一種全方位的進化和升級,是大好事,這種大好事是應該蠻夷們哭著喊著求著讓皇帝同意接受這些酋長的土地,用皇帝的“聖德”把這塊蠻荒之地感化為“王土”。

所以理論上,如果某一個蠻夷太過於愚昧,不能體察到升級為“王土”的美妙和好處,那麼皇帝就不應該再管它,應該讓這塊蠻夷之地自生自滅。

如如果蠻夷入侵到一塊公認的“王土”,試圖把“王土”再變成“蠻夷之地”,那麼皇帝就有義務和責任派兵去恢復王土的秩序和文明,不能讓蠻夷把“王土”給汙染了。

這才是古代王朝的國家邏輯。當然,我說的是理論上的邏輯。


但是也正因為有這樣的理論存在,士大夫們對於放棄邊疆從來沒有什麼心理負擔,古代王朝在對邊疆的開拓或者放棄也沒什麼心理負擔,絕大多數時候都是量力而行。

比如明朝當然大臣們都知道河套地區在漢朝就是王土了,但是現實就是河套地區“蠻荒化”上百年了,要恢復成本太高,而不恢復似乎也沒什麼問題,所以我們就能看到明朝在對待哈密問題上顯得三心二意,精打細算。

同樣清朝也是如此,別說西伯利亞,就是黑龍江流域清朝也要到19世紀才開始慢慢實際控制住,在此之前,黑龍江地區清朝最多也就控制幾個交通點,這種情況下,清朝怎麼可能有動力去西伯利亞和俄國人爭雄?

說難聽點,兩次雅克薩之戰清朝花的軍費,可能清朝200多年一直到辛亥,朝廷都沒能從黑龍江地區賦稅裡給掙回來。


蘭臺


說到清朝,很多人對其是感到痛心疾首。清朝軍隊當時入關是非常驍勇善戰的,然而到了後來,他們卻好像被紙醉金迷的生活腐蝕了戰鬥力,不斷的簽訂各種割地賠款的條約,丟失了大量的土地,甚至於連一個小小的日本都打不過,並且還被西方國家用大炮強行打開國門,遭受他們的殖民,在我國整個歷史上,都從來沒有遭受過像清朝這樣的恥辱。

俄羅斯現在是我們的好鄰居,其實他國土中的一部分曾幾何時也是我國的領土。沙俄本身只是一個小國家,他現在的領土很多都是從周邊國家搶來的。對清朝的領土,他們也一直都虎視眈眈,後來到了崇禎年間,他們終於開始向我國黑龍江流域出手了,不斷派兵騷擾我們。在這之後,清朝跟沙俄曾經爆發多次戰爭,失去了近千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其中就包括西伯利亞。

其實當時清朝的軍事力量一開始是要強於沙俄的,那麼他為什麼不跟沙俄將西伯利亞爭奪過來呢?原因其實也很無奈,這跟清朝的主要發展方向是有關的,我國古代一直都是以農為本,對於清朝來說,顯然西伯利亞是不適合耕種的。這裡氣候嚴寒,甚至根本就不適合住人,更不要說是在這裡播種了。

二戰結束之後,日本就有15萬俘虜是在這裡凍死的。所以清朝不願意為了搶奪這樣的一個地方付出傷亡。除非這個地方的丟失已經威脅到了清朝的存亡,否則他是不會考慮將其奪回來的。

第二個原因是,清朝雖然實力比沙俄強大,但是他卻一直打得畏畏縮縮,因為當時清朝除了要將沙俄趕出黑龍江流域之外,同時還要出兵漠北蒙古,幫助他們抵禦沙俄的侵略。所以說當時他根本就不能夠將兵力集中在一處對付沙俄,最後也因此在北亞的爭奪中落於下風。綜上所述,相信大家已經知道清朝當時為什麼對沙俄鯨吞西伯利亞視而不見,歸根結底不是因為當時的清朝沒有沙俄強大,而是清朝後期的統治者軟弱無能所致。


史學資訊


這個問題要改成:為什麼明朝對沙俄鯨吞西伯利亞視而不見?

與清朝無關。

這是因為俄國殖民西伯利亞是16世紀的事情,這時候清朝連個影兒都沒有呢?

首先要明確一個問題:

西伯利亞(Siberia)到底是在哪裡?很多人都不太清楚,沒有這種地理概念。一般認為:

西伯利亞的範圍是,從西邊的烏拉爾山脈、到東邊的太平洋,從北部的北冰洋、到南部的蒙古和哈薩克草原。


對於這樣一個廣闊的區域,沙俄的殖民始於16世紀。

經過不斷地蠶食,俄國先是於1598年消滅了西伯利亞汗國,清除了能夠阻礙其的力量。此後,俄國持續東擴,並於1636年(明崇禎九年)到達鄂霍次克海,基本徵服了西伯利亞的全境。

請問:16世紀的時候,清朝在哪裡呢?

1598年,西伯利亞汗國被消滅的時候,清朝建立了嗎?

1636年,西伯利亞全境基本被俄國控制的時候,明朝滅亡了嗎?


如果都沒有的話,我們要問一問,這個時候的明朝在幹嘛?

明朝,別說是西伯利亞了,就連蒙古、新疆、西藏、青海這些地區,都不在其疆域範圍內。哦對,更不用說已經被努爾哈赤、皇太極奪走的遼東。

由於明朝實力弱小、軟弱無能,再加上閉關鎖國,所以根本不知道有俄國的存在。當然,就算知道了也無能為力。


HuiNanHistory


一個惡搞的提問者把一群偽學者搞的團團轉,呵呵。

清朝建立的時候沙俄都擴張到遠東了,西伯利亞跟清朝根本就一毛錢關係都沒有,談不到視而不見,也別扯什麼尼布楚雅克薩了,也別噴索額圖康熙了,康熙和索額圖一個國家元首,一個國家總理,說他倆沒有你一個平民聰明你自己信嗎?

我也有一問,朱允炆為何與永樂皇帝一樣支持鄭和下西洋,是為了尋找建文帝下落嗎?

來吧各位回答了題主問題的大師,幫我解答一下。


李大膽真敢說


簡而言之,沙俄征服西伯利亞時,清朝還沒成立,後金、蒙古(林丹汗的察哈爾部)、大明還在互相爭鬥。

清朝建立後,俄羅斯已經消化差不多了,侵略的步伐到了外興安嶺,雙方經歷了雅克薩之戰,最後簽訂了尼布楚條約,劃定了雙方的界限,已經承認沙俄對西伯利亞的主權了。


俄羅斯起源於莫斯科大公國,為諸多羅斯公國之一。13世紀被蒙古金帳汗國征服,金帳汗國又叫欽察汗國,為成吉思汗長子朮赤的次子拔都建立的汗國,為蒙古四大汗國之一。莫斯科公國通過取得代理徵收諸羅斯的貢納,逐漸成為一個強大的力量。而欽察汗國政權不穩,逐漸分裂,莫斯科公國時叛時服,經過多次交鋒,於1480年擊敗欽察汗國轉化的大帳汗國取得獨立地位,並奪去了其領土。

俄羅斯開始對欽察汗國分裂出來的諸汗國的征服,於1552年攻陷喀山,征服喀山汗國,1556年征服阿斯特拉罕汗國,1598年征服西伯利亞汗國。1732年甚至征服美洲的阿拉斯加。

在征服西伯利亞汗國的過程充滿了冒險和投機,派出被判刑的哥薩克首領為其開疆擴土,由於雙方武器存在著代差,征服者帶著先進的火槍,西伯利亞汗國則基本上還是大刀長矛。1581年攻陷西伯利亞汗國都城,老汗王堅持了將近20年的遊擊鬥爭,1598年最終失敗。而俄羅斯也在1630年左右到達太平洋沿岸。

而這個時候,後金還沒入關,清朝尚未建立。蒙古各個部落各自為戰,林丹汗的勢力僅限於察哈爾附近,試圖重現祖先的榮光。而大名剛經過三大徵,國庫空虛,面對著後金和西北農民軍兩線鬥爭的壓力。

1644年,清軍入關,經過多年戰爭,最後平定三藩之亂,已是1680年之後了。而俄羅斯已經侵入外興安嶺,修築了雅克薩城,並開始向周圍居民收稅了。清政府經過與俄羅斯侵略者的戰爭,雙方簽訂了尼布楚條約,通過條約約定了雙方邊界,承認了俄羅斯對西伯利亞的佔領。

還有一個因素就是,當時的清朝雖然征服了林丹汗的東蒙古,西部的準格爾崛起,與清朝爭奪對蒙古的領導權。清政府為避免兩線作戰,必須與俄羅斯修好,默認了俄羅斯對西伯利亞的征服。清政府與準格爾交戰幾十年,才最終征服了準格爾部,取得了新疆。


鄭說豫見


古代社會,攻城奪地主要是為了獲得人口和可以種植糧食的土地。清朝時期,西伯利亞既沒有人口,又不能種植糧食,對清朝來說,這樣的土地毫無價值,派兵駐守勞民傷財得不償失。其實即使現在西伯利亞也是人口稀少的地方。因此,清朝沒有興趣。


尋找歷史的truth


清朝在後期割地賠款,有辱堂堂中華,清原屬女真,建州女真,一說與宋朝時金國有關,東北是其龍興之地,貝加爾湖以北l的西北利亞,地廣人稀,天寒地凍苦寒之地,除了狩獵,別無他法,而南方,富庶溫暖,加之女真又說是祖先,所以清嚮往南方,在沙俄徵西伯利亞之時,漬只注意傳統蒙古統治範圍,所以戰略失誤,把廣潤的西北利亞讓沙俄征服了但貝加爾湖及外興安嶺一直是中國管轄,直到一糸列條約中國失去了貝加爾湖周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