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聯結”促增收】——平壩高田村學懂做實農村產業革命“八要素”系列報道之七

不能讓農民忙了好一陣子,卻賺不到多少“票子”。來一場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的產業革命,利益分配是個關鍵。

  怎樣提高農民的收入?實現農戶、村集體、企業共贏?記者在高田村調研發現,該村通過引進龍頭企業,集中閒置土地,盤活農村要素資源,發動農民廣泛參與,創新搭建多樣化利益聯結機制,有力促進了現代特色農業產業發展,帶動農戶增收致富。

  土地集中 盤活資產

  11月8日,走進高田村一處水產地,記者看到,昔日的水田變成養魚池,飼養員往水裡撒上一把飼料,水中的魚,迅速聚攏成一團爭著覓食,有的歡悅地跳出了水面。高田村村主任李祥介紹,這是貴州江南水產養殖公司租用村民的荒田,打造的一處“生態漁業養殖場”。

【“利益聯結”促增收】——平壩高田村學懂做實農村產業革命“八要素”系列報道之七

  高田村盤活閒置田地,發展生態漁業

  李祥介紹說,近年來,由於大多數年輕人外出務工,許多田地無人耕種,閒置的土地很難流通變成活資產,無法增值增收。

  為此,高田村探索“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由合作社將農民手中閒置土地集中,交給龍頭企業統一經營與管理,從而搭建溝通城市資本和農村資產的“橋樑”,助推農民致富。

  “合作社僅投入100萬基礎設施建設資金,400畝閒置田地變生態漁業養殖場,直接撬動了上2000萬的市場資本,村集體獲得固定分紅達9萬元。”高田村村支書朱高學介紹,村合作社通過集中農戶閒置田地,交給龍頭企業經營,企業利用土地投資經營生態漁業養殖場,不僅盤活了閒置的田地,每年村集體還增加了9萬元固定分紅收入。

  生態漁業只是高田村集中土地盤活農村沉睡資產的一個縮影。通過土地集中利用,高田村先後整合村集體廢棄林場30畝,“變廢為寶”,資產變股金,入股到高田村紫荊養殖公司,建設林下生態養雞場。目前,養雞場規模已達到年出欄60000羽,產值達580萬元。

【“利益聯結”促增收】——平壩高田村學懂做實農村產業革命“八要素”系列報道之七

  通過土地集中生產,高田村農業產業實現規模化,農民廣泛參與,增加農民收入

  整合集中村民手中荒廢茶園,引進安順市平壩區高山雲霧茶有限公司,加強技術管理。目前,全村高山雲霧茶種植規模已達800畝,產值達480萬元。

  整合村集體土地搭建豬圈,引進德康集團,與該集團簽訂生豬代養協議。目前,已建成年出欄6000頭的生豬養殖場,產值達2300萬元。

  整合閒置土地,引進貴陽農投公司,打造高標準蔬菜先行區1475畝。目前,產值達650萬元。

【“利益聯結”促增收】——平壩高田村學懂做實農村產業革命“八要素”系列報道之七

  高田村新一季蔬菜長勢正旺

  “鄉村要實現振興,農業產業化是可循之路。然而,缺資金少技術,抗市場風險能力弱,是農村農民面臨的普遍問題。而另一方面,掌握資金和先進技術的企業,又往往缺乏土地和勞動力等資源,想做大產業也同樣難實現。”平壩區副區長李隆分析,高田村引進龍頭企業,將分散的土地集中經營,使得村集體、農民和市場捆綁在一起,成為高田村農民增收致富的“效益紐帶”。

  目前,高田村已初步形成了“山上有茶、林下有雞、水裡有魚、地頭有菜,群眾腰包有錢”的“五有”小康村,全村村集體經濟資產1200萬元,村集體純收入30.38萬元。

  人人參與 多方共贏

  “每天在基地幹活,一天收入100塊錢,土地入股還有保底分紅呢!”正在地裡勞作的村民譚子榮笑著告訴記者,他家3畝地全部入股到村合作社,現在老倆口都在基地上幹活,一個月收入超過4000元,收入比以前明顯增多了。

【“利益聯結”促增收】——平壩高田村學懂做實農村產業革命“八要素”系列報道之七

  高田村分紅大會現場

  同樣的情況還發生在村民張大秀家。“因為村裡發展蔬菜產業,大家的收入都提高了。以前,我在家務農,平時也沒有其他事做。自從村裡蔬菜基地開建以來,我家流轉了2畝土地,每畝租金800元,在基地務工每天100元,加上入股分紅,一個人一年接近有4萬元收入。”張大秀開心地告訴記者說。

  在高田村,還有很多農民和譚子榮、張大秀一樣,依靠村裡發展致富產業實現了增收。據朱高學介紹,高田村通過引進龍頭企業,流轉土地,建產業基地,真正把村集體、企業和農民三者“串”起來,激活各種生產要素,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

  ——土地流轉“獲租金”。合作社通過與農戶簽訂土地流轉協議,將土地打包整合租給龍頭企業規模經營,每畝土地800元租金。據駐村第一書記明華介紹,2016年初,高田村成立了村社一體合作社,採取“公司+農戶+合作社”的模式,已發展雲霧茶種植、水產養殖、林下養雞、中藥材、高標準蔬菜種植、生豬養殖、食用菌、生態魚莊等八大產業,流轉土地2000餘畝,每年村民土地租金收入達160萬元。

  ——就地打工“掙薪金”。高田村成立村級勞務公司,負責對農戶進行勞務技能培訓、安排農戶到產業基地務工。“最多時超過100人農民在蔬菜基地務工。”李祥告訴記者,如今,在高田村,許多像張大秀一樣的農民發生了身份轉換,土地流轉到合作社,成了“產業工人”,他們每天都有活幹,每月平均務工收入2500元。目前,各產業為村民已提供了1600餘萬的務工收入。

【“利益聯結”促增收】——平壩高田村學懂做實農村產業革命“八要素”系列報道之七

  高田村通過土地集中發展產業,讓農民人人參與,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

  ——資金入股“變股金”。在與龍頭企業合作中,探索性地吸納農戶扶貧資金作為基礎設施資金入股到公司,採取“股份合作”的形式進行“股金分紅”。據朱高學介紹,根據高田村合作社的成員入股情況,按照分紅模式,截至目前,全村共分紅232.6萬元,其中土地入股固定分紅208萬,資金入股分紅24.6萬元,共涉及村民826戶。

  ——入股分紅“分現金”。村民與合作社達成合作,村民將土地入股到合作社,前三年每年按800元/畝保底分紅,之後以五年為一個週期,每畝遞增5%。“去年我2畝地入股到合作社,除了1600元土地租金,額外還分到入股分紅200元。”張大秀介紹說。

  “農民人人參與,推動了產業規模化生產,提高了土地效益,使農民離土不離鄉,不僅掙了錢,改善了生活,還照顧了家。”朱高學介紹說,創新完善利益聯結機制,農民廣泛參與到村集體產業發展中來,農民收入明顯增加了,高田村於2017年底摘掉了貧困村帽子,2018年村民人均純收入達到8100元。

  反租倒包 激發動力

  “公司提供種苗、技術服務、技術指導及回收。”據天龍鎮黨委書記龍海彬介紹,貴州天地和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在高田村已成功探索出“反租倒包”利益聯結新模式,村民把土地流轉給龍頭企業統一改造,等建好後,再原價還給村民種植。期間,企業全程提供技術、管理、銷售服務,降低種植風險。

  目前,貴州天地和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已在高田村流轉土地500畝,其中300畝“反租倒包”給高田村農戶自己種植,種植的蔬菜品種包括毛節瓜、黃瓜、大丁苦瓜等。

【“利益聯結”促增收】——平壩高田村學懂做實農村產業革命“八要素”系列報道之七

  高田村通過土地集中,盤活了土地資源,促進了農業現代化發展

  “去年,我在天地和公司蔬菜基地負責種菜,通過一年的學習,我掌握了蔬菜種植技術,今年就從公司承包了10畝地自己種,蔬菜種好了,由公司保底收購,不愁銷路,收入比去年打工強多了。”據致富帶頭人陳久信介紹,他今年從公司承包10畝土地種植蔬菜,每畝產值超過10000元,比起以前打工每月3000元,收入明顯增加了。

  據朱高學介紹,目前,高田村有18戶農戶參與“反租倒包”,由龍頭企業實行統一管理、分戶生產,引導農戶參與經營。“農戶們不僅可獲得土地流轉費,現在通過返租土地種植蔬菜,進一步提高了土地的經濟效益,增加農民收入。”朱高學說。

【“利益聯結”促增收】——平壩高田村學懂做實農村產業革命“八要素”系列報道之七

  通過盤活資產,增加集體經濟,高田村煥然一新

  “高田村‘反租倒包’利益聯結模式,通過統一流轉土地,再免費提供給農戶種植,統一種苗、統一培訓、統一回收,解決了貧困戶、農戶資金不足、擔心銷路等問題,既盤活了資源,也降低了農戶的種植風險,激發了農民內生動力,調動了農戶積極性,確保農民收益最大化。”李隆表示,下一步,平壩區政府將指導高田村全面推廣“反租倒包”模式,提高農戶參與度,增加農民收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