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溪江铜这位博士三年拿下16项发明专利

贵溪江铜这位博士三年拿下16项发明专利

在中国石油科学院获得博士学位的胡意文,原本可以留校任教,也可以出国读博士后,但他却选择回到江西这片热土,投身到江铜集团的生产一线。三年多来,他深切地感受到:车间是个广阔天地,扎根一线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贵溪江铜这位博士三年拿下16项发明专利

见到胡意文的时候,他正准备到车间的反应槽去取样。这里是江铜贵溪冶炼厂一车间,正值一年最热的时候,动一动就出汗,更不用说车间的反应槽还冒着热气。看着这个穿着厚厚工装和劳保鞋、戴着安全帽和防毒面具的小个子,你绝对想不到这是一个大博士,还以为是一个操作工呢。

贵溪江铜这位博士三年拿下16项发明专利

江西铜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冶化研究所所长 胡意文

:这个好像颠覆了人们对博士传统的印象,我想说的是,到企业来做博士,到企业来做研究,要做生产一线的研究,必须接地气。我也可以让一线工人上来取,但他取样的时候,是否取样是否均匀呢?取样过程中是否能闻它的气味呀,然后取样过程中颜色怎样变化的?这些他可能不会注意的,这个必须要我自己来,我能够获得更加直观的,更加一线的一些现象和数据。

贵溪江铜这位博士三年拿下16项发明专利

贵溪江铜这位博士三年拿下16项发明专利

贵溪江铜这位博士三年拿下16项发明专利

贵溪江铜这位博士三年拿下16项发明专利

象这样的取样,胡意文每天要在不同的反应时段重复6次。取样后再到车间实验室进行化学分析。下到贵溪冶炼厂后,胡意文做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如何提高阳极泥中金属锑的回收率。那时候他还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不了解工业化大生产与实验室条件下化学反应的区别,科研做得特别辛苦。但他始终不气馁,那种执着的精神,给车间的工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贵溪江铜这位博士三年拿下16项发明专利

江西铜业贵溪冶炼厂一车间湿法工段长 谢太李:我觉得他能够盯到一个问题,我记得有一段时间啊,可能差不多一个多月,就是24小时连轴转,网上查资料写记录,然后白天连轴转,但他就是不放弃,就是一定他觉得这个应该行。

贵溪江铜这位博士三年拿下16项发明专利

经过在生产一线的摸爬滚打,胡意文不仅完全掌握了现有的生产工艺,还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生产工艺提出改进措施,从而攻克了银锭杂质含量较高这个一直困扰着企业的技术难题。

贵溪江铜这位博士三年拿下16项发明专利

江西铜业贵溪冶炼厂一车间湿法工段长 谢太李:通过他一点拨后,把这个沉降的速度一加快,让它快速反应,然后快速的沉降下来,品质难关就攻克了。

贵溪江铜这位博士三年拿下16项发明专利

贵溪江铜这位博士三年拿下16项发明专利

贵溪江铜这位博士三年拿下16项发明专利

贵溪江铜这位博士三年拿下16项发明专利

从博士毕业的时候起,胡意文就一直有个初心:要搞应用型研究,而不是做象牙塔里的研究。正是带着这份初心,他来到江铜。入职江铜三年多来,他始终不忘初心,扎根一线。虽然条件艰苦一些,但他用心血与汗水,换来了丰硕的成果:共申请发明专利16项,发表学术论文8篇,年创造经济效益2000多万元,有力推动了江铜在稀贵金属高效回收与提纯方面的技术进步。这让他更加坚信:当初的选择,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国家,都是有益的。

江西铜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冶化研究所所长 胡意文:我们国家要成为一个创新型国家,就一定要解决产、学、研脱节的问题,需要更多高层次人才,到企业来,到生产一线来,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促进科研成果真正落地生根,创造经济效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