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幂只吃一根米线:别光羡慕她,每一个人天生都有自控的能力

在最新一期《我要上春晚》中,杨幂作为推荐官登上央视。

在互动环节,大家品尝美食时,一碗米线,杨幂竟只吃了一根。

广大网友惊呆了!

原来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人家的饭量是一根,而我的饭量是一盆。

伤不起啊,伤不起。

我们所有人从小都受到关于“自律和自控”的教育,这甚至会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成就。

我们不断学习去掌控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吃什么、做什么、说什么、买什么。

然而,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自控力薄弱,并且内心充满愧疚。

对他们来说,自控只是一时的行为,而力不从心和失控却是常态。

比如每年的双十一,多少人在夜里疯狂购物后,早上醒来恨不得把手剁了,可是当双十二到来时,她们依然如故。

我们为了能够自控,常常把自己弄得筋疲力尽、纠结不已,“我太难了!”

人们慨叹之余,不禁会问:生活真的需要如此艰难吗?

01 自控力像肌肉一样有极限,反复自控会失控

杨幂只吃一根米线:别光羡慕她,每一个人天生都有自控的能力

凯利·麦格尼格尔教授是美国的“网红心理学教授”。

她开设有“意志力科学”和“在压力下好好生活”两门课程,获得平均高达97%的满意率,成为斯坦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迄今为止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

有的同学甚至赞誉她的课程“能够改变一生”。

麦格尼格尔教授结合课程内容,融入心理学、神经学和经济学等全新研究成果,更汇集了数百位学生的反馈,写成了一本心理学著作《自控力》。

本书上市后,畅销3000000册,豆瓣20000+读过,60000+想读,评分高达8.3分。

麦格尼格尔教授认为,人们对于自控存在很多偏颇的看法。大多数人采取的方法不仅毫无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

我们的大脑是一个器官,里面存在类似“自控力肌肉”的东西。

自控力就像肌肉一样,它是有极限的。

当你在运动时,如果你不让肌肉休息,疲惫的双腿会逐渐放弃跑动。

同样,当你不断自控时,你的意志力能量也会消耗殆尽,你的大脑也会罢工。

自控要适当,反复自控可能会导致自毁或失控。

大学有一个同学,来自农村的他自知读书机会难得,对自己有着超强的要求。

他要求自己“晚上11点之前不能睡觉”,即便有时候困得要死,也要撑着看书。

他要求自己“把所有精力都用到学习上”,体育课也不上,班级活动也不参加。

他要求自己“学习期间不谈恋爱”,平时从不主动和任何女生打交道......

他对自己一刻也不放松,几年过去了,学习成绩确实不错。可是他的精神状态愈发差了,身形消瘦,得了严重的失眠症和焦虑症,甚至抑郁症。

意志力过强,试图控制所有的思想、情绪和行为就是一剂毒药。

长时间的自控就像慢性压力一样,会削弱免疫系统,带给你过重的生理负担,增大患病概率,有损身体健康。

自控,应是一种颇具技巧性的策略,而不是盲目地强迫自己。

为了能够保持健康和幸福生活,你需要放弃对意志力的绝对控制,合理地使用意志力。

02 对自控有用的不是罪恶感,而是自我谅解

杨幂只吃一根米线:别光羡慕她,每一个人天生都有自控的能力

当我们自控失败时,我们都倾向于相信自我怀疑和自我批评。

但这并不会让我们离目标更近,可能会越走越玩。

导致更多堕落的行为并不是第一次的放弃,而是第一次放弃后产生的羞耻感、罪恶感、失控感和绝望感,这往往会带来更多意志力的失效。

如果羞愧管用,就不会有胖子了。

书中作者举了一个真实的例子,主人公是一个24岁的中学老师。

他一直有个文学梦想,他希望在暑假结束的时候,写完自己的第一部小说。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必须趁着暑假时间完成稿子,否则开学后,他根本没有时间继续写作。

他的计划是需要每天写10页,不能间断。但当他开始时,他每天只能写3页。

因为进度太慢,让他倍感压力,他一下子失去了信心,第二天索性不就写了。

他完全陷入了自我怀疑:一位真正的作家应该是高产的,之所以进度太慢,一定是水平不行。

随后,他认为自己压根就不应该继续追求这个目标,也开始用挑剔的眼光看待自己的作品,认定自己的东西都是垃圾。

后来他去听了教授的课程,他换了一种想法来看待这个事情:

也许是每天10页的目标定的太高了,我至少每天可以写3页的。

万事开头难,也有很多作家像他一样,在写作的初期都有过挣扎。

我又何必非得在暑假里完成小说呢,平常每天抽一点时间也行啊......

于是,他找到了重新开始写作的动力,捡起了当时没写完的稿子。

他承诺每周抽时间写10页,而不是每天,这对已经开学的他来说还算合理,也能应付得来。

我们需要原谅曾经的失败,从自我怀疑的恶性循环中走出来。

因为每个人都会犯错误,都会遭遇挫折。想要增强自控力,自我同情比自我打击有效得多。

自我谅解,而不是罪恶感,才能帮我们重回正轨。

03 对抗反弹最好的方法,是放弃自控

杨幂只吃一根米线:别光羡慕她,每一个人天生都有自控的能力

17名本科生参与了哈佛大学的一个著名的“白熊实验”,规则很简单:

在接下来的5分钟之内,你可以去想任何事情,但就是不要想白熊。

结果一直持续了15分钟,依然没有一个人宣布自己成功。

没法不去想白熊,这种“意志力失效”的情况,怨不得我们。

这种现象被称为“讽刺性反弹效应”:越是不让我们想一件事,我们就会越去想他。

这解释了现代人的很多失败事例:

失眠患者越想入睡,就发现自己越清醒;

最想保守秘密的人,总是忍不住要泄密;

减肥的人拒绝碳水化合物,却梦到了沃登面包和澳洲坚果曲奇;

忧心忡忡的人试图摆脱焦虑,却一次又一次陷入对灾难的幻想;

越是压抑对意中人的想念,会让人经常梦到他们,甚至比刻意去想时梦到得还多。就像罗密欧与朱丽叶——越是禁止两人相爱,他们爱得越深。

这难道不讽刺吗?

当试图压抑自己的想法、情绪和欲望等本能时,就会产生这种讽刺性反弹效应。

它会对我们原先的目标产生反面效果,让你更容易去想、去感受、去做你原本最想逃避的事,甚至会导致自我毁灭的行为。

另外我们反倒会认为是自己自制力不够,我们会继续努力去摆脱它们,但往往事倍功半,并陷入这种死循环中。

对抗讽刺性反弹的方法就是“放弃自控”,给大脑留一点空间。

研究证实,一旦允许把压抑的想法表达出来,这个想法就不太容易被大脑激活了。

允许你去想一件事,反而会减少你想起它的可能性。

这种方法对消除许多不好的内心感受都有用,去想自己所想,追随自己的感觉,这是治疗焦虑、抑郁、嗜食和各种上瘾症状的有效方法。

我们可以看到,放弃控制内心感受,反而能让我们更好地控制外在行为。

杨幂只吃一根米线:别光羡慕她,每一个人天生都有自控的能力

自控其实并不难,人脑早在远古时代,就学会了自控。

为求生存,部落里人们必须相互合作、共享资源,每个人做事都不能随心所欲。

你要是偷了别人的牛肉或抢了别人的配偶,就会惹火其他人,可能被逐出部落或杀掉。

我们生来就会受到诱惑,也能抵制诱惑,我们天生就有自控的能力,即便有时我们不太会运用这种能力。

很多人认为自控力是一种个人特征、一种美德、一种你可能有也可能没有的东西、一种面临困境时突然爆发出的力量。

事实上,自控力不仅和心理有关,更和生理有关,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生理本能。

我们的脑袋里有两个自我,一个任意妄为、及时行乐,是即时满足的自我,另一个则克服冲动、深谋远虑,是目标远大的自我。

我们总是在两者之间摇摆不定。

想获得更强大的自控力,要学会利用原始本能,而不是反抗这些本能。

自控力的关键不是从根本上改变我们自己,而是学会如何接受相互冲突的自我,并将这些自我融为一体,从与自我的较量中获得自控。

如此,我们将再也不会有“减肥如此艰难,只吃一根米线”慨叹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