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淺談四題

ー、書法與寫字

書法淺談四題

書法和寫字固然有所區別,但卻不可截然分開。無論是寫字還是書法,都得寫正確、規範、美觀的漢字,字和字組合在一起都要表達一定的意思。漢字作為記錄、交際工具,人們寫它是工作、生活的需要,這是它的實用功能。可是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特別愛美的民族,在開始創造文字的時候,就注意到怎樣使它美。不只是使它能完成交際的使命,同時讓人們在明白文意的同時得到美的享受。有人說中國書法意識的覺醒是在宋代以後,宋以前寫字都是純粹實用的。我不敢苟同這種觀點。我認為從文字創造開始,漢字就在表現著無窮無盡的美。比如我們現在看到的青銅器銘文,一鼎一面目,一鍾一面目,都有各自的風格,都是往美里寫的。銘文中常常出現的“子孫永寶”幾字,在不同的器物上,表現為不同的風格、不同的形式,都有其創造性。

書法淺談四題

書法淺談四題

書法淺談四題

可見三千年前,古人寫字就不僅僅以實用為滿足,而是千方百計地在創造美。再如距今約兩千年的瓦當,瓦面上“千秋萬歲”、“長生無極”等字寫法是變化多端,選出新意,至 今仍給書法家、篆刻家以藝術創造的啟迪。漢字既有共同遵守的規範性,又給書寫者留有極大的自由創造的餘地,這是書法藝術得以產生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條件。古代許多書法家的傳世之作,其原本目的固然在於實用,比如王義之的《快雪時晴帖》、《喪亂帖》、《姨母帖》,都是一些書信、便條,但因為它們寫得非常之好,美妙絕倫,讓人愛不釋手,才被人們稱之為書法,甚至是法書,奉為民族文化瑰寶。這是王羲之始料所不及的吧。據此,我們可以說,實用性、藝術性二者兼備,這是書法的重要屬性。

書法淺談四題

書法淺談四題

毛澤東為《人民日報》題寫刊頭,郭沫若為中國科學院題寫匾額,既是寫字,也是書法。有的人把書法搞得很神秘,說書法不是寫字。

請問,不是寫字,是在幹什麼呢?可以說,能把漢字寫得非常之好,寫得出神人化,寫得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就是書法。

當然,從宋代蘇、黃、米尚意的書法出現以後,人們更注重了書法藝術性的一面,淡化了其實用性的一面。這樣的書法,明清以來越來越多,讓人品味不盡,讚歎不已,視為藝術珍品。但是,說到底,那還是在寫字,不過是在實用書寫的基礎上升華而成為藝術而已。

因此,不應把書法與寫字截然分開。那樣,會使些書法愛好者走向邪路。

二、書法的基礎

從事書法藝術活動,基本條件是要具備良好的書寫技能。衡量個人是否熟練掌握了書寫技能,那就要看他能否寫出像模像樣的字。一個人若能寫出十來個不同結構類型的漢字,能達到法度嚴、無懈可擊,我看就是很了不起的事。若能真正寫好十來個漢字,從理論上說,就能寫好所有的漢字。有的初學者到我那裡去,一拿一大卷字給我看,我說你下次來,帶一張字就夠了,它完全可以代表你的書法水平。甚至更簡單點說,看一個字,就可以瞭解一個人的書寫水平。

書法淺談四題

唐代的張懷瓘說:“文則數語方見其義,字則一字已見其心。"

因為在一個字裡,幾平包含著全部的書理,筆力、筆勢、筆畫組合方式、姿態、風格、神采、書寫者心理活動、審美觀念,都明明白白地擺在字裡。這就是人們說的“從一粒沙子可以看見大千世界”,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一個字裡包含著哪些技能因素呢?

我們可以把一個字看成一個建築物,或是西安的鐘樓、鼓樓,或是人民大廈。修建一座建築,首先得有總體設計藍圖,什麼模樣什麼姿態,什麼樣的造型特點,如何使它既實用又美觀,都要預先考慮到。寫字之前要成竹在胸,意在筆先不是寫了這一筆才想到下一筆。建成一座好的建築,還需要好的建築材料,鋼筋、水泥、木料,質量要好,否則會搞成豆腐渣工程。字的建築材料是點畫。點畫不是來自於幾何學上的線條一一直線、弧線、波浪線等等,而是來自於中國人的心靈。

書法淺談四題

中國人觀察了天地間萬事萬物,把其中最美的東西提煉為點畫。比如點,衛夫人說它是高空墜石,形容其驚險,“永字八法”稱它為“側”,是說四平八穩地點一點不合乎書法的要求,它必須是斜的、側的、險的,充滿運動感的。撇要有犀牛角、象牙一樣堅硬的質感。捺要如“崩浪雷奔”一樣的氣勢。這樣的點畫,只有通過學與練才能寫出來,不是輕易便可寫好的。

有總體設計,有高質量的建築材料,還須有一個精心施工的過程,把各種材料巧妙地配置、組裝起來,使之各得其所,毫釐不爽。

這就是結構、佈局的本領,最見功夫。

有了上面所說的這三方面的能力,才算是打好了書法的基礎。

三、書法的學習

學習書法的重要途徑是臨帖。有些人喜歡自由書寫,認為臨帖會失去自我,影響自己獨特風格的形成。其實,不充分學習前人的優秀成果,風格又何從確立呢?蘇東坡、米芾、王鐸、傅山,這都是何等聰明之人,而他們哪一個不是通過臨帖學習前人而後才有所創新的呢?

書法淺談四題

書法淺談四題

目前有許多寫行草的人,寫得非常得意,自我感覺越來越好,越寫越痛快,卻越寫越滑,越寫越俗,原因就是不臨帖。有人會說,他小時侯曾臨過《玄秘塔》、《多寶塔》。他不知道臨帖是終生的事。

米芾、王擇鐸在成為大家之後,還是臨帖不輟。王鐸留下的《擬山園帖》其中相當多的篇幅是臨帖。雖然,他應人之請作字很多,卻始終堅持一日應,一日臨帖。小時候臨帖是小時候的理解,優秀的書法是需要不斷深入領會的。不臨又怎麼行呢?寫行書,沒臨過《蘭亭序》、《王聖教》、《祭侄稿》、《爭座位》,寫草書沒臨過智永《千字文》、孫過庭《書譜》,就談不上繼承,字就沒有根基。

憑自己的那點聰明,不虛心學習前人的遺產,就想搞出“風格”,實在是修談。風格是從裡來的?風格來自於長期的守規矩的磨鍊。

書法淺談四題

要寫好字,先要確立形體。這好比人的形體來自於父母,有健康、漂亮的父母,才會有健康、漂亮的孩子。寫字也一樣,各個時代的優秀書法都可稱為優良品種。

寫字就得選擇其中一家,讀它、寫它、模仿它,熟記於心、表現於手,寫出的字有形有體、有根有法,這才算邁出了走向書法的堅實的第一步。這時的字的確是在重複古法人,的確沒有自己的風格。

怎麼辦呢?應把這一家作為砧木、再學第二家作為接穗,進行嫁接。然後是第三家、第四家,以至廣採百家天長日久,化而合之,逐漸把字寫得既有古人書法的優良傳統,又有與古人書法不同的面目、既古又新,非古非今。到這一步,庶幾可稱之為書法。

四、書法的文化內涵

書法是寫字,又不是簡單的寫字,它包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

寫字是小事,楚霸王棄書學劍,班超投筆從戎,就因為它是小事。但小事又不小。陳少默先生說得好:“書雖小道,法地參天。”它是大道的一種體現。天上的日月星辰、地下的山川草木,人世間一切至真至善至美的東西,全部可以納入書法這個寶葫蘆裡。用“博大精深”來形容它,毫不為過。

書法淺談四題

書法裡面究竟裝了些什麼呢?我說不完。

首先,它吸取了各種藝術的精髓:音樂的美,節奏的強弱快慢,旋律的九曲迴環;舞蹈的美,優美的姿態,如臥,如立,如跳,如走;建築的美,故宮的莊嚴,蘇州園林的小巧……

歷代的書家把他們所能感知的最美的景象都融入於書法之中。

再如太極推手,綿裡藏針,剛柔相濟。太極的原理通於書法,太極圖中央的“陰陽魚”、就是了不起的圖案,黑白兩種最單純的顏色,代表陰陽、晝夜、強弱、水火……諸種矛盾和諧統一在一個圓裡,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八六十四卦,涵蓋著無窮的事物。

書法就是這樣,黑白二色,單純得很,抽象得很,而涵蓋力很強,其抽象之美可意會難以言傳。比如王羲之《喪亂帖》中的“奔馳"二字,給人以奔馳的感覺,這是書法的表現,不是繪畫的表現,這種美是抽象的,又朦朦朧朧有具象的東西,妙不可言。

書法淺談四題

書法還體現著詩歌的情感與意境。唐朝司空圖《詩品》是談詩的,我讀《詩品》卻感覺都是在說書法,雄渾、沖淡、典雅、高古、沉著、含蓄、豪放等等不同詩風,說的也都是書風。林散之的草書,可以稱之為飄逸;衛俊秀的草書,則更多剛烈。同樣的寫字,卻能夠造成不同的風格和意境。

書法也融入了古代一些非常優秀的哲學觀念。像儒家的中和思想,就是一條評論書法的重要標準。在藝術上就是要求恰到好處,有分寸感,不要過火,又不能不夠。軟弱無力不行,太強悍、霜氣、野氣也不行,“過猶不及”嘛。

書法淺談四題

王羲之的字雄強如“龍跳天門,虎臥風闕”,但一點也不過火,它又是溫柔教厚的。再如道家的清靜無為,順乎自然,也是一條評論書法的標準。無為,就是無妄為,別胡來。書貴自然,若是不自然,裝腔作勢,那就不是好的書法。佛家思想也在書法中有所體現,最突出的例子是弘一大師,他年輕時寫魏碑中的《張猛龍》,斬釘截鐵,雄強無比。出家之後的字呢,變得起筆、收筆都沒有明顯動作,寫得極乾淨、一塵不染、萬念俱滅。

過去的知識分子都深受儒釋道三家的影響,曹雪芹就是典型,否則他寫不出複雜的中國社會,寫不出《紅樓夢》。如果儒家、道家的思想什麼都不懂,思想沒有根基,書法中還能有豐厚的傳統文化內涵嗎?

書法淺談四題

書法淺談四題

書法更表現著書法家個人的人品情操、才智、趣味、學養。寫字就是寫人,什麼樣的人寫什麼樣的字,愛賣弄的人寫花哨字,江湖人寫江湖字。字如其人,這話一點不假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書法是全部中國文化的集中表現,是中國法文化所開出的一朵鮮美的永不凋謝的花朵。

拉雜地談到這裡,淺陋之至,如有不當,敬請批評。(李正鋒談話錄音)

書法淺談四題

書法淺談四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