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歲的老人身居大漠57年,一生只做一件事:守護敦煌莫高窟

如果你獲得2000萬的獎金,你會用來幹什麼?買一套寬敞的房子,或是一輛嶄新的蘭博基尼?

在我國敦煌,有一個老人,她在獲得了“呂志和獎”,收穫千萬獎金之後,卻堅持駐紮在荒無人煙的敦煌,守護著跨越千年,色彩斑斕的精彩繪畫。

她的名字叫做樊錦詩。是我國著名的考古學家。

81歲的老人身居大漠57年,一生只做一件事:守護敦煌莫高窟

1938年,樊錦詩出生於北京城裡面的一個富庶的人家。雖然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世家,但也是衣食無憂的。

父母都是讀書人,從小就教給樊錦詩各種各樣的詩詞歌賦。在這樣家庭的薰陶下,樊錦詩靠上了著名的北京大學,主要學的是考古專業。

但是樊錦詩從小自由散漫慣了,自理能力幾乎為零,她經常會丟東西。但是她並不氣餒,發揮出自己性格中堅韌的一部分。努力地縫衣服補釦子。

很快,她的自理能力就有了很大的一個進步,她這樣努力吸引了一個人注意,那就是她後來的丈夫——彭金章

81歲的老人身居大漠57年,一生只做一件事:守護敦煌莫高窟

彭金章出身於河北農村,家境雖然是比較貧寒的,但是人卻非常聰明,積極向上,要不他也考不上全國最高的學府北京大學。他經常會照顧樊錦詩,樊錦詩漸漸喜歡上了他。

但是當時的北京大學,相對而言是比較保守的,決不允許學生談戀愛,覺得這會影響學習。如果談戀愛輕則記過,重則停學。正是因為如此,兩人沒有互相告白,只是在默默地幫助對方,支持對方。

後來,大學快畢業了,要去實習,樊錦詩要和三個男同學去甘肅最西面的敦煌地帶,那裡常年黃沙漫天,而且社會治安也不太好。但是他們還是毅然決然地去了。

那裡精美絕倫的壁畫吸引了樊錦詩他們,他們每天花大量時間研究。只覺得樂在其中。但是由於那裡的自然環境實在是過於的惡劣。樊錦詩三個月後,重病不起,沒有辦法,只有回到了北京城。

81歲的老人身居大漠57年,一生只做一件事:守護敦煌莫高窟

在大學畢業後,敦煌研究所因為缺乏人才,而上次的三四個實習生又比較能吃苦耐勞,於是就來信給北京大學,讓樊錦詩等人即刻奔赴敦煌一帶,進行工作,北京大學考古系也同意了。

樊錦詩的父親因為敦煌的環境實在是過於惡劣的原因,於是去信給校長,希望能夠將樊錦詩調到比較富庶的地方,或者乾脆留到北京城。但是樊錦詩卻將這封信扣留了,奔赴敦煌。

不久之後,樊錦詩和彭金章正是確定了關係。但是彭金章的工作單位卻在武漢,兩個人相隔千里,很多人都不看好他們,因為異地戀實在是太不穩定了,很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但是兩人正在熱戀當中,根本就不管這麼多,還是衝破困難,一往直前地在一起了。

81歲的老人身居大漠57年,一生只做一件事:守護敦煌莫高窟

樊錦詩夫婦的第一個兒子出生之後,彭金章做了整整五天的火車才到達了甘肅,看到自己的妻子兒子。但是沒多久,就因為工作的需求不得不回到了武漢。

而樊錦詩也因為工作過於繁忙,沒有辦法照料兒子,只能將其寄養在奶奶家。

後來誕生的二兒子也是如此,將其送到了武漢,因為武漢是一個大城市,這裡可以受到很好的教育,而且醫療設施也比較齊全,更加適合孩子的成長。

在很多年後,樊錦詩一提到這件事,是十分愧疚的,因為她沒有在孩子最需要的時候陪伴他們。

81歲的老人身居大漠57年,一生只做一件事:守護敦煌莫高窟

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樊錦詩有一個調動工作的機會,很多人都勸她,讓她離開敦煌到武漢去,但是樊錦詩沒有答應,她已經深深地愛上了敦煌這篇熱土。

彭金章對妻子的決定也表示了理解。並決定將自己調到敦煌,陪伴著妻子過苦日子去。

於是,彭金章從武漢大學調到了敦煌研究所,原先彭金章研究的是夏商周的考古,但是在敦煌卻改為了研究洞窟。

大家要知道,這兩種雖然都是考古學,但是也不盡相同,當時的彭金章已經是五十歲的人了,大腦和身體都遠遠不如年輕人。讓他改變研究的方向,可以說不是一個容易的事情。

但是彭金章很努力,在不久之後就做出了很大的貢獻,這讓很多同行都對他刮目相看。

81歲的老人身居大漠57年,一生只做一件事:守護敦煌莫高窟

在2017年的時候,彭金章忽然與世長辭,樊錦詩破天荒地上了一次《朗讀者》節目,目地就是懷念喜歡看這個節目的老伴。這一集播出之後,很多人感動的痛哭流涕,被譽為是最美的愛情,紛紛在網上留言支持。

如今樊錦詩老人已經81歲,在敦煌已經呆了57年,在這57年當中,她經歷過無數的風風雨雨,但是她從來沒有退縮,而是向苦難的生活大步前行,不屈不撓,所以,她才有了這麼光輝的成就和才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