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化人润物无声——广西司法行政戒毒教育戒治质量显著提升

聚力化人润物无声——广西司法行政戒毒教育戒治质量显著提升

创新教育矫治方法,塑造特色教育矫治品牌;构建不同形式的院所戒毒医疗工作机制,为全国司法行政戒毒医疗工作提供广西智慧;推出所地合作的戒毒康复结对帮扶千人计划,解戒人员操守率不断提升。

近年来,广西司法行政戒毒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决策部署和司法部工作部署,扭住安全稳定和教育戒治两个重中之重,扎实推进戒毒工作改革,切实帮助戒毒人员解除毒瘾,实现戒毒场所持续安全稳定,使全社会和广大群众共享司法行政戒毒工作的发展成果。

聚力化人润物无声——广西司法行政戒毒教育戒治质量显著提升

广西第三强制隔离戒毒所开展预防毒品 法治宣传教育走进校园活动

推进戒毒医疗改革 戒毒所内也能得到专家诊疗服务

2018年10月10日17时20分,“医院、医院!”广西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的对讲机中传来急促的呼叫,“戒毒人员黄某突发肚子痛,需要急诊!”

3分钟后,民警带黄某到达医院就诊。值班医生韦卓婕经过一系列检查,很快得出结论:“病人急腹症发作,需进一步检查才能明确诊断,拖延不得。”民警立即向所部指挥中心汇报,并拨打医联体单位——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五象医院的急救电话。

17时50分,黄某被送到五象医院。20分钟后,各项检查完成,黄某被确诊十二指肠球部穿孔。经手术,黄某转危为安。

2017年3月以来,广西司法行政戒毒系统开展依法依规应收尽收工作。在新收治的戒毒人员中,患病戒毒人员成倍增长,戒毒场所安全和戒治压力不断增大,医疗技术匮乏的短板日渐凸显。

为适应新一轮戒毒场所医疗改革的加速演进,应对场所安全稳定的新挑战,广西司法行政戒毒系统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推动了一场大刀阔斧的戒毒医疗改革。

自治区戒毒管理局积极争取财政支持,投入近2000万元,对戒毒场所医疗机构基础设施进行更新和升级。

广西第二强制隔离戒毒所与柳江区人民医院为医联体建设试点单位,在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2018年,各戒毒所全面启动医联体建设。

广西第三强制隔离戒毒所首创“互联网+戒毒医疗”平台,由自治区人民医院心电图科和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分别为该院建立远程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和远程数字化X线影像(DR)会诊服务平台,实现业务协作与资源共享。

广西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先后与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五象医院、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南宁市第五人民医院、广西区龙潭医院签订医联体、医共体及专科联盟协议,与自治区人民医院、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建成远程医疗协作网。

目前,各戒毒所已统一加入以广西龙潭医院为理事长单位的省级广西艾滋病和结核病专科联盟,医联(共)体医院选派医师到所医院参与排班值班,各戒毒所与合作医院共建戒毒人员专用病房。

通过互联共建、优势互补,广西形成了以维护戒毒场所安全稳定为核心,以提升戒毒戒治质量为重点,由强制隔离戒毒所和社会医院共同参与的戒毒医疗新格局。2019年2月,全国司法行政戒毒场所医疗工作部署会在南宁召开,对广西戒毒医疗改革经验进行了推广。

提高教育矫治水平 丰富矫治方式助力戒断心瘾

完成生理脱毒后,如何巩固戒毒人员的戒毒效果直至使其完全脱毒是戒毒工作最重要的一个阶段,也是最难攻克的一个难题。

在对戒毒人员多年的戒毒教育工作中,广西司法行政戒毒系统不断创新教育载体,拓展教育内容,采用新手段、新方法、新举措,塑造特色戒毒文化品牌,提升了教育矫治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从2015年开始,广西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就着手打造场所文化“一所一品牌一队一特色”活动,组建了八段锦、太极操、篮球操、中华响扇、手语操、醒狮队等特色健身项目,每周至少开展两次八段锦练习,使每个戒毒人员都能熟练掌握八段锦。

广西第二强制隔离戒毒所从心灵沟通入手,对每一名新入所戒毒人员进行心理测试,建立心理健康档案,以便民警及时了解和掌握戒毒人员的心理动态。

2019年初,广西第二强制隔离戒毒所心理卫生工作室和音乐治疗脑康复工作室挂牌成立。两个工作室与广西脑科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医学康复科合作,依托广西著名心理专家潘丽妹和音乐治疗师林桃等专家组成的治疗团队,正式启动戒毒脱瘾脑康复工作,充分发挥了广西脑科医院紧密型精神卫生医联体成员单位优势,积极探索心理矫治工作新方法。

北海戒毒康复所不断探索戒毒康复教育方式方法,逐渐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教育工作模式。其中,戒毒康复人员的同伴教育是整个戒毒康复教育工作的核心,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戒毒康复人员姜某入所时戒毒信心不强,态度比较消极。北海戒毒康复所戒毒康复人员社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秦桑经常找她谈话,增强她的戒毒信心。如今,姜某已戒毒3年多。“如果不是当初桑姐经常鼓励我,跟我分享戒毒经验,可能我现在已经在强戒所了”。在秦桑的影响下,姜某通过自己的努力,已经成为社区管理委员会的一员,像秦桑一样帮助更多的戒毒康复人员。

提升后续照管质效 所地共建照亮解戒人员回归路

2019年7月5日,再次走进广西第四强制隔离戒毒所的陈峰(化名)心情复杂。“4年前从这里出去,我就发誓不会再回来。”陈峰笑着说,“今天来看望我的辅导员蒋玲,可不是那种‘回来’”。

蒋玲是广西第四强制隔离戒毒所教育大队副大队长,“十步脱瘾法”辅导员。“十步脱瘾法”是广西司法行政戒毒系统创造的科学教育戒治方法,2008年开始在全区司法行政戒毒场所铺开。除在戒毒人员中全面普及,强戒所还会挑选一些戒毒愿望强烈的戒毒人员进入重点班,开展针对性的强化训练。

陈峰就是其中之一。他表现很优秀,戒毒意愿很强。出所后,当初学的转移法、逃避法等都派上了用场,一直保持操守。在陈峰离开强戒所后,蒋玲也会定期拨打他和他家属的电话,这让陈峰感到很意外。

后续照管是“十步脱瘾法”的最后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过去,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由于环境、心理等因素,极易导致复吸,辛苦强戒的成果功亏一篑。为改变这一情况,广西司法行政戒毒系统主动担当。2015年9月,9家强戒所与司法局结对,指导开展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

2017年4月,广西戒毒管理局启动戒毒康复结对帮教千人计划,对纳入千人计划的戒毒人员因人施策,持续跟踪,把戒毒工作延伸到社会,构建所内科学戒治、出所后续照管、跟踪回访常态化、安置帮教社会化的戒毒康复机制。

在后续照管工作中,民警通过电话、微信、QQ等,定期与解戒人员及其家属联系,了解他们回归社会后的生活、家庭关系、就业就医、子女上学等情况,询问他们的实际困难,并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帮助解决。

各强制隔离戒毒所帮助解戒人员与家人连心、与社会连接、与企业连线,促进家庭融洽、社会融入、就业融通。据统计,2014年至2019年5月,广西司法行政戒毒系统对后续照管戒毒人员跟踪回访1.7万人次。司法行政戒毒工作职能向社会延伸,促进了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社区康复戒毒措施的无缝衔接。

来 源:法制日报

记 者:马艳

通讯员:覃国惯 谢红 陈晓璞 陈辉 辛欢 韦宁 冼晓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