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英:從漆匠到繪畫大家的逆襲

仇英:從漆匠到繪畫大家的逆襲

■仇英《桃源仙境圖》局部 (天津博物館藏)

軼聞

仇英,生於明代正德初或弘治末年,卒於嘉靖三十一年,字實父,號十洲,原籍江蘇太倉,後移居蘇州。

仇英在江蘇太倉一個普通家庭裡出生,家境不太好。父親是個漆匠,他在十二三歲就跟隨父親做漆工,當時的漆工都會繪製特別精細的漆畫,這對仇英來說對日後的繪畫也是有著很大的幫助。

他在十五六歲時,告別了父親,孤身一人到當時江南最繁華的也是名畫家聚集的蘇州。仇英起先在蘇州一家手工作坊裡仍然做著漆匠,但一有時間就偷偷地作畫。也許是他的勤奮與執著,也許是老天的垂青,有一天,享有詩、文、書、畫四絕的文徴明前往唐伯虎家中去下棋,中途在廟宇的一角看到年輕的仇英全神貫注地在作畫。

這觸發了文徴明數次應舉落第,滿腹才情無法施展的這根神經,對仇英也心生同情。

仇英在文徴明的幫助下拜了唐伯虎的老師周臣為師,走上了職業畫家之路。結識文徵明是仇英人生裡的一個小的轉折。

文徵明的影響,周臣的指點加上仇英自己的努力,讓他習得了一身好武功:

周臣給了仇英紮實的基本功,讓他在技巧上獲得了絕對的精巧,就像習武者在江湖上站穩了腳跟,而從文徵明處學來的那種含蓄而優雅的風格,如同大俠有了劍,讓仇英有了成為大師的可能。

仇英的成功,與其說是他的天賦,不如說是他對繪畫的信奉、崇拜,宗教式的信奉與崇拜。他每畫好一幅畫,總要給老師或前輩畫家看,要他們指出不足之處,有時他還遠寄當時在京城的文徵明看。

他是個從漸修到頓悟的典型畫家。據記載,仇英在繪畫時,即使眼前有歌妓之美,他會視而不見,耳邊有絲竹妙音,他也會充耳不聞,他就是這樣將歷代名家,將前輩的精華用手、用眼、用腦全部吸收,又經過心靈去體悟、去提煉,而後用他那如椽之筆繪製出驚世駭俗的畫作。

他是一個全能的繪畫大師,水墨、白描、淺絳、青綠多種筆法全部精熟,人物、山水、花鳥、界畫無一不精、無所不工。

明四家中,沈周、文徵明、唐伯虎都是能詩會書的文人畫高手,唯獨仇英,出身漆匠,沒受過正統教育,但他以別種方式,在古畫中,在歷史故事中吸取養分,積累才智。人的才華是多方面的,用詩、文表現不過是其中之一,通過繪畫,尤其是歷史題材的繪畫,也能將胸中才氣表露出來,仇英就是這樣展示自我的。

在畫史上,董其昌是個嚴苛的評論家。他閉上眼睛是鄙視仇英的,鄙視他的書法,鄙視他的文才,但睜開眼看他的畫卻驚呼:蓋五百年而有仇實父,太史(文徵明)於此一家畫,不能不遜仇氏。這句話稱讚的便是仇英的“青綠山水”。

中國的青綠山水出現於魏晉時期,經過宋代畫家趙令穰、趙伯駒的發展,到元代趙孟頫“託古改制”,青綠山水開始有了人文氣息,然而至此,青綠山水仍然不是繪畫的主流。明中後期,詩書畫結合的文人山水很時髦,但在青綠山水方面有成就的畫家仍舊不是太多,沈周和文徵明確實畫了不少很具文人氣息的小青綠山水,但在吳門中,大青綠畫得最好的,還是仇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