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繡墩到杌凳,小坐具裡暗示著的等級、榮譽與政治秩序

從繡墩到杌凳,小坐具裡暗示著的等級、榮譽與政治秩序

從小小的坐具開始,從繡墩到杌凳,讓我們走進一個等級森嚴的明代宮廷社會。

數千年來,中國的古典傢俱始終與社會的政治、文化及人們的風俗、信仰、生活方式等方面保持著密切的關係,這一點我們可以從中國古代的椅子可以明顯看出,傢俱甚至是禮儀和等級名分的象徵。

根據中國古典椅子的等級規律及精神內涵,我們試著將古人待客的椅凳類排一個座次,按等級依次分為羅漢床、寶座、交椅、太師椅、圈椅、四出頭官帽椅、南官帽椅、玫瑰椅、靠背椅、繡墩、杌凳。

從繡墩到杌凳,小坐具裡暗示著的等級、榮譽與政治秩序

但若是我們瞭解宋代和明代的歷史文化,我們會發現,其實小杌子和坐墩的歷史地位並不如想象中的低。

禮制森然、嚴謹有序的宋朝宮廷之內,“杌”、“墩”等小坐具也是能登得上“大雅之堂”的。及至明代,禮樂典章追宋制,也用“杌”與“墩”來“明制度,示等威”。

從繡墩到杌凳,小坐具裡暗示著的等級、榮譽與政治秩序

明人鄧士龍的《國朝典故》記道:“內閣諸老,自解、胡以來,皆東西分坐小杌子及兩小板凳,無交椅、公座之設。”

所謂“公座”,即圈背交椅上覆椅帔。圈背交椅簡稱交椅,加了椅帔後,是宮廷之外各地衙署內最高長官的座位,有其尊崇的意涵與權力的象徵。

從繡墩到杌凳,小坐具裡暗示著的等級、榮譽與政治秩序

“杌”為單片木板下接四根腿柱的組合,是無扶手、無靠背的木製坐具,有時就叫“杌子”、“小杌子”,經常與凳連稱“杌櫈”,兩者功能、造型略同。

小杌子高矮略有所差,座面有方有圓,因此有方杌、圓杌之分。

從繡墩到杌凳,小坐具裡暗示著的等級、榮譽與政治秩序

在明代宮廷裡,內閣重臣平日所用為小杌子及小板凳。這種杌凳的坐法從朝堂之上流行到了文人顯貴的日常生活當中。

從繡墩到杌凳,小坐具裡暗示著的等級、榮譽與政治秩序

明代古畫《太平樂事》 裡文人學子看戲時所用的凳子即“杌凳”,通常會有方形、長方形、圓形、橢圓等形狀的杌凳。

從繡墩到杌凳,小坐具裡暗示著的等級、榮譽與政治秩序

萬曆朝的內閣首輔張居正撰書《帝鑑圖說》中有一幅《任用三傑》,圖中“漢高帝”之側為韓信、蕭何與張良等三人,其餘官員左右排開,四人一列地坐在有靠背的連椅上。

所謂的“連椅”,就是椅面向兩旁延伸、有靠背,供二人以上所坐的長椅子。

從繡墩到杌凳,小坐具裡暗示著的等級、榮譽與政治秩序

按宋制,官秩一品的宰相與使相等坐繡墩,其餘坐蒲墩。但是在皇帝曲宴、行幸時,宰相、使相可用“杌子”。

明代坐墩一體適用,僅以顏色與繡飾來區分皇太子、親王與宰相等一品大員,以及賜宴時擴及文官三品、武職四品以上。

從繡墩到杌凳,小坐具裡暗示著的等級、榮譽與政治秩序

文震亨的《長物志》載:“宮中有繡墩,形如小鼓,四角流垂蘇者,亦精雅可用。”

明中期畫家仇英的《宮中圖》卷中,亭內的皇帝在持扇妃嬪的環侍下坐在設有靠背的交椅上,皇帝的左右咫尺處各有一坐墩,彷彿準備賜坐所用。

從繡墩到杌凳,小坐具裡暗示著的等級、榮譽與政治秩序

明代中晚期的版畫如《環翠堂樂府》中,一冠帶官員坐在覆著椅帔的交椅上,面前的二名官員正身對其彎身楫拜,儼然上級對下屬的“賜坐”,兩名官員的身後各有同式坐墩,整器蜂巢式編織,上覆碎花繡物等,凡此或亦可略窺其形制。

從繡墩到杌凳,小坐具裡暗示著的等級、榮譽與政治秩序

杌凳之為用,不僅是閣臣的坐具,還是國子監內進行“撲作教刑”時的工具。凡教官怠於師訓,生員有戾學規或課業不精,都在監內繩愆廳問刑,直廳皂隸二名,也是行刑人,刑具是竹篦,廳內有“行撲紅凳二條”,就是小杌凳兩端拉長成條凳,再漆上硃紅色,讓犯錯的人伏著捱打。

此外,杌凳小件在明代也作為“從殉”的道具。朝鮮的《李朝實錄》記成祖駕崩:“堂上置小木床,使其立其上,掛繩圍於其上,以頭納其中,遂去其床,皆雉經而死”。“小木床”即小杌凳,輕巧簡便,讓太監可很快出腳“去其床”,於剎那間完成宮人的從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