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彦《一落索》:莫将清泪湿花枝,恐花也如人瘦

北宋著名词人周邦彦,他精通音律,曾创作出许多新词调。他擅长写婉约词,被婉约词人尊为“正宗”,《词论》中称他是“词家之冠”或是“词中老杜”,可以说他是公认的“负一代词名”的词人。周邦彦的词作,内容大多是男女恋情、别愁离恨、人生哀怨等传统题材,社会生活面不如苏轼等人广阔,但因为他精通音律,他重视词和音乐的配合,规范了词的声律模式,在任大晟府提举时,他吸收了其他乐工曲师的经验,搜集和审定了前代与当时的八十多种词调,并创作了不少新调。周邦彦创作了不少新词,不少作品,可惜许多已经失佚。

周邦彦《一落索》:莫将清泪湿花枝,恐花也如人瘦

周邦彦擅长写婉约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一落索》,这是周邦彦的名篇:

眉共春山争秀,可怜长皱。莫将清泪湿花枝,恐花也、如人瘦。

清润玉箫闲久,知音稀有。欲知日日倚栏愁,但问取、亭前柳。

眉毛像春天的山脉一样秀丽,可惜她美丽的眉毛一直皱着。不要让清澈的眼泪打湿花枝,怕花枝也会哀愁到像人一样瘦。

清润的玉箫一直闲置,因为没有知音难觅。如果想知道她每日倚栏哀愁的心情,就去问一问长亭前的柳树吧。

周邦彦《一落索》:莫将清泪湿花枝,恐花也如人瘦

这是一首闺怨词,上片写女子外貌。“眉共春山争秀,可怜长皱”,“春山”就是青山,春天的山脉,诗词中经常用青山来指代眉毛。女子的眉毛很好看,可以跟秀丽的青山相媲美,可惜却一直皱着,可见她心中有许多忧愁。

“莫将清泪湿花枝,恐花也、如人瘦”,女子太过忧愁,而流下了眼泪。却不想这充满哀愁的眼泪打湿花枝,因为担心花会感受到眼泪中的悲伤,从而哀愁得像人一样消瘦。这几句词会让人觉得熟悉,跟我们熟读的李清照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有异曲同工之妙,李词也是因为思念过度,导致“衣带渐宽”。

“清润玉箫闲久,知音稀有”,清润的玉箫闲置在一旁,已经很久没有吹过了,为什么了?因为知音难觅。“知音稀有”,这是全词的主旨,女子为何眉头长皱,为何落泪,为何愁苦,是因为没有知音,她太过孤独寂寞了。

“欲知日日倚栏愁,但问取、亭前柳”,女子每日独上高楼,倚栏而愁,这是为何?想知道的话就去问亭前的柳树吧。“折柳送别”,这是古代的一个习俗,在古诗词中经常引用,见柳引发离愁,触动哀思。女子每日倚栏而愁,亭前柳树就是她哀怨的见证。

周邦彦《一落索》:莫将清泪湿花枝,恐花也如人瘦

专家解析过这首词,认为这首词是化用了唐代王昌龄的《闺怨》诗。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同样是独居闺中的女子,同样的见柳生愁。不同的是,王昌龄诗中的女子是“不知愁”,忽然见到杨柳色,才触动了哀思;而周邦彦词中的女子是日日倚栏,日日见柳而愁,她的哀愁更加深刻。

词中主旨“知音难觅”,诗词中传统的题材,周邦彦风流才子,精于音律,又善于填词,这在古代的青楼中是非常受欢迎的。许多资料都记载着他和青楼歌姬的故事,因为也有记载说他这首词是写给歌姬的,感叹她们知音难有,也揭露了她们内心不为人知的深深悲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