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樓嗓子失聲始末

王少樓,京劇老生,字兆霆。祖籍山東,1911年11月8日,宣統三年(辛亥)九月十八日生於北京,1967年1月22日,農曆丙午年十二月十二日逝世。出身梨園世家。

王少樓從小受到良好的藝術薰陶,1919年拜張春彥為師學戲,家中先後延請了李鳴玉、雷喜福等前輩教授文武昆亂各種老生戲,同時由父親教練武功。

王少樓嗓子失聲始末

1923年,他12歲時正式拜餘叔巖為師,從此時得餘叔巖親自指授,同年3月開始掛牌公演。不久入斌慶社科班,邊演出邊學藝,與李萬春合作多年。出科後曾向高慶奎學戲,又特聘名琴師陳鴻壽操琴,並隨陳鴻壽精研譚鑫培、餘叔巖派系唱腔。遂成為蜚聲藝壇的優秀青年鬚生,因天賦極佳又兼功底深厚,而受到京劇界內外特殊的重視。首次赴滬演出40天52場戲35個劇目,場場爆滿,在京劇界傳為奇聞。京、津、滬的報刊好評如潮,《半月戲劇》為他特發“王少樓專號”。 他曾為荀慧生、尚小云、雪豔琴等配戲,1930年5月參加程硯秋的“鳴和社”,與程硯秋合作達10年之久。

王少樓嗓音清潤醇厚,以師承餘(叔巖)派而稱著於世。早年他與程硯秋搭班配戲時珠聯璧合,被觀眾譽為"並時瑜亮",特別是在《朱痕記》、《汾河灣》、《武家坡》、《四郎探母》等生旦並重的"對兒戲"中,珠玉相輝,各極其妙,上座始終很好,曾使觀眾異口同贊。可是正當王少樓紅極時期,突然嗓音嗄啞失聲,而且連一點兒音兒也出不來。為此不得不中輟舞臺生活,很多同行為之惋惜感嘆,對其失聲原因又都各說不一,其實這是受驚嚇(或者說是受陷害)所致。

王少樓嗓子失聲始末

王少樓的父親王毓樓是京劇武生演員(梅蘭芳髮妻王明華之弟),此人視財如命,刻薄成性。後來獲得一筆不義之財便卻別舞臺,專為其子王少樓充當"管事"。某次,王少樓應上海天蟾舞臺之約演唱一期,而且上座甚好。演畢回京前,按照當時的規矩,名演員應將本期所得收入,拿出少許酬謝後臺服務人員(即衣箱、把匣、鍋爐和檢場等人員),由於王毓樓重財輕義,竟破例分文不付,為此後臺人員怨聲載道,幾經交涉毫無所獲,大夥兒只得忍氣吞聲並準備伺機報復。

沒多久王少樓再次來天蟾演出時,是與金少山等人合唱《法門寺》(金飾劉瑾,王飾趙廉),王少樓出場剛唱一句"小傅朋他本是殺人兇犯",舞臺正中的房樑上突然跳下一名彪形大漢,直衝少樓頭上砸來,幸好位置稍偏未被擊中,但場內立即引起一片騷動。大漢也趁機逃掉。但王少樓則由於受此突然驚嚇而淤血於喉,頓時音色大減,湊合著唱完這出戏,便啟程回京治療。但治療無效,從此長期息影舞臺。以後再經名醫診治與休息有所好轉,正準備重作馮婦時,適逢程硯秋應約赴滬公演,地點仍是天蟾舞臺。硯秋為使少樓忘卻前嫌百般安慰,百般照顧,並勸其與自己搭班隨行,還鼓勵他到上海要重振雄風,以東山再起之姿奮翼滬上,重新贏得聲譽。

少樓勉強應允,到上海的頭一天打炮戲,是程、王與袁世海、譚富英、高盛麟、葉盛蘭等人合演的《群英會》,少樓飾前半部的魯肅。由於見臺思往,觸景傷情,精神再度受到刺激,加之情緒緊張,心情不好,頓時感到嗓子有些不適,沒唱幾句便突然全部失聲,從此一蹶不振而徹底被毀。一位著名演員從此結束了寶貴的藝術生命,遭此不幸下場,確實令人惋惜。究其根源,誠然與其父王毓樓的不妥當做法至為有關。(原載 《人民日報海外版》,作者劉東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