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10万+,我更喜欢做真实的自己

比起10万+,我更喜欢做真实的自己

1

这个标题想好几天了,一直没下笔,到现在觉得有必要给自己和大家一个交代。标题有点标题党,可是标题不够吸引人,点击率就低。

前几天在微信号上跟大家分享心情,因为被质疑公众号运营两年才500多粉丝有点丧,本来我只是抱怨一下,结果受宠若惊的收到好多消息,都是加油打劲的,其中有条回复让我觉得很感动,“只是觉得你是能带给别人光和温暖的人,不想我欣赏的人,被社会的冷漠给泯灭掉。”

其实不是没遭受过质疑或是谩骂,有人问过“难道是写给自己看的吗,怎么不去运营”,也解释过是把公众号当做一片净土,有个地方可以抒发表声音,所以没有做过多的营销推广,只是在做持续更新的这个动作。之前也写过《但愿你能因热爱,而不是为钱做一件事》、《做一个圆滑而不世故的人》、《功利心太强,不一定是好事》、《即使我不够优秀,至少我很勇敢》,大道理都懂,只是有时候觉得在这个功利、浮躁、浮躁的世界,时刻坚持自己的初心与初衷,活出简单的自己很不容易,好在我是那种能很快调整自己的人。

就像你买了一件喜欢的衣服,身边的人都说不好看,渐渐的就对自己的审美产生了怀疑;就像有个朋友知道我不玩抖音、不玩游戏感到异常震惊:你真是个与众不同的人,她说自己入坑抖音,是因为周围的人都在玩,跟不上话题。

比起10万+,我更喜欢做真实的自己

2

这个社会真的是太注重结果了,很多人想到公众号,最先联想到的都是现在做自媒体好赚钱;我出书的时候和一个同学说过粉丝太少,找了一个大号宣传,后来聊到自媒体她就说:“你微博的粉丝太少了,我都有400多”。其实当时心里有点不是滋味,但我还是很淡定的说“现在有2000多,以前更少只有900,还是因为写的几篇文章阅读量还可以”

我感到有些失落的是,她习惯性看到表面的东西,没看到我背后付出的努力和内容,当然现代社会很多人都被社会风气所影响,重视结果多于过程。

可能在她的印象里,想到出书就联系到大V,坐拥几十、百万粉丝才会有人买,还建议过我买假粉,但我自己知道最重要的是内容,其他的名利、风光都只是短暂的形式。

最近被社会上一些资深人士质疑一时有点迷失,就像刚毕业步入职场遭受打击的落差感,本来觉得自己还挺不错的,突然发现自己弱爆了。

我承认,不是没想过靠写作带来一些收入,或是把优势发挥到新媒体运营的工作中,但是因为个人能力有限,也意识到当你真正喜欢的东西与利益挂钩,就变得商业化,涉及到线上广告、转化量、营销手段、线上活动,有时候可能要要迎合市场,写一些违心的内容。

去年换工作的时候,在武汉面试过微信编辑,后来发现这家公司是以抄袭他人的爆文盈利,到现在武汉的一些公司还存在这种现象,在招聘网站上堂而皇之的写着擅长“伪原创文章”,伪原创就是高级的抄袭不让系统发现。

我也知道,自媒体圈里面有些作者靠抄袭和写文,做公众号、出书,名利双收,可是这用这种不光彩的手段侵权不会良心不安吗?这是一个人形备受考验的时代,很多人被金钱和欲望迷失了欲望,很多打着金融、网销名义的不法公司。

比起10万+,我更喜欢做真实的自己

3

有时候当我们奢望太多,就会懊恼、自责、不甘心,反而保持平常心,生活会给你惊喜。我想爱好和感情一样,是锦上添花,不是雪中送炭,而你喜欢的事情刚好可以养活自己是很幸运而难得的。

《奇葩大会》第二季中有一个人让我印象深刻,就是00后的木汁,年纪轻轻做自媒体月入十万,说不羡慕嫉妒恨是假的。后来我特地去搜了她的资料,在一篇采访稿里她谈到自己会研究爆文套路,像骂男人容易火、一篇文章火了就用反观点写一篇,坦言写了一些自己不人同的观点,希望以后可以写自己想写的东西。

当时就觉得,如果10万+的阅读量需要牺牲自身的立场,不能畅所欲言,向现实妥协,那我宁可默默无名。

我想起很久以前有人问我,为什么要写作?

我的回答是,用文字分享观点、记录生活,遇见有共鸣的人

对方说:这很难得,很少有人会因为热爱做一件事了

到现在我的初心还在,只是有过一瞬间的迟疑

比起10万+,我更喜欢做真实的自己

4

虽然我写的东西不能切中大众的痛点,但至少我也传递了正能量,也收到了一些人的回馈和感谢,会有人因为一篇文章愿意和我分享自己的烦恼和困惑,我不一定能帮到他们,却感到欣慰和满足,透过文字产生了信赖。

我在新书的自序《我很庆幸,平凡的人生有写作这个爱好》说过写作是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写作与我而言也是修行,沉下心来做一件事。我会一直写下去,也许没准能坚持一辈子,其实我已经很幸运了,能完成出书的梦想,而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人,在追梦的道路上努力拼搏,还没有看到成绩。

最后以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结尾吧;顺便纪念一下,截止到今天为止,这三年的时间累计写了54万字了,暂且不论质量,还是挺有成就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