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正原生家庭的“过去”,让温暖的“自由地”健康幸福开心


修正原生家庭的“过去”,让温暖的“自由地”健康幸福开心

前段时间引起热议的电视剧《都挺好》里原生态家庭的问题,近期周冬雨主演的《少年的你》的校园霸凌,还有近来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犯罪问题,无不都有原生态家庭的影响,给成长中的人带来的严重的困惑和发展的阴影。

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每个原生态家庭都会有各式各样的问题或矛盾,这都是正常的,需要家庭成员共同面对,坦然处置。家庭是孩子,是所有成员健康成长最重要的环境。

面对家家都会出现的问题,最重要的、最关键的是为人父母者怎样主动的去处理,如何协调好这些事情或问题,给孩子一个真实的家庭环境,给所有家庭成员一个 “和谐、友爱、互助” 温暖的家庭氛围。

一个健康的家庭必须是和谐、友爱、互助的。这对孩子以及所有家庭成员来说,都是幸福的。

而我们在原生家庭中的生活经历,深刻影响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人际关系中能做什么样的人,或者选择做什么样的人。原生态家庭氛围、风气、习惯的好坏、优劣直接影响我们的未来发展与性格的形成。

修正原生家庭的“过去”,让温暖的“自由地”健康幸福开心

电视剧《都挺好》里,表面上无限风光的苏家,随着苏母的突然离世,瞬间分崩离析。原生态家庭的不良习惯或隐患问题层层显露,对毫无主见却又自私、小气的苏父的安置和后续生活问题,打破了远在国外的大哥与本城的二哥、小妹三家的平静生活。父亲苏大强终于摆脱了妻子的铁腕,对几个孩子变本加厉,不断提出过分要求。在美国工作的老大苏明哲回到国内,一心要挑起家庭重担,却力不能及不堪重负,致使妻子孩子与其不断疏远。一直啃老的老二苏明成毫无悔改之心,贪慕虚荣一心发财,从而导致事业和家庭的双重惨败。最不受父母待见,十八岁起就和家里断绝经济往来的老小苏明玉,曾发誓与这个家庭划清界限,却因亲情牵绊,再次搅进了苏家的泥潭之中,在苏家的一次次危机中出手相助。最终,苏家人明白到,虽然有血脉相连,但是一家人彼此间的沟通也不能忽视,终于实现了亲情的回归。

在一个家庭中,父母作为主体、引导者,那是首先、也是必须学会主动完善自己,学会自律来控制生活里不合理的情况,客观中带着关爱、温暖的协调问题或处理好事情,寻求把家培养为“和谐、友爱、互助”的港湾,切忌不能把家庭当成个性张扬的“自由地”。

家庭,是最亲近的人生活在一起小环境,也正因为此,能让我们松懈、自由自我,也容易暴露我们的“不良习性”,这说明“家”是个开放、自由的天地。

修正原生家庭的“过去”,让温暖的“自由地”健康幸福开心

要想“管理好”或者说“完善好”共同需求的“和谐、友爱、互助”的家,家庭里所有成员都必须学会“经营”,遵循“和谐、友爱、互助”的共性,传习良好的道德风气,自然而然的凝聚和谐的生活、处事的氛围,维护好这个温暖的情感港湾,和谐天地。

而产生家庭矛盾或造成不和谐的“万恶之源”,就在于自我的“个性张扬”,自我需求的“私心太重”,从而忽略了我们都应该要多从他人的角度思考和行动,以“内敛互助”、“奉献尊重”来扶持、和谐共荣。

特别是现在还有很多父母经常的打骂孩子,或有意无意的用对比的言语“伤害”孩子或家人,根本不顾及孩子的成长更需要尊重,心态的引导更需要扶正不偏激;根本不顾及家人的情绪也需安慰和引领。

中国的父母亲相对“擅长”这样来教育子女,不顾及对孩子或家人的负面、消极影响,认为子女是自己的,家人是最亲的,可任由自己“支配、打骂、批评”,这里既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影响,像“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等等,更有为人父母的“自以为是”、“自我张扬”、“我是父母我就说的算”的不良心态的影响。

修正原生家庭的“过去”,让温暖的“自由地”健康幸福开心

在电影《少年的你》里,以魏莱为首的三人组的霸凌,魏莱虽然表面上看来是乖巧的优等生,实际上却心思毒辣,胡晓蝶的死和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陈念邂逅了名为小北的小混混,心心相惜的两人之间产生了真挚的感情。小北答应陈念在暗中保护她免受魏莱的欺凌,没想到这一决定引发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这一切的问题背后都有其原生家庭的问题的阴影,都有家庭作为个人成长、发展的港湾,缺少正确的引导,不及时的引领等等多方面的我们忽略的问题。

美国心理学家罗纳德·理查森博士对“原生态家庭”归纳出三种运行模式:“亲疏关系模式”、“家庭分歧的处理方式”、“功能过度和功能不足”。它们是影响家庭环境、家庭成员性格、情感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

亲疏关系,就是指人们对亲密感的需求程度。夫妻间的“亲疏需求”是一致的,但外在表现就有差异,他们之中,一个表现为“追逐者”,另一个表现为“疏远者”。

面对分歧,人们都希望对方发生改变,顺从自己,另一方的回应决定了这个家庭是如何处理分歧的。基本的回应方式大概有四种,分别是:顺从、反叛、攻击和断绝关系。

所谓功能过度,就是过度负责,而功能不足呢,就是不能负责。“功能过度者”觉得,自己必须担起重任,“功能不足者”,喜欢找各种借口,证明自己不能担此重任。

如果一段关系中,“功能过度”和“功能不足”的角色是固定的,那这个关系就是不健康的,但在实际情况里,这又偏偏是一种常见的模式,影响了很多家庭。

修正原生家庭的“过去”,让温暖的“自由地”健康幸福开心

而如何修正原生态家庭的影响,如何调整我们自己的不良心态,改善不良习惯来主动的消减问题呢,理查森博士给出了行之有效的建议,值得大家学习,推而广之。

第一、牢记“两点原则”

在开始“修正”行动前,一定要牢记“两点原则”:

1. 是把关注点放在自己身上,不要试图改变别人。

2. 是必须有改变现状的积极性和动力。

我们要经常扪心自问,你真的想要改变吗?如果遇到困难,你能想办法克服吗?你能坚持“和谐、友爱、互助”的家庭温暖氛围的共性、品性吗?在我们自我肯定,希望家庭成员都在美化的温暖的环境里产生共鸣里,我们才有信心曲尝试改善,寻求和谐的完善与修正。

修正原生家庭的“过去”,让温暖的“自由地”健康幸福开心

第二、明心见性,认清自己,学会“分化”

理查森博士建议我们,原生家庭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让我们发现自己,做自己,并且保持亲密关系,心理治疗师把这个过程叫做“分化”。

这里的“发现自己,做自己”,不再是“自以为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偏执,而是明心见性的反省自己,真实的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特别是在遇到事情时候,自己会“自以为是”,会只按照自己的想法,强制性的、强加性的“指导、命令”家人的“冲动性、过激性”的自己,从而学会“克制、隐忍”中“分化”思维和情绪,多从对方的角度考虑,来“沟通、交流、引导”的态度和情绪,来处理事情,释放“关心、关怀、温暖”的爱的情谊。

对还不能自我认清的,建议去理解和学习王阳明的“心学”的内涵,“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这是“明心见性、认清自己”的最好修正方式。修缮自我的不足,而后分化家人的性情,有分解的对待家人、处理事情。

家是爱的温床,是温暖的港湾,这是每一个人都希望都是。包括为人父母的自己也非常非常的希望“家”的和谐,充满暖暖的情谊。

只有成功“分化”的人才能够修正原生家庭的影响。

修正原生家庭的“过去”,让温暖的“自由地”健康幸福开心

借鉴理查森博士的“超越原生家庭”的理念、建议,融合中华国学中处人共事的哲理,探讨与借鉴那些成功“分化”的人是怎么做的,我们还可以从下面两个方面,学习修正原生家庭的影响。

1. 目标指向性

目标指向性就是,认识到自己的价值,知道什么对自己是重要的,有明确的目标,真实的表达自己,不被其他人所影响。

在外人面前表现“真我”时,反而会拥有深刻、良好、愉悦的人际关系,而且这种人际关系的维系也相对容易得多。

因为目标指向的人,专注于确定和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不需要别人的认同和尊重,这样的关系不靠利益或者情感维系。

“明心见性、认清自己”是让自己更清晰的“目标指向性”定型的最好方式。就是要善于经常总结、反省自己,发现自己的真心,辨识和发现自己本来的真性情,真实的本真需求、愿望和期望家人怎么样的真心实意。

学会透过表面看本质,善于从常态思维里拓展出“关爱、扶持、健康、快乐”的生命意义,从而在日常生活里,有目的的控制“自由主义、自私自利、埋怨贬低、制造压抑”的情绪和行为动机。

所谓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就是包含"实事求是"精神,而且,其内涵远比“实事求是”丰富。

规范反省自身行为,了知德行根本,进而影响我们的内心诚意,正心处世,不偏不倚,泛爱众心的让我们自己的品行、性格、情趣、良知在生活、工作种逐步端正而温暖散逸,影响身边的任何事。

修正原生家庭的“过去”,让温暖的“自由地”健康幸福开心

2. 能够区分思考与感受

“分化”不成功的人总把主观感受当作客观事实,并且特别爱钻牛角尖,死板又教条。这样的人在与人交往时,他们往往非常敏感脆弱,并且常常为了某些事情,做出不合理的妥协,又或者过于情绪化。

成功“分化”的人有自己的立场,同时也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他们愿意接受各种信息,但不会被情感所控制,也不会指责跟自己观点不同的人。

成功“分化”者依据“实事求是”精神,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应对方式,既有倾听、咨询家人意见为前提的斟酌,又有把自己的想法意见通过沟通,交流给家人的方式与诚恳。

不过激、不埋汰,不委屈、也不放纵陋习恶念,尽可能中规中矩的把“和谐、友爱、互助”这种家的良好氛围与温暖沿袭、沉淀。

修正原生家庭的“过去”,让温暖的“自由地”健康幸福开心

原生态家庭的许多问题,确有其过去不可言说的情况,造成了家人的不快乐、很纠结,秉性脾气或情绪易于走向两极。

但“家”是人与人最基础的情感纽带,是连接我们与社会共荣的转接平台,我们都需要一个开放的空间与包容有爱的地点,让我们得到扶持、温暖、沉淀、安静的休憩后,开心的、安心的迎接新的挑战,稳定的融入社会的竞争与发展。

“家”里亲人间的距离是最近,是最亲密的。内心的贴近也是最近,情感交融也是最浓烈的。虽然各人有各人的表达方式,多理解对方,多对家人支持,尊重情趣各异,把互尊互爱、相互扶持的亲情、温暖一刻不能降低的相互诠释。

人在社会里行走,有很多不能说的秘密,有很多不可以说的委屈,回到了家里,一个微笑、一杯温茶、一碗热粥;一句赞许的话、一个苹果的甜,一声体贴的问候,都在你、我、他一伸手的爱,一句话的暖,一个热情的拥抱里,显现着家人之间的温情,分化了也曾不快的矛盾与脾气。主动的修正,拉近的不仅仅是距离,还有“分化”的自己,甜蜜的情浓蜜意,原生家庭良好风气的传袭,和我们梦寐以求的爱与温暖幸福的生命延续。

修正原生家庭的“过去”,让温暖的“自由地”健康幸福开心

部分资料摘录罗纳德·理查森博士《超越原生家庭》、有书平台共读资料。

2019.11.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