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宫为何叛曹、投吕,他可曾后悔吗?

公元191年,董卓祸乱朝纲,关东义兵起,战乱频发,民不聊生。

黄巾军残部趁乱再起,收拢流民,实力暴涨,有烈火燎原之势,青州、冀州、兖州各郡多所残破。

兖州东郡太守王肱与黄巾军交战,临阵战死。寄居在陈留太守张邈麾下的曹操,看出机会,引兵入东郡,平定了郡内贼乱,被袁绍表任为东郡太守。次年,青州黄巾百万众入兖州,任城相郑遂被杀,兖州刺史刘岱亲往剿匪,亦死于王事。曹操的从事陈宫,亲往说服州里要员,迎立曹操为兖州牧,受到济北相鲍信、州吏万潜等的欢迎,曹操于是入主兖州。

兖州,在黄河、济水之间,下辖陈留郡、东郡、泰山郡、山阳、济阴、任城、东平、济北共8郡。然其北靠冀州,东邻青、徐,南抵豫州,西接司隶,乃四通八达、交战之地,并非是理想的根据地所在。

因此,曹操在坐稳兖州后,便开始东征徐州,以期望扫除兖州东面的威胁。

公元194年,曹操再次东征徐州,拔五城,至东海,多兴杀戮。忽闻心腹陈宫、张邈等谋反,引吕布入主兖州。

陈宫为何叛曹、投吕,他可曾后悔吗?

陈宫

一、陈宫谋反的原因

窃笑山东诸公,畏惧董卓如虎;唯长沙孙坚,可称大丈夫。

...

公元190年,王允、吕布谋诛董卓,天下敬服,不幸旋败,李傕、郭汜控制了东汉朝廷。

公元192年,李傕、郭汜派马日磾、赵岐出使关东,安抚关东豪杰,马日磾去了南阳袁术,赵岐则到了冀州袁绍的地盘。

那么该如何面对皇帝使臣,是否诚认李傕、郭汜控制的中央朝廷呢?

袁绍帐下的头号谋士沮授提出了看法,即宜迎大驾,安宫邺都,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这在当时既是王霸之略,更是忠臣贤士所应尽的本分,可惜袁绍不从。以致后来东郡太守臧洪大骂袁绍,“诸袁事汉,四世五公,可谓受恩。今王室衰弱,无扶翼之意,却想趁乱取利,希冀非常,恨我力弱,不能为国除害!”

当时曹操实力尚弱,自没有袁绍此刻的烦恼。但曹操坐稳兖州后,情形就不同了。陈宫、张邈等跟随曹操,迎立曹操的本意,是希望曹操能竭忠尽智,匡扶汉室。

在董卓为乱之时,就是陈留太守张邈、邈弟张超首倡义兵讨伐,可见忠心。

陈宫投曹操一事,不见正史记载,但从《三国演义》故事,也可附会一二,陈宫投曹操是为了兴复汉室的。

但此时的曹操政治智慧尚浅,和袁绍一个水平,因此毫不犹豫的拒绝了陈宫等人的建议,执意学袁绍趁乱取利,东征徐州,扩张实力。

然而,陈宫等人提出的可不单单是建议,而是合乎正义的要求。当正义的呼声,得不到满足时,走投无路的忠志之士陈宫、张邈等,便揭竿而起,引吕布入主兖州,背弃曹操,另投明主。

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仕。

陈宫为何叛曹、投吕,他可曾后悔吗?

吕布

二、陈宫选吕布的原因

公元194年,正是群雄并起之时,北有公孙瓒、袁绍,南有袁术、刘表,东有陶谦,西有李傕、郭汜、马腾、韩遂,还有益州刘焉、汉中张鲁、河内张扬等分州裂郡,而陈宫却单单选了吕布,这是为何呢?

陈宫不是不想寻个更好的主公,但上天不保佑汉室,并没给陈宫多余的选择。纵览当时的各路豪杰,李傕、郭汜乃跳出来的国贼,公孙瓒、刘表、刘焉等远水不解近渴,马腾、韩遂、张鲁、张扬等上不得台面,只剩下袁绍、袁术之辈。而此二人,皆非善类,臧洪大骂袁绍国贼,袁术比袁绍有过之而无不及。

那么陈宫为何不选寄居徐州的刘备呢?

一是正如袁术后来说的,不闻天下有刘备,陈宫也不知刘备何许人也。在此前的193年,刘备尚在青州当平原相,和陈留太守张邈同级,却远没有党人张邈的名气大,这一年曹操第一次讨伐徐州,刘备率部救援陶谦,被陶谦看中,留于小沛屯兵以备曹操

二是刘备实力、能力太差。陈宫等谋反,首先要考虑的第一件事,就是如何应对曹操的反击。而以刘备当时的人望、能力、兵力,绝不是曹操的对手。所以,即使陈宫知道刘备在小沛,也不会选择和刘备合作。

然而,吕布真的值得陈宫选择吗?

在当时的情况下,吕布确实是陈宫最好的选择,容某家摆摆龙门阵,显一显吕布的优势。

一是吕布乃忠臣也。董卓祸乱朝纲,关东豪杰畏卓如虎,不能除卓,反自相残杀。幸得司徒王允和吕布合诛董卓,拯救汉室于危难之间,一时名传九州,天下称叹。后王允死难,吕布逃到关东,尚背负王司徒的遗嘱,“替我谢关东诸公,努力以国家为念”。《英雄记》载:汉献帝河东曾召吕布来迎,吕布缺兵少粮,不能自去,上书谢罪。后曹操迎汉献帝迁都许昌,吕布又上书于天子,"臣本当迎大驾,知曹操忠孝,奉迎都许。臣前与操交兵,今操保傅陛下,臣为外将,欲以兵自随,恐有嫌疑,是以待罪徐州,进退未敢自宁"。吕布之忠,由此可见。

二是吕布名重于世。天下人畏董卓如虎,唯有吕布敢刺杀董卓,为国除害。卓既死,吕布之名自为天下义士所敬,甘愿为吕布驱驰,执马坠镫,冲锋陷阵。正因此,故陈宫等引吕布入兖州后,兖州各郡云集影从,纷纷响应,兖州8郡80余县仅剩3县为曹操所有。若刘备至此,焉能有此等效果耶?

三是吕布能征善战。吕布除自身勇猛外,身边还跟着高顺、张辽等猛将,虽然兵力不多,但战斗力不可小觑。此前在袁绍帐下时,吕布等随袁绍征讨黑山军,常与其亲近成廉、魏越等冲锋陷阵,屡破黑山军。在之后的兖州争夺战中,吕布却也表现了不俗的军事能力,吕布与曹操战于濮阳,相持百余日,胜负不分。后来发生旱灾、虫蝗,粮食短缺,曹操得到了袁绍的大力支援,而吕布却实力大损,终为曹操所败。

可叹,天命确实不在汉室矣。

陈宫为何叛曹、投吕,他可曾后悔吗?

曹操

三、陈宫的悔恨

曹操和袁绍最大的区别就是,曹操能吸取教训,袁绍则是将教训他的人杀了。

经过这次兖州之乱,曹操深刻认识到了错误,并吸取了教训。

公元196年,汉献帝终于逃离了西凉军虎口,流落到洛阳。觉悟了的曹操,率大队人马,西迎汉献帝,迁都许昌。

陈宫的愿望,在此终于实现了。只不过他现已不是曹操的智囊,而是吕布的坐上客。此时,吕布已夺了刘备的徐州,再次雄起,实力比兖州时也不差多少。

但陈宫的心已变!

一是公元196年郝萌谋反,却被部下曹性所杀。吕布问曹性,郝萌为何谋反?曹性答,受袁术谋。同谋者谁?再答,陈宫同谋。陈宫时在座,面红耳赤,吕布以宫大将,不问也。

二是陈宫与高顺不和。高顺之忠,无人怀疑。那陈宫与高顺一文一武,同为吕布左膀右臂,因何关系不好呢?高顺为人清白有威严,并非心胸狭隘之人。所以,唯有一种解释,陈宫不忠也。

三是吕布老妻之语。吕布危困之际,陈宫劝布出屯城外,以为掎角之势。结果吕布妻子说:"昔曹氏待陈宫如赤子,陈宫犹背曹投你。今将军厚待陈宫不过於曹操,而欲委全城,捐妻子,孤军远出,若一旦有变,妾岂得为将军妻哉!"

四是拒降曹操。曹操来伐时,声势浩大,吕布想投降,却被陈宫所阻。陈宫既已变心,何不就此投了曹操,反而拒绝投降呢。问题就出在吕布身上。陈宫深知吕布之不可用也,若让吕布成功降曹,以曹操的性格必会重用吕布,董卓、丁原之事恐要再来一次,故吕布非死不可。后刘备劝曹操杀吕布,也是同理。

五是临别遗言。曹操问:"今日之事当如何?"陈宫曰:"为臣不忠,为子不孝,死自分也。"

曹操问:"卿如是,奈卿老母何?"宫曰:"宫闻将以孝治天下者不害人之亲,老母之存否,在明公也。"

曹操问:"若卿妻子何?"宫曰:"宫闻将施仁政於天下者不绝人之祀,妻子之存否,亦在明公也。"

太祖未复言。宫曰:"请出就戮,以明军法。"遂趋出,不可止。太祖泣而送之,宫不还顾。宫死后,太祖待其家皆厚如初。

此番对答,陈宫已承认自己的大错,"为臣不忠,为子不孝,死自分也";然后便是向曹操提出了最后的政治建议,以孝治天下,以仁治天下!

此番情景,外人不懂,曹操懂了。

然而,陈宫再无颜辅佐曹操了,二人终是阴差阳错,就此永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