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明哥德巴赫猜想有什麼用?

月夜之星星


哥德巴赫猜想(Goldbach's conjecture)是數論中存在最久的未解問題之一。這個猜想最早出現在1742年普魯士人克里斯蒂安·哥德巴赫與瑞士數學家萊昂哈德·歐拉的通信中。

用現代的數學語言,哥德巴赫猜想可以陳述為:任一大於2的偶數,都可表示成兩個素數之和。

這個猜想與當時歐洲數論學家討論的整數分拆問題有一定聯繫。整數分拆問題是一類討論“是否能將整數分拆為某些擁有特定性質的數的和”的問題,比如能否將所有整數都分拆為若干個完全平方數之和,或者若干個完全立方數的和等。而將一個給定的偶數分拆成兩個素數之和,則被稱之為此數的哥德巴赫分拆。

哥德巴赫猜想在提出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毫無進展,直到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數學家從組合數學與解析數論兩方面分別提出瞭解決的思路,並在其後的半個世紀裡取得了一系列突破。目前最好的結果是陳景潤在1973年發表的陳氏定理(也被稱為“1+2”)。

事實上,在1900年,偉大的數學家希爾伯特在世界數學家大會上作了一篇報告,提出了23個挑戰性的問題。哥德巴赫猜想是第八個問題的一個子問題,這個問題還包含了黎曼猜想和孿生素數猜想。現代數學界中普遍認為最有價值的是廣義黎曼猜想,若黎曼猜想能夠成立,很多問題就都有了答案,而哥德巴赫猜想和孿生素數猜想相對來說比較孤立,若單純的解決了這兩個問題,對其他問題的解決意義不是很大。所以數學家傾向於在解決其它的更有價值的問題的同時,發現一些新的理論或新的工具,“順便”解決哥德巴赫猜想。  為什麼民間數學家們如此醉心於哥猜,而不關心黎曼猜想之類的更有意義的問題呢?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黎曼猜想對於沒有學過數學的人來說,想讀明白是什麼意思都很困難。而哥德巴赫猜想對於小學生來說都能讀懂。

數學界普遍認為,這兩個問題的難度不相上下。民間數學家解決哥德巴赫猜想大多是在用初等數學來解決問題,一般認為,初等數學無法解決哥德巴赫猜想。退一步講,即使那天有一個牛人,在初等數學框架下解決了哥德巴赫猜想,有什麼意義呢?這樣解決,恐怕和做了一道數學課的習題的意義差不多了。 

當年柏努力兄弟向數學界提出挑戰,提出了最速降線的問題。牛頓用非凡的微積分技巧解出了最速降線方程,約翰·柏努力用光學的辦法巧妙的也解出最速降線方程,雅克布·柏努力用比較麻煩的辦法解決了這個問題。雖然雅克布的方法最複雜,但是在他的方法上發展出瞭解決這類問題的普遍辦法——變分法。現在來看,雅克布的方法是最有意義和價值的。 同樣,當年希爾伯特曾經宣稱自己解決了費爾馬大定理,但卻不公佈自己的方法。別人問他為什麼,他回答說:“這是一隻下金蛋的雞,我為什麼要殺掉它?”的確,在解決費爾馬大定理的歷程中,很多有用的數學工具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如橢圓曲線、模形式等。 

所以,現代數學界在努力的研究新的工具,新的方法,期待著哥德巴赫猜想這個“下金蛋的雞”能夠催生出更多的理論。

哥德巴赫猜想不是一個弧立的數學問題。當年華羅庚教授倡導並組織研究這個難題,是有深邃的戰略眼光的。因為它是帶動解析數論、最終帶動數學向前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如果孤立地看待哥德巴赫猜想,或把它當做一個數學遊戲,可以隨便猜一猜,那就偏了。

目前看來,“1+1”這顆燦爛的“明珠”並非距我們“一步之遙”,而仍在遙遠的“天邊”,在用今天最先進的“宇航工具”都不易到達的地方。

當代中外研究數論的專家終不能使“猜想”變為“定理”,實在不是由於他們不思努力、不想摘那“皇冠上的明珠”。數學理論有一個由粗到精的邏輯嚴密化過程,要靠長期的積累,有時會長達數十年,幾百年,甚至上千年。

曾與其兄潘承洞在數論方面一起做出重大貢獻的數學家、北大教授潘承彪感慨地說,搞數論研究的人誰不想摘取那顆“明珠”啊,但那只是一種理想,按目前國際數學界的理論發展水平,看來在相當時期內是難以達到的。

王元教授編輯了《哥德巴赫猜想》一書,彙集了世界上最優秀的論文20篇。他在該書前言中寫道:“可以確信,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中,有待於將來出現一個全新的數學觀念”。這已成為中國數學界同仁的共識。


高維宇宙觀


首先說1+2的陳景潤並沒有真正證明哥德巴赫猜想,他證明的是一個哥德巴赫猜想的子集 所謂的“每一充分大的偶數是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兩個素數乘積之和” 也就是 1+2 .

這也是目前中國數學家的最大成就了(沒有之一)。


證明哥德巴赫猜想有什麼用,首先我們先看一張圖:

這張圖才是哥德巴赫猜想,黑色的偶數總會在藍色和紅色的奇數交叉點上有一個等值的和。

例如24= 11+13 = 7+17 = 5+19 是不是一個很美麗的結構?

而從目前哥德巴赫猜想的計算中我們可以看到的圖表還有一個更美麗的拆分圖表:

它是1000000以下的偶數的哥德巴赫分拆數是不是很漂亮?

首先這就夠了,所謂數學的最終結果是真理和美。


對於我們的用途,哥德巴赫猜想是一個基本的但還沒有被人類所認知的數學領域,人類其實對數學的研究還不足1%,很多的數學領域我們還都沒有接觸過呢!

一旦破解數學謎題那麼能產生的影響就是深遠而巨大的。

例如圓周率、例如e=2.71828182845904523536……這些東西都深入的進入了我們的科學研究和生活中。

哥德巴赫猜想如果能最終證明,最次也會給我們帶來一個新的無理數或者一個超越數。但很有可能哥德巴赫猜想能給我們帶來一個新的算法(類似於加減乘除開方平方指數運算……)


但目作為前凡夫俗子的一員W君更傾向於覺得分項很美。並且,有刀匠用哥德巴赫分項圖表的形狀做了一把刀子,據說鋒利無比。

當然,這和黃金分割做成的紙張形狀讓我們看了舒服無比一樣,數學,是存在於宇宙的每個原子內的。與生俱來的優雅。


軍武數據庫


那用處可大了!比如:

《哥德巴赫猜想與宇宙的關係》

2018.1.6

哥德巴赫1742年給歐拉的信中哥德巴赫提出了以下猜想:任一大於2的偶數都可寫成兩個質數之和。因現今數學界已經不使用“1也是素數”這個約定,原初猜想的現代陳述為:任一大於5的整數都可寫成三個質數之和。

從關於偶數的哥德巴赫猜想,可推出:任一大於7的奇數都可寫成三個質數之和的猜想。後者稱為“弱哥德巴赫猜想”或“關於奇數的哥德巴赫猜想”。若關於偶數的哥德巴赫猜想是對的,則關於奇數的哥德巴赫猜想也會是對的。弱哥德巴赫猜想尚未完全解決,但1937年時前蘇聯數學家維諾格拉多夫已經證明充分大的奇質數都能寫成三個質數的和,也稱為“哥德巴赫-維諾格拉朵夫定理”或“三素數定理”。

...........................................

我們的宇宙創造者不僅是最偉大的量子科學家,同時更是最偉大的數學家.所以他一定是以各種高難的數學模式來創造宇宙裡的一切事物,當然包括了稱為"人類"的還處於低級智慧生命狀態的物種.

作者在前面的二篇文章裡己講過了天文學裡最難以令人理解或很難被人類所贊同的定理:孿生素數定理與梅森素數定理.

今要講的卻是困擾了數學家們許多年的歌德巴赫猜想與宇宙的關係是什麼?這個事也叫:歌德巴赫定理.

你若不屬於求知熱情很旺盛的人物,還請千萬不要看作者寫的任何文章,因作者有一大愛好:盡喜歡講別人從未聽說過的真相.而且還是別人基本都無力判斷真偽的真相.但我卻都是可以細細道來的真相.

言歸主題,歌德巴赫猜想的正確性與宇宙大智相符率達到100%.其原因很簡單,歌德巴赫在他還活著的時候發現了"上帝"制定的這項數理.只是他不知該如何證明此數理是否無誤?

那麼將此數理投射到宇宙中會發現什麼呢?

答案:宇宙中出現的每個星系裡存在的每一個黑洞天體都是由三個恆星發生結合從而最終演化而產生的必然現象.即每一個黑洞=不同智慧的三個恆星結合體的演化物.也表明每一個黑洞靈魂所擁有的超凡智慧一定是來自三個不同的恆星靈魂實現卓越溶合之後的產物.無一例外.這就是真相了.

你若很懷疑作者的陳述當然是你的權利,你儘可以親自去見"上帝"諮詢一下即可得到最靠譜的答案了.若你死活都怎麼也見不著"上帝\

宇宙時空聯盟


正面回答:人類在解決具體問題過程中,會發明或發現新的理論,而理論又會指導人類應用於更多的實踐中。從歷史上看:阿貝爾與伽羅華在解五次方程時,創立了“群論”;歐拉在解決哥尼斯堡七橋問題時,創立了“拓撲學”;牛頓在解懸鏈線問題時,創立了“微積分”……今天,無論是手機電腦,還是飛機火車,無論交流電傳輸,還是互聯網,無論電池芯片,還是一棟建築……所有這些應用的背後和底層,都有這些純科學的影子和支撐,只不過我們看不到罷了。——飛機有用,但伯努利在發展流體力學時,是大約300年前,當時世界上連自行車都沒有!居里夫人在提煉鈾時,誰也不知道這東西能做核電站,甚至原子彈!牛頓提出三大定律時,絕對想不到,整個地球上人類所有宏觀力學活動,從飛機到火車,從建築到橋樑,甚至大氣運動與天氣預報都要基於三大定律!麥克斯韋方程組提出後100多年,人類才發明交流電和發電站。沒有牛頓麥克斯韋特斯拉的理論,就沒有今天的發電站和交流電!

反面回答:達芬奇的蒙娜麗莎有什麼用?李白杜甫的詩有什麼用?貝多芬的交響樂有什麼用?


觀滄海5510


哥德巴赫猜想被譽為數學皇冠上的明珠,也是久負盛名的近代世界三大數學難題之一,自從提出至今快300年的時間,也沒有人能夠給出完整證明,可見其難證之程度。

哥德巴赫猜想是數學家哥德巴赫於1742年在寫給歐拉的信中提出來的,在寫給歐拉的信中,哥德巴赫提出了一個這樣的猜想:任意一個大於5的奇數都可以寫成三個素數之和。但是作為提出這一個猜想的人,哥德巴赫卻沒有能夠給出證明,於是只好求助於大名鼎鼎的數學家歐拉。

歐拉這個人相信大家都有了解吧,被譽為數學王子的他的確名副其實,有人說,作為一個算法學家,歐拉從來沒有被人超越過。但是遺憾的是,直到歐拉去世,他也沒有能夠證明哥德巴赫猜想,一直到現在,幾百年過去了,哥德巴赫猜想也沒有被完全證明。

1742年6月7日,哥德巴赫寫信給歐拉,提出了一個著名的猜想,他發現隨便取一個奇數,都可以把它寫成三個素數的和,例如77=53+17+7,例如461=257+199+5,這樣的例子太多了,隨後哥德巴赫猜想,任何大於5的奇數都是三個素數之和。後來歐拉回信,他說這個命題看起來是正確的,但是他也給不出嚴格的證明,同時歐拉將這個命題深入一步,提出了任何一個大於2的偶數都可以寫成兩個素數之和,但是對於這個命題,他也不能給出證明。

1966年,中國數學家陳景潤證明了“1+2”成立,也就是“任何一個充分大的偶數都可以表示成兩個素數之和,或者是一個素數和一個半素數之和”。哥德巴赫猜想這麼難以證明,那麼如果成功證明,有什麼意義呢?其實在沒有證明之前,誰也不知道這到底有什麼意義,但是在證明的過程中,可能會衍生新的數學分支,用於解決這一問題,這對於數學的發展意義重大,畢竟有了當前數學無法解決的問題,數學家們肯定得想,是否是因為當今的數學理論不能解決這一問題呢?

其實世界性的數學難題多了去了,而當今的數學界對於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興趣卻沒有以前那麼強烈了,倒是另外有一個猜想,同樣也是世界性難題,那就是黎曼猜想,而黎曼猜想同樣難以證明,提出百餘年了,也沒有被證明。在當代數學界中,普遍認為最有研究價值的問題就是黎曼猜想了,如果黎曼猜想能夠被證明的話,那麼很多問題就會迎刃而解,但是對於哥德巴赫猜想目前還不知道如果證明了將有何作用。只能說哥德巴赫猜想容易懂但是不好證明,但是黎曼猜想對於一般人而言,恐怕是都很難讀懂,所以更多的人對於哥德巴赫猜想更關注。


鏡像宇宙


是的,我想哥德巴赫猜想很多人都知道,它是近現代三大數學難題之一,有無數的數學家都企圖證明它,但僅就目前人類還沒有解決這個難題。

可能你會問我哥德巴赫猜想到底有什麼用,為什麼人類非要去證明它?答案是不清楚,因為沒人知道哥德巴赫猜想有什麼用。

舉個例子好了,公元前11世紀的時候,西周的數學家商高就發現了勾股定律,但當時的人們根本就不知道勾股定律有什麼用。

結果勾股定律導致了人們發現無理數,使得人類在數學這個領域更進一步,所以哥德巴赫猜想本身沒有什麼,有的是人類在證明它的過程當中,可能會發現一些新的數學方法或者理論。

這些新的數學方法或者理論,可能就是人類開啟下一個時代的鑰匙,我再舉個例子好了,在19世紀中期的時候,一些科學家就提出了微分不變量理論。

那麼在微分不變量理論的基礎上,人們又發展出了張量分析,而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就是在張量分析上建立起來的。

我想19世紀的那些數學家們絕對不會想到,他們提出的微分不變量理論,竟然會對後來的人類社會造成如此之大的影響。

所以我們今天看哥德巴赫猜想可能沒什麼用,但人類極有可能在證明哥德巴赫猜想的過程當中,發現一些可以左右人類歷史發展的新發現.....


種植恆星


本回答上了頭條首頁,看來,頭條審核員也是數學精英。

🌺🌺🌺🌺🌺

哥猜內容:任何一個大於或等於6的偶數,都可以表示成兩個質數之和。

哥猜證明:質數就是奇數(但奇數不一定只是質數,也可以是合數),任何兩個質數相加,就是兩個奇數想加,必定是一個偶數,證畢。

🌺🌺🌺🌺🌺

由此看來,哥猜的證明其實很簡單,只是被一些人神化了,複雜化了,搞得玄乎其玄,以致讓很多人迷惑不清。本證明採用逆向法,否則,人類用其他方法證明不了哥猜。

🌺🌺🌺🌺🌺

實際上,哥猜理論成立,但沒有什麼意義與作用,數百年來,很多人嘗試證明哥猜,都以失敗而告終。嚴格說來,哥猜不存在有證明,它只是任何一個大於或等於6的偶數的固有特性,就像每個人都長有兩隻手,每隻手都有五根手指一樣,不存在有證明!硬要證明,那就是兩隻手,十根手指,長在一個人身上!



用戶創維


用來,掃蕩神學,中國人講,陰陽平衡,一個奇數,後邊,必然是個偶數,西方神學,三位一體,用數學,推翻三位一體,三位一體,同樣,跟中國古人的,陰陽平衡,同類。陰陽平衡,是宇宙法則,數學也不例外,哥德巴赫猜想,想推翻,陰陽平衡法則,一個陽數,可以用三個,不可分的純陽數合成,打破陰陽平衡法則,證明三位一體,是純陽數,不含有陰數,違反陰陽法則,所以,不用證明,不會成立。《偶數+偶數+奇數=奇數》,《奇數+奇數+奇數=奇數》(三位一體含奇偶)(三位一體含陰陽)陽數分三節=三個獨立陽數,違反宇宙法則,不用證明,哥德巴赫猜想,純系偶然,有限法則。就像西醫,玩有限法則,這是發炎,上抗菌素,結果,癌症了,這叫有限法則,結果,癌症了,遇到無限法則,回家,學喝古醋,癌症沒了,已經規定,有限法則為科學,無限法則,不符合科學,就是規定,人人必須死,不死,不科學,所以,啥叫人類,腦殘才是人類,我已經證明出來,人類是個腦殘品,廢物點心。


阿彌科學


世界上許多有重要價值和意義的人和事物,以現代社會世俗的眼光看,都是沒有什麼用的!這是一個認識誤區!沒有用的或暫時沒有用的,不代表就沒有價值和意義!著名數學天才陳景潤先生,就曾經被一些目光短淺的俗人認為是傻瓜,書呆子,最無能,最沒有用的一個廢物!然後事實證明陳景潤先生是一位很了不起的科學家,得到周總理,鄧小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稱讚和接見,成了全國人民的學習榜樣!按照俗人的看法,陳景潤先生研究世界數學難題哥德巴赫猜想,證明1十2是沒有什麼用的,純粹是浪費時間和精力,這種見識當然非常可笑!常聽一些人說:下棋,搞體育比賽,畫畫,拍電影,演戲,唱歌,跳舞,寫書法,寫小說,寫詩,發射飛船到月亮上去,造航母,造那些導彈,核武器等等都是沒有什麼用的,研究紅樓夢,甲骨文,敦煌藝術,考古都是沒有什麼用的,在這些人看來,人生就是要有錢,有權,吃好穿好住好玩好活好是最現實的,最有用的,其它什麼都不重要,這種認識豈不好笑麼?


用戶110781685223


能獎勵100萬美元,滿意否?

曾經畢達哥拉斯也遇到過像你這樣的人,給了他3個金幣打發走了。

研究數學不是想有沒有用,而是源於純粹的對永恆知識、真理、智慧的追求,是為了數學而數學,是一種精神追求。

可能你永遠不會明白,現實與功利主義者。 人類所享受的科技,理性方法制度,不過是數學洐生的微不足道的副產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