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工資買房從始至終都是“幻想”,靠父母買房要體諒父母的不易

對於如今的高房價很多朋友都提出過自己的憂慮和不滿,可以說句實在話對於絕大多數朋友來說僅僅依靠工資收入買房越來越不現實了,一套房掏空三代人已經成為稀鬆平常的事情,藉此機會簡單談談高房價這些事。

不僅僅是一線城市的房價高,其他二三線城市的房價也不低,甚至四五線也讓人“望而卻步”

前幾年出現的一種勢頭“逃離北上廣”其實多數原因就是因為很多漂客在這些一線城市漂泊十幾年後仍然無法獲得“立足之地”才不得已逃離。但是逃離後大家發現另一個問題,似乎其他城市的房價也不低,相比於一線城市的動輒5萬多一平米的房價來說,1-2萬的房價均價在其他城市也稀鬆平常。幾點觀察:

靠工資買房從始至終都是“幻想”,靠父母買房要體諒父母的不易

一線城市

第一、無論什麼時候一線城市的房產都無法通過工資收入獲得(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從建國到現在都一樣。前一段時間整理數據看到了這樣一組數據跟大家分享,從2008年到2018年10年期間我國的房價平均上漲2.31倍,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為2.89倍。如果僅僅從增長的幅度來看,確實房價上漲的速度是低於收入增長的。但是迴歸到10年前,真正能夠靠工資買房的人有多少呢?說句實話,買得起還是買得起,買不起的也買不起。

第二、高房價的問題已經存在至少20年了,真正依賴工資收入購房的少之又少。之所以如今購房有“一套房掏空三代人”的說法,只是因為85前(年齡)的一批人思想觀念跟如今90後、00後觀念不一樣。85前出生的很多朋友都不習慣於問老人要(借)錢(父母多數是50年代或60年代),買房多少都是抱著自己掙錢買房的心思,但是房價高速上漲的速度遠遠高於收入增長的速度。而90後們則心態完全不同,包括90後的父母(多數都是70後)也對於如今的高房價時代也能夠理解,這也是為何如今多數年輕朋友購房能夠很容易得到雙方家庭支持的原因。

靠工資買房從始至終都是“幻想”,靠父母買房要體諒父母的不易

一線城市

如今想要購房,父母必要的支持是肯定的,但是子女要體諒父母的難處

第一、從客觀來說父母並沒有為子女購房(付首付)的義務,只是說中國式父母太過偉大。我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過這個觀點,中國式父母可以說是全球最偉大的父母,不僅僅要撫養子女的成長、教育、結婚等,還要為子女帶孩子等。可以說全球目前為止很少有國家的父母是這樣為子女付出的,當然作為子女來說要理解父母的付出並不是必須的。之前就看到過這樣的一則新聞,因為父母沒有能力給子女付首付款,得到了子女的謾罵,這樣做肯定是不合適的。

靠工資買房從始至終都是“幻想”,靠父母買房要體諒父母的不易

購房者

第二、對於多數人來說,工資收入絕對不能成為唯一收入(不是鼓勵不做好本職工作)。如今時代變了,但是不少朋友的掙錢思路還是老套路。依靠工資收入水平的提高是遠遠不能滿足日常的消費需求的,作為新時代的年輕人來說利用閒暇時間開拓思路,多點掙錢的門路才是根本。在大城市打拼的朋友應該知道,有點兼職收入已經成為稀鬆平常的事情,甚至有些公司也不阻礙這種行為。兼職做家教、送外賣、寫作、代價等,都已經成為如今社會人生活的一部分。曾經就看到過這樣的一個段子,一女子晚上下班回家叫的滴滴,上車後才發現開車的是自己的直屬經理。生活在大城市真的不易,唯有自己努力奮鬥才行。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綜述,“城市房價高,我要回農村”這句話已經不現實了,面對很多因為工作或者子女教育原因把戶口從農村遷移到城市的朋友來說,唯有在城市更加努力拼搏才是唯一出路。高房價問題已經逐漸成為社會性問題,已經引起了重視,相信會得到解決的。

各位覺得呢?原創不易,喜歡記得點贊、轉評、關注,更多優質內容繼續貢獻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