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銀行”到底是底啥東西?對養老有何作用?

作者童其君系中國知名財經評論員

10月29日13:30,貴州遵義黃泥坡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一派喜氣洋洋。上百名老年人在這裡聚集一堂,他們身穿紅色馬甲,上面標誌“遵義義工”字樣,個個精神飽滿,神采奕奕,精神頭那是槓槓的。他們多為老黨員、老教師、老軍人、老幹部、老文體愛好者“五老志願者”,將成為首批“時間銀行”的儲戶,為高齡老年人提供服務記錄時間,並在本人有服務需求時提出兌換並享受“時間銀行”試點項目內的服務。

“時間銀行”到底是底啥東西?對養老有何作用?

所謂“時間銀行”,是指志願者在為他人提供志願服務後,相關平臺將其志願服務的時間記錄存儲起來,將來,這些時間儲蓄可用來換取他人為自己提供服務。這種公益服務模式在互助養老領域使用最為廣泛。

作為“時間銀行”施行平臺的貴州百孝坊養老服務連鎖機構探索的志願式互助養老就是指現在低齡的老年志願者,通過對年邁老人提供服務並儲蓄服務時間,當他們老了需要幫助時,再從時間銀行獲取相應服務時間,由後續的志願者為他們服務,這樣來推動和促進互助養老的可持續發展。平臺對“時間銀行”的法律地位、儲戶權利義務及責任、儲戶管理、培訓時數、儲蓄時數等都做出明確規定,將為其良性運行提供法律支撐和制度保障。而在很多原先就投身於養老服務志願者行列的低齡老年人看來,為高齡老年人提供服務並在“時間銀行”程序上記錄服務時間,這樣的方式是一份榮譽,也是一種新的動力。筆者認為,在目前尚未形成社會化養老機構,還是以傳統式家庭化養老形式為主,老人的晚年生活,與子女的盡孝程度息息相關的當下,利人利己的“時間銀行”志願式互助養老值得推廣。

“時間銀行”到底是底啥東西?對養老有何作用?

傳統的養老志願服務,倡導的是無私付出,不求回報,一般都帶有公益性質。世界的改變不是少數人做了很多,而是每個人都做了一點點。而“時間銀行”志願式互助養老像銀行的儲蓄存款原則一樣,存款自願,取款自由,在傳承養老志願服務姓“公”的原則下,巧妙地引入先存後取機制,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讓志願者在為他人提供志願服務後都有回報,當然這個回報不是“以資鼓勵”,而是以備自己今後不時之需時換取同等時間的養老護理服務等。這樣一來,養老志願服務不僅利人,還利己,真可謂是“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時間銀行”到底是底啥東西?對養老有何作用?

此外,“時間銀行”志願式互助養老不僅緩解了專業人才緊缺、政府資金有限等矛盾,還能通過“時間幣”抵扣等形式,提醒老人制訂科學的養老規劃,好處多多。在可視的預期下,這種充滿多贏模式的“時間銀行”志願式互助養老,只要完善模式,就能發揮“1+1大於2”效應,吸引更多人未雨綢繆參與進來,最終形成不錯的互助養老循環,從而不斷提升老人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

“時間銀行”到底是底啥東西?對養老有何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