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青龍街


亳州青龍街


明朝時,亳州出了“塗半仙(保坤)”,他差點“成龍”之後,朝廷挖了他的屍身,活活挖出一條“龍溝”,直通渦河,破了他的“風水”,欽天監的官員又發現了“王字街”氣運旺盛,亳州依然有王氣,又在“王字街”的一橫右邊——咸寧街西頭打了一眼井,變成了“玉字街”,才放下心來,稟告朝廷,削了亳州王氣。不再防範亳州。

幾十年過去了,隨著甲子輪迴,五行變易,南城門以內,又形成了一條長長的東西街,這條街連著“兩個湖泊”:東頭,是柳湖書院,南城牆邊有一座“柳湖”,沿湖皆垂柳,春發萬千條,湖水呈綠色,荷花紅如桃;西頭是孔廟,廟旁的黌學南邊,有個小湖叫“硯瓦池”,明顯是因為靠近黌學,池水洗硯、勉勵學子的意思——但誰能真正在池塘裡洗墨硯、煞風景呢。這個大水塘也是四季碧波盪漾,綠蔭養目。

這樣一條長街,逶迤曲折,頭尾連接兩個小湖,格外的顯出秀美,如一條小龍蜿蜒前行。一街兩巷的居民,享受著安閒平靜的生活,春日踏青、夏日賞荷,秋陽垂釣,冬雪映水,四季看不完的美景,都格外喜愛這裡的風物人情。

因為兩個青色小湖泊的原因,這條街,叫青龍街。

這一日,來了一個遊方的和尚。他在街上化了齋飯,席地而坐,吃完,在柳湖裡洗淨了手臉,沿湖看了一遭,面露異色,順著青龍街又到了西頭的硯瓦池,反覆相看了許久,坐在街上長吁短嘆起來。

街上有大戶人家,姓劉,見這僧人神色奇怪,似瘋似顛,出來探問,這僧人拄著錫杖站起來,滿臉悲憫之色,合掌說:“不瞞施主,貧僧雖是方外之人,但跟先師學習過堪輿之術,剛才一番相看,施主,這條街,亦喜亦憂啊!”

二人談話,驚動了鄰居,圍上來很多人觀看,劉家家主問:“老禪師,敢請指教,喜是何喜,憂是何憂?”

老和尚說:“亳州自古有王氣涵養,塗保坤是我師兄,他身死魂消,但經過這幾十年的變遷,亳州王氣又漸漸積聚起來,這條街,就是王氣氤氳而成的一條青龍,已經成形,再過十年八年,等它元氣積聚,魂魄甦醒,就要入世了,說不定這條街會出現一個成王成霸的人才——風水寶地已經成形,這是喜。”

長嘆一聲,老和尚接著說:“成王也有可能敗寇,造反革命,那是滅九族的營生,只怕成功之前,這一條街的人都得面臨生死流離!戰火一起,不知誰生誰死,不知這滿街之人,能活下幾個,這是為天下蒼生憂!”

說完,老和尚一頓柺杖,順著大路出南門走了。

劉家是街上大戶,歷代書香之家,熟知史書,知道和尚所言,很有道理。當即召集街坊鄰居德高望重者商議,眾人一致同意,先重金聘請南京城裡著名地師前來相看,再定取捨。

風水師認認真真觀察著青龍街地勢、走向、依託,斷言,這是一方尚未成熟的“龍地”。為免日後之禍,眾人請地師想法把這塊寶地風水“破了”。有錢好辦事,在地師的指點下,青龍街從“龍咽”處開了一處南北街,起名“青雲路”,活活的把“青龍”街截成了兩截,又把龍爪上的四條小街改道堵上,斷了龍爪。最後,眾人集資,在“龍尾”處柳湖邊上建了一座火神廟,燒斷“龍尾”;在西頭硯瓦池的兩個小島上,各建了一座“火星閣”,活活地把“青龍”的兩隻眼睛燒瞎了。

也許是地師的指點見了效果,青龍街從那以後,平靜過了三百多年,也沒出過開創江山的人物,當然,也沒有惹來被人屠戮的禍患。

現在,柳湖早已填平,硯瓦池上的“火星閣”也早已譭棄,這段“青龍街”出真龍的往事,也漸漸淹沒無聞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