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為縣連續十二年實施新農合民生工程 成效顯著

2007年,安徽省在全國率先實施民生工程,無為縣新農合應運而生。十二年來,無為縣始終秉持“為民辦實事,為民辦好事”的“初心”,強化使命擔當,勇於開拓創新,群眾民生保障不斷改善,逐漸形成以人民為中心的改革新成效。

一是參保率和籌資額逐年穩定增長,保障有能力。啟動初年參保率就達到了84.6%, 2011年提升到98.8%。一直到2019年,參保率都保持在98%以上,參保人數在100萬以上;個人籌資標準由開始的每人10元提高到220元,各級財政補助由每人40元到現在的520元,籌資總額從啟動初年0.5億元到現在的7.6億元。截止到9月底,十二年來無為縣新農合共計兌付報銷款47億餘元。

二是群眾受益面和受益率穩步提高,保障有成效。群眾敢看病:住院人次由2007年的2.7萬人次到現在的10萬人次。群眾看得起病:實際報銷比例從啟動初年的30%到現在的約60%;封頂線不斷增長,由首年2萬元到現在的30萬元。從受益率和報銷比例綜合來看,群眾綜合報銷受益相當於增長了8倍(不含物價因素)。

三是大病保險從無到有漸加強,保障有重點。為解決新農合在重大疾病上的“短板”,有效遏制“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2014年無為縣試點大病保險制度,從開始最高報銷10%到現在最高80%,封頂線也由最初的5萬元增加到現在的30萬元。重大疾病的保障作為基本醫保的重難點問題,保障力度持續增強顯成效。6年間,無為縣新農合大病保險共支付17240萬元,惠及60820人次。

四是即時結報受益點全面鋪開,保障有廣度。所有縣內和毗鄰市大部分公立定點醫療機構(包括村級衛生室)與新農合信息系統互聯互通,實現數據實時傳輸,既方便了群眾在外就醫即時結報,又方便了新農閤中心遠程統計分析,更兼具監督定點醫療機構的收治患者次均費用、藥佔比、可報比等核心指標。即時結報業務由啟動初年的25家增加到現在的340家,“即時”觸角延伸到群眾“家門口”。

五是惠民措施不斷創新優化,保障有溫度。2009年,取消轉診和村委會兩項證明,讓群眾少跑路。2010年,取消醫保卡和慢性病就診證,用居民身份證代替。一張身份證通行新農合所有業務。2012年該中心許下 “不讓您跑冤枉路”“不辦結不下班”莊嚴承諾,並將承諾掛在辦事大廳醒目位置,比“最多跑一次”改革提前了足足四年。2016年,該中心與銀行實時對接,實行報銷款打卡發放,減少支票取現流程,杜絕現金安全隱患。

六是基金監管措施全、力度大,保障有章法。建章立制,細化舉措,內控制度完善。先後制定、下發和完善了《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監督管理辦法》、《無為縣新農閤中心審核工作制度(2018版)和相關崗位職責制度》、《進一步加強和規範貧困人口慢性病(特慢病)合理檢查、用藥等監督管理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監管文件,讓制度建設管好人財物,層層推進,架起基金安全“保障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