澠池:以7000年仰韶文化為名,釀得世界一流美酒

“所有名酒離不開好山、好水、好氣候,好糧、好果、好酒匠,陳釀、陳貯、陳年酒。故而,產區和歲月是世界名酒最重要的兩大價值。”

——中國酒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宋書玉

“酒之精妙在於藏,藏之妙器在於陶。彩陶坊地利洞藏系列,產自世界美酒特色產區河南澠池,養自地下洞藏酒窖。”

——中國白酒工藝大師、國家級白酒評委、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侯建光

以彩陶坊酒產地河南澠池代表豫酒榮膺“世界美酒特色產區”、仰韶酒業即將發佈“彩陶坊地利洞藏”美酒為契機,特策劃撰寫《世界美酒特色產區——澠池》系列報道,解讀世界美酒的產區表達、弘揚世界品質的豫酒標杆。

澠池:以7000年仰韶文化為名,釀得世界一流美酒

即將面市的陶香洞藏美酒。

澠池,一座屹立於世界東方的文化之城

澠池,古名“黽池”,以池內注水生黽(水蟲之一種)而得名。北魏酈道元《水經注》的“洛水之北有熊耳山,山際有池,池水東南流,水側有一池,世謂之黽池矣”,論證了“澠池”的得名由來。早在周武王伐紂時就有澠池關,約在公元前279年-前249年,秦朝在這裡正式置縣,建立起了完備的行政體系。

近代,澠池還被國際公認為人類遠祖的起源地。於澠池縣南村鄉出土的世界最早的具有高等靈長類哺乳動物特徵的曙猿化石,把類人猿出現的時間向前推了1000萬年。

當然,澠池最為世人熟知的莫過於它璀璨厚重的仰韶文化和仰韶酒文化。7000多年前,作為中華文明的第一縷曙光,仰韶文化照亮了中華文明前進的征程,並在酒香的綿延瀰漫中芬芳了華夏文明飛騰激越、源遠流長的恢宏畫卷。

文化,是一座城的靈魂,一座城因文化而有了底蘊和氣質。一方水土不只養一方人,一個地區特有的文化,也在漫長的歲月浸潤中滋潤和哺育出了這個地區風味獨特的諸多物產,譬如那一罈出身地下萬噸恆溫洞藏中的仰韶美酒。

仰韶,世界文明中最鮮明、最特別的符號之一

中華文明在世界文明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在浩若煙海的中華文明星空中,仰韶文化作為其肇端無疑又是其中最為璀璨奪目的。

7000多年前,當全世界大都還處在矇昧狀態的時候,黃河流域旁的仰韶先民已在這片廣闊肥沃的土地上刀耕火種,勞作生息,創造了以彩陶文化為代表的仰韶文化。仰韶人制作的陶器以紅陶為主,器形有盆、缽、罐等,器物表面有魚紋、人面等圖案,將自然界的節奏、形體、色彩之美表達得妙趣橫生,亦為整個中華文明塗上了絢麗的色彩。

仰韶酒,濃縮7000多年華夏文化的厚重味道

在河南和整個中國白酒行業,仰韶彩陶坊早已成為一張熠熠生輝的地域名片。無論是外在靈秀古樸的彩陶瓶,還是內在吸納了地下萬噸恆溫洞藏靈氣所得的陶香酒,都無不散發著中原文化和華夏文化的渾厚氣息。近些年來一系列的考古發現,也充分印證了中國白酒起源於仰韶文化時期的觀點。

2017年第2期《中原文物》的《早期陶器、煮粥、釀酒與社會複雜化的發展》一文中,國際著名考古學家、美國斯坦福大學東亞語言與文化系劉莉教授對仰韶文化遺址出土的以小口尖底瓶為代表的陶器作出如下論述。

“尖底瓶的器形特殊,其錐狀的底部有利於釀酒過程中沉澱渣滓(穀物的穎殼等),與現代釀造啤酒使用錐狀體的容器具有同樣的原理;其小口可方便密封,有利於發酵,這是因為酒的釀造過程需要在缺氧的環境中進行……這一現象說明,使用尖底瓶釀酒的傳統在仰韶文化分佈區是一個普遍現象。”

“陶器的產生及其形制逐漸向複雜化發展的過程與食物加工的方法有密切關係,而煮粥與釀酒是早期陶器的重要功能。”

在仰韶文化的肥沃土壤上,誕生世界美酒是一種必然;而甘洌醉人的陶香美酒,也持續澆灌著頎偉挺拔的仰韶文化之樹,使其枝繁葉茂、生機無限!7000多年前,仰韶人用陶製酒和儲酒;7000多年後,現代仰韶人依然在用陶釀酒和儲酒。在澠池這片文化沃土上,“為中國酒業引領世界消費而持續精進,使仰韶文化成為影響人類的偉大智慧”,現代仰韶人一直矢志不渝地奮進在路上。(劉 松/文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