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歌手的四個唱功等級,改變大眾對唱功的扭曲理解

人們很樂意給不同行業的從業者分個高下,這件事兒放到音樂圈兒,就演變成了幾年前所流行的“高音合集”“高音排行榜”。

“唱功”這個詞是近些年的產物,它緣起於樂評人之手,發揚自綜藝選秀節目,玩兒爛在互聯網的手裡。如果說唱功是本《武功秘籍》,發聲技術為上半卷,那麼唱商就是下半卷。就如同金庸說武功分為“招法”和“內功”一樣。音樂綜藝節目將其競技化,試卷化後,人們對唱功則產生了一種片面的理解,不斷地放大“招法”,而“內功”則被忽視的一乾二淨。

這篇文章說點兒專業的內容,來解釋一下唱功的空中樓閣

華語歌手的四個唱功等級,改變大眾對唱功的扭曲理解

一、綜藝節目對唱功的片面解釋

一個歌手的現場若要唱的好,需要的是聲音技術,共鳴、聲壓、氣息、力量等硬技術等指標,這些都是技術活、硬功夫。你要舉個例子,那它跟健身差不多,只要不是先天缺陷,找對了方法拼命練結果都差不差。

這種露骨的技術表現很容易被大眾理解,無論你是否熱愛音樂,聽兩首孫楠、韓紅總能get到點。也因此,這成為了音樂綜藝節目的賣點,《中國好聲音》《中國最強音》《中國夢之聲》甚至《星光大道》。

觀眾聽這類歌手多半是聽現場,追求高音的刺激、低音的震撼、共鳴豐富、動態的變化。這倒也拓寬了音響發燒友的測試面,低音要聽趙鵬,中音要聽蔡琴,高音要聽維塔斯?不,要聽勞拉菲賓。 ​

我很敬仰那些全是用自己的技藝與修養來搭建起自己藝術體系一磚一瓦的藝術家。細心鑽研一門技術本就是值得敬佩的事情。況且如果聲音技術不過關,唱現場很容易被樂隊蓋過,甚至聽不見人聲,比如一眾的民謠歌手。音樂綜藝節目對於唱功的解釋僅限於此,其只告訴了大眾一半真理,就如同只有一半的武功秘籍,讓樂壇在之前的五年時間裡走火入魔。

華語歌手的四個唱功等級,改變大眾對唱功的扭曲理解

圖片來自360圖片

二、唱功的空中樓閣

如果說大多數選秀歌手只練成了“發聲技術”而缺失了“唱商”,那有沒有反過來的例子,即“唱商”過人,但“發聲技術”缺失的。

有,在這裡分為了幾個不同類型的歌手

1、聲音性感突出,發聲方式詭異

孫燕姿

早期的孫燕姿聲音有很大的問題,位置聽起來很淺,嘴裡像含有東西在唱歌。直白地說就是奇怪的大白嗓。當年超女快女火熱的時候,還經常出現模仿孫燕姿的人,先是鼻子不通,接著是嘴裡含著一顆滷蛋,這些人把孫燕姿的問題都學到了,而孫燕姿的長處確是一點兒沒學,或者說沒法學。

比如孫燕姿音色本身很有氣質,極具唱片價值,因為她音色裡的性格以及質感,在錄音棚裡可以把一首歌的情緒化,驕傲,堅強,甚至做作都表現出來。比如她的那首《逃亡》,至今沒有歌手能完美地詮釋其中情緒。

其實不止孫燕姿,千禧年出道的唱片歌手,蕭亞軒、蔡依林等都是一類歌手。但隨著時間推移,她們在發聲技術上的短板也慢慢地被彌補。

華語歌手的四個唱功等級,改變大眾對唱功的扭曲理解

圖片來自360圖片

2、語感高級,發聲方法為情緒犧牲

王菲

該為王菲平反,其實王菲在早年間,“發聲技術”也是沒什麼可挑剔的。那一首Vocal系女歌手必唱的《I will always love you》她在早年演唱會中也原調高質量的演繹了。

而後期,或者說近幾年來,王菲的現場一直是被人詬病的。這其中她自身機能退化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因為她錄唱片的唱法越來越追求細節,氣息半絲半縷,發聲如履薄冰。這種唱法錄出來的唱片非常動人,但放在現場演唱則會出現聲音忽大忽小,氣息不穩的感覺。

與其類似的還有關淑怡等香港唱片歌手。

華語歌手的四個唱功等級,改變大眾對唱功的扭曲理解

3、為了怒放的生命連命都可以不要

我不是故意掛汪峰,這是大部分中國搖滾歌手的問題。為了營造出嗓音的金屬感,不惜一切代價。他們可能不知道,外國槍花兒這麼唱,Queen這麼唱其實是建立在嗓音先天條件和發聲技術上的。

我也不知道誰說搖滾一定要吶喊,這些搖滾歌手都有著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一套聲樂理論。拋開聲帶損耗不談,他們這種唱法的穩定性成謎,忽好忽壞,是成是敗全靠狀態。所以,他們常常會出現“車禍現場”,可這些歌兒一般人還都唱不了。

華語歌手的四個唱功等級,改變大眾對唱功的扭曲理解

三、擁有全套武功秘籍的歌手

樂壇中兼備“發聲技術”與“唱商”的歌手很少。因為,這就應了那句“人家比你聰明,條件比你好,還比你努力”的黃金上學法則。所以,這些人也都封了神。

比如:林俊杰、張惠妹等人

林俊杰是華語男歌手中,少有的“真.辨識度”歌手,而不是通過奇怪的發聲咬字讓人們聽習慣了的那種。

林俊杰在發聲技術上有一個分水嶺時期,也就是他拜師seth,不斷練習sls之後,徹底擺脫奶油小生的標籤。從專輯上看大概就是《一千年以後》的那張專輯,徹底走上高難度路線。

如果男生去KTV點林俊杰的歌,肯定會感受到其難度。林俊杰大段的歌圍繞在男聲換聲點A4、B4附近,沒練過的人幾乎碰不到這個音區,即便是練過的人,在這個音區也很難唱飽滿。而林俊杰在這附近唱的遊刃有餘,動態十足,在不影響音色的情況下還連續咬字。單從技術層面就已經站上第一梯隊了。

華語歌手的四個唱功等級,改變大眾對唱功的扭曲理解


張惠妹

張惠妹在改變唱法後甩掉眾多實力派女歌手的重要分水嶺在《如果你也聽說》那張專輯。也是在很多女聲換聲點C5、D5左右,她都是以平衡混聲的方式極其輕鬆的跨過,如果你不測音高,有時會低估歌的難度。

張惠妹在採用平衡混聲唱法後,難得的沒有改變音色,無論在哪個音區,音色都是保持統一的,不會像大多數女歌手一樣音色突然變尖銳。也不會因為唱法而導致聲音失去質感,甚至在F5左右的超高音區還能唱出情緒感,反例是王力宏,平行版是彭佳慧。

華語歌手的四個唱功等級,改變大眾對唱功的扭曲理解

四、已臻化境的超高境界

在這個層次裡的人,不是圍繞著能不能,而是用不用,怎麼用。他們有著過人的技術,以及超高的語感和唱商。“技術”上倘若需要,能做到信手拈來卻讓人察覺不到“技巧”的痕跡。語感高級到像是在說話一樣,但同樣的話他說動人,你說凍人。

陳奕迅

十億人聽《十年》,十億人都覺得很簡單,陳奕迅唱的時候女孩兒哇哇哭,你唱的時候女孩兒咯咯笑。

陳奕迅的技術一直在升級,已經達到了一種隨心所欲的狀態,聲音極其通透且與人格相統一。那首《六月飛霜》大段的A4怒音連續咬字,被他唱的輕輕鬆鬆,以至於聽者以為很簡單,卻是連音都夠不到。

陳奕迅的歌有一個隱藏的難點,其包含大量的半音,也就是鋼琴的黑鍵。普通人唱音階都是唱白鍵,很少有人練黑鍵。於是,這些歌你總在不知不覺間“走音”,甚至無人察覺。

陳奕迅一直在有體系的向國際規格靠攏,線下國際主流的類型他都在做,而不是僅僅侷限於華語樂壇。很難得的是,無論什麼風格他都毫無違和感,他的聲音與性格高度統一。當他在歌裡唱到我是普通男人,你會覺得他確實普通,當他瘋狂的表達自己是個白痴,你恨不得把他送進瘋人院。女版則為林憶蓮

華語歌手的四個唱功等級,改變大眾對唱功的扭曲理解

鄧麗君

這不是一個官方無爭議的結尾,關於鄧麗君我們可以專門在寫一篇文章,大眾一直對鄧麗君有誤解,認為鄧麗君技術欠缺,聲音無力.無高音。事實上,鄧麗君的高音閉合能力及其強悍,在女聲換聲點上,真正的做到了毫無痕跡。其混聲的最高音甚至可以與當下一流唱將相比,但音色依舊綿密。

世界樂壇至今,鮮有歌手敢說職業生涯沒有大的車禍現場,但鄧麗君做到了。即便在她晚年因病情加重不斷吃激素的情況下,現場依舊無可挑剔。

而且鄧麗君的風格涉獵極其寬廣,其實他做的事情跟陳奕迅差不多,只是超前了20年。世人皆知她的《又見炊煙》,卻少有人知道她演出時鐘愛硬核搖滾,還英氣十足的唱過邁克爾傑克遜。

對於鄧麗君,無數人寫過無數篇評價,我覺得寫的都比我好。那就引用一段我覺得最恰當的:

鄧麗君是華語樂壇的集大成者,沒有誰的聲音可以漂洋過海,突破政治封鎖線,到一個混沌未開的世界成為人性啟蒙師。因為只要你遵循人性,這個聲音必然抵達你的內心。她功力之深,玩的是藝術的深淺調和與聲音的辯證,是華語樂壇獻給世界的禮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