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拍成英劇、紀錄片的家族,曾經至高無上,現在卻屢屢被黑......

世界上有各種家族,財富家族、權力家族......不過誰也沒有這個家族有如此大的魅力,永遠都被各路狗仔追隨著,伺機打探著這個家族裡面一切的蛛絲馬跡,其中的婆媳矛盾、夫妻醜聞、妯娌不和......都會成為媒體的頭版頭條,成為街頭巷尾各種熱議。但不得不承認,有需求才有市場,這一切的背後是大眾對這個家族的無限興趣。她們就是以伊麗莎白女王二世為首的一大家子人,歷史上稱之為溫莎王朝。

被拍成英劇、紀錄片的家族,曾經至高無上,現在卻屢屢被黑......

歐洲的歷史是一個紛雜無序的歷史,各種國家夾雜著各種家族王朝,經常讓人摸不著頭腦,我們對他們的瞭解大多來自於各種英劇:《都鐸王朝》《風中女王》《白王后》《空王冠》等等。要知道英國雖然是一個古老的王國,但是建立王朝的時間也就1000年,先後出現了9個王朝。

第一個是諾曼王朝,當時的諾曼底公爵威廉渡海來到英格蘭,在倫敦加冕為王,開創了這個王朝。

第二個是金雀花王朝,亨利二世創立的,王朝因為他的父親戴的毛子上總插著金雀花而得名。在這個王朝期間,通過了《大憲章》並且建立了議會,被認為是英國憲政的開端。這個王朝不斷髮動國內外張振,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英法百年戰爭。

第三個是藍加斯特王朝,這個王朝建立之後,封建貴族為了爭奪王位爆發了著名的玫瑰戰爭。

第四個是約克王朝,約克家族為了獲得王位而建立了王朝,他們為建立專政政體掃清了道路。

第五個是都鐸王朝,亨利·都鐸獲得王位,最有名的是亨利八世因為婚姻問題和羅馬教皇決裂,從此建立了英國的國教。

第六個斯圖亞特王朝,當伊麗莎白女王一世去世之後,沒有子嗣,蘇格蘭王詹姆士六世繼承王位。

第七個是漢諾威王朝,這個王朝傳到了喬治三世,北美13個殖民地抗稅最後獨立,建立美利堅合眾國,這個王朝最後一個君主是維多利亞女王。

第八個是薩克森王朝,維多利亞女王去世之後,愛德華七世繼位,以父親阿爾伯特在德國的屬地薩克森為王室名稱。

第九個就是溫莎王朝,從1910年一戰更名到現在。當時因為英國和德國交戰,英國民眾覺得自己為國殺敵,結果國家還有著德國人的姓氏,人民怨聲載道。後來英國君主喬治五世宣佈,以王宮所在地的溫莎城堡作為新王朝的名字。

到現在為止,溫莎王朝已經有喬治五世、愛德華八世、喬治六世、伊麗莎白二世這四位君主。

被拍成英劇、紀錄片的家族,曾經至高無上,現在卻屢屢被黑......

如果說溫莎王朝有什麼特點,最鮮明的就是它是距離民眾最近的王朝,能讓人們一睹童話裡王子和公主,女王和騎士神秘的背後,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王室放下身段,努力地貼近人民的結果。

實際上,這應該是溫莎家族一百年來不斷適應民眾、不斷適應社會發展的結果。如果伊麗莎白女王二世像她的曾祖母維多利亞女王那樣,躲在皇宮裡面十多年不出門,那是萬萬不行的。

他們很親民,最起碼錶面看起來如此,當民眾近距離地觀察他們的時候,就不會對他們懷有畏懼,也就沒那麼反感,民眾也不會總想著為什麼納稅人的錢要變成皇族每天的晚宴、珠寶華服、以及昂貴的酒店賬單,更何況,這個家族並沒有多大實權。

但是英國民眾似乎都很愛戴他們的女王,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似乎女王的存在,給這個國家蒙上了一層浪漫的、復古的、又帶著一點點的貴的氣息,足可以讓他們傲視群雄。

事實上,溫莎王朝一直在不斷地給民眾們各種瓜吃,說起來,愛德華八世算的上“開山鼻祖”。1936年,這位歷史上最有名的“愛美人不愛江山”的君主在1一片歡呼聲中登基,入主白金漢宮,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宣佈退位,就是那個他深愛的兩度離婚並且貌不驚人的,美國普通婦女辛普森夫人。一下子,國王的緋聞成為世界性的新聞。

被拍成英劇、紀錄片的家族,曾經至高無上,現在卻屢屢被黑......

退位之後的他被成為溫莎公爵,和辛普森夫人在這裡住了一個時期,因此溫莎城堡又多了一番故事。

現在很多人都說真愛至上。書裡分析地十分透徹,說白了”乏味的生活總會催生新的戀情“。事實上,見過辛普森夫人的人都說,她舉止不俗,品位高雅,有自己的主見,又好不任性嬌縱。生長在美國的她,比起當時英國女性更有自主意識,我行我素。在愛德華八世看來,辛普森充滿自信,揮灑自如,她帶給他的是與眾不同的新鮮感,是迷人的個性俘虜了王子的心。

這讓當時的很多大臣十分不滿,甚至對辛普森恨之入骨,但是現在看這大概是件好事情,因為愛德華八世很希望和德國人結盟,在成為英國國王之後,這個想法始終沒變,甚至再一次私人聚會中,當著眾多外交官的面,對希特勒的獨裁統治表示讚賞。

其實愛德華八世並不適合當國王,甚至在他父親的葬禮上很多人就預感到了,比如當時的首相就說”那位年輕人的責任感有待提升,這或許是個奇蹟。人們可以給一位王子留些面子,但是卻不會縱容一個國王“。

後來在辛普森夫人的事情上,愛德華八世最大痛苦大概就是:我終於從王子熬成了國王,居然不能娶自己心愛的女人。其實這當中並不僅僅是“門當戶對”的原因,辛普森夫人的確不是英國國王的配偶人選,但她本人的素質對於王室並沒有構成什麼威脅。更深層的原因是,國王如果和一個離婚的女人結婚,有可能會瓦解英國的王權體系。當時以鮑德溫為首的政客,無法判斷出這個事情會引發多嚴重的後果,他們甚至會擔心這工黨會借住此事推波助瀾,與王權體制抗爭來宣傳自己的形象。

被拍成英劇、紀錄片的家族,曾經至高無上,現在卻屢屢被黑......

愛德華八世本人也反覆無常,一會說自己決定放棄,一會又準備解決這個問題,鮑德溫明確表示,想娶這個女人就得下臺走人。國王自己卻表現地對王位不那麼積極,他明明手下就有重要的謀士溫斯頓·丘吉爾,但是他完全沒有徵求他的支持。

一句話,愛德華就是不想和人爭鬥,不想看到宮廷政變。後來他的退位只保留自己的貴族爵位和待遇,失去了一切政治權力,只能做政治舞臺下面的看客。

說起繼位的國王,如果你看過《國王的演講》這部電影,你應該會對他充滿好感。這部電影是典型的以小見大的作品,切入點非常冷門,卻匠心獨運。更重要的是,它為觀眾展示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好國王,一個願意付出一切努力克服自身的缺陷,更好地履行王室職責的國王,這件事本身比任何演講和口號都能打動征服人心。

被拍成英劇、紀錄片的家族,曾經至高無上,現在卻屢屢被黑......

我們也確實喬治六世的兢兢業業,還有他的夫人伊麗莎白王后,智慧又充滿幽默,還帶著迷死人的燦爛微笑。所有人都感受到她“母儀天下”的胸懷。伊麗莎白王后和喬治六世所到之處,都受到民眾熱烈的歡迎。尤其是他們乘船拜訪美國和加拿大之後,可以說,他們受到了遠超想象的歡迎。這一切都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初,也是這一次,喬治六世和當時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進行了高層會晤,達成兩國“特殊的夥伴關係”。而當這對夫婦返回英國的時候,據說在港口等待的群眾是人山人海,歡呼聲一浪高過一浪,直到午夜時分,人們才紛紛散去。

後來很多歷史學家都說,這才是英國王室該有的樣子,也是大英帝國曆史上最輝煌的一幕,是民族萬眾一心保家衛國,捍衛王權。

被拍成英劇、紀錄片的家族,曾經至高無上,現在卻屢屢被黑......

伊麗莎白王后就算到了生命的最後一刻,也展示出最迷人的微笑,她完全體現了一國之母的慈祥,再配上她自己發明的一個王室專用的手勢,雍容華貴、儀態萬千。當然最無敵的是伊麗莎白王后的眼睛,她的目光掃向人群的時候,給人的感覺就像是王后在端詳每一張熱情的面孔,人人心裡都會感到一種暖流。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也幸虧是愛德華退位,喬治上位,才讓英國最終贏得了二戰的勝利。

1951年,喬治六世離世,還在非洲肯尼亞的伊麗莎白公主得到了這個消息,立刻乘機返回英國,走下飛機的那一刻,記者們紛紛舉起相機留下了歷史的永恆,25歲的她緩緩走了出來,年輕貌美、面色沉著,而且只有她一個人(當時她已經有了丈夫菲利普)。英國曆史上三位有名的首相已經在機場等候多時,溫斯頓·丘吉爾、克萊門特·艾德禮、安東尼·艾登, 他們見到伊麗莎白,於是低頭彎腰,畢恭畢敬地迎接新一代大不列顛的君主的駕臨。

被拍成英劇、紀錄片的家族,曾經至高無上,現在卻屢屢被黑......

喬治六世是受人愛戴的國王,當時大約有50萬民眾走上街頭,目送靈車的離去。這一切都給了新女王留下深刻的印象,從此以後,她一言一行都要以父親為榜樣,繼承先王的遺志,讓王室發揚光大。

伊麗莎白是一位有明確決斷力的女王,除了穿衣打扮之外,其他的事情,一旦做了決定就不會有改變。這一點她很像她的父親,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滿足人們的願望,要是自己猶豫不決,那就按照規矩辦事。

伊麗莎白絕對是一位優秀的君主,即使這樣,也沒擺脫厄運的敲門,在她晚年生活中,備受而兒子查爾斯和戴安娜的婚姻騷擾。在1986年到1992年,介紹查爾斯和戴安娜的婚姻危機的圖書、電影、紀錄片幾乎是層出不窮,在近代歷史上,還沒有哪個事情吸引瞭如此多的注意力。尤其是1995年,BBC電視派出最強大攝製組,對戴安娜進行訪談,整個錄製過程執行了高度保密的政策,在女王結婚紀念日那天播出。人們看到了鏡頭下的戴安娜,表情痛苦、眼睛望向天花板,說出了自己的心聲“婚姻殿堂裡面擠進來三個人,這也太難受了吧”。

被拍成英劇、紀錄片的家族,曾經至高無上,現在卻屢屢被黑......

之後的查爾斯迎娶卡米拉,哈利王子和威廉王子紛紛成了家還有了娃,王室的肥皂劇依然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為什麼英國的王權體制得以延續至今?有一個說法是王權體制是“可以被理解的”,但議會民主制卻是“讓人搞不懂的,很多政治活動變得越來越難以理解,只有少數人才能搞明白各種黨派之間的差異。這似乎是一種略帶浪漫色彩的解釋。

但是溫莎家族,身為王室,他們必定要承受其重,因為人們會探求一個從內到外一覽無餘的偶像,這個偶像會讓人們知道,他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